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今美术教学中过多地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像与不像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许多家长和学生用这种固定思维去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儿童画应有的想象力和稚拙感往往被抹杀掉。作品更多的是模仿和抄袭,被局限在固定的思维中,想象力得不到展示和突破。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仅仅用"像"或"不像"来评价作品必然存在偏差的。美术教学应在艺术评价观念上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幼儿美术教育与其他类型的美术教育一样,主要是发展人的创造力.但是,现行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第一,创造力的定义不明晰,许多人把创造力等同于想象力、智力或仅仅看成是发散性思维;第二,对创造力与艺术的关系理解肤浅,在创造力发展的教育理论体系中,艺术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很多的周末儿童美术辅导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把美术教育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认为是发挥幼儿的表现能力.幼儿美术教育在培养创造力的目的、手段、方法、评价等方面与教育界对创造力的研究没有很好地呼应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艺术教育以"创造性表现"为目标.鼓励幼儿用二维或三雏的艺术媒介将自己的想法或艺术想象进行表征,关注幼儿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视觉艺术教育以单项深度法为教育方法.让幼儿在艺术中思考,并尝试使用不同的艺术媒介进行创作,为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与训练,幼儿天生就有的创造与探索欲望往往被限制乃至被扼杀。因此,优化艺术教育活动,保护幼儿的创造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现状分析1.重技能模仿和训练,轻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艺术教育中长期存在这样的问题:重技能模仿和训练,轻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一些艺术活动中,老师常常在黑板上画个范例,要求幼儿照葫芦画瓢,而评价的标准也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基准,如线条画得直不直,圆圈画得圆不圆。在这种像与不像的标尺下,幼儿只能在老师的规定范围内进…  相似文献   

5.
"人体素描",顾名思义,"人体"是表现对象,"素描"是绘画方式。《辞海》:"素描"(Drawing)单以黑色描写,不加色彩之画也。如墨笔画、钢笔画、木炭画等,统称素描。又文艺作品之描写景物而不十分渲染者亦称素描。实际上素描的内涵与外延早已扩展,大凡简单描写与单色绘画都可以成为素描,现代生活中文学、影视作品同样在沿用"素描"这一概念。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素描"被认为是艺术造型的基础,地位尤为突出。人体素描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一般来说人体素描都是由临摹人体石膏像开始,逐步进入真人写生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人们对幼儿接受艺术教育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在艺术教育目标中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为了澄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还幼儿艺术教育一个本真的面目,笔者认为以"游戏精神"来改革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或许能让艺术教育成为真正能促进幼儿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谢梦 《今日教育》2006,(10):46-47
幼儿美术教育属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奠定幼儿成长的美育基础和素质基础。幼儿美术教育不在于对美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在于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审美情趣。促进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与创造力的不断提升。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幼儿美术创作的特征。[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在日常绘画活动中,教师一般引导幼儿在纸上表现,但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有意无意地在手上用水彩笔自娱自乐地画画。其实,对于幼儿来说,身体也是作画的载体,由此,我们想到现代艺术领域中颇为时尚的人体彩绘艺术。这是一个时尚的艺术领域,似乎与幼儿的美术教育联系不紧密,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入到幼儿美术活动中,从而为幼儿的自由表达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提倡鼓励幼儿自由创造,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方面的训练.只有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把创新教育与技巧训练相互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把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陈辉映 《山东教育》2005,(23):56-57
艺术教育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它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在艺术活动中表达自己认识与体验的倾向。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就是一种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体验和情感的极好形式,是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良好途径之一。但在长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总是以美术论美术,单纯以提高幼儿绘画技能为目标,而忽视了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意愿,忽视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展。那么,如何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呢?本人根据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肤浅体验,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