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彭瑶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190-191
无论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知识经济,还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创新都是其核心动力。创新则依赖于有创新精神的人,人的“三观”修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情商等品德要素成为创造精神的重要品质,文章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科学中心、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忠实记录历史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档案,是公益事业,更是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应者。科技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内容实质,都应该有其独到之处,因为它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道路     
古希腊时期,托勒密国王希望能轻轻松松就学好几何学,于是便向欧几里得打听学习几何学的捷径,欧几里得回答说:“几何无王者之路。“就是说,无论是皇亲国威还是平民百姓,在科学的道路上完全平等。马克思将科学的入口处同地狱的入口处相提并论,认为从事科学需要有种义无反顾的精神。那么,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的几种误读及其矫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对科学精神的误读,包括内涵扩展性误读,功能泛化性误读,与人文精神之关系的误读以及教育必要性的误读等等。因此,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必须完成双重任务:一方面是正面的科学精神教育,另一方面则是矫正对科学精神的误读并消除已产生的不良效应。矫正对科学精神的误读,首先要从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入手,其关键在于培养理性的怀疑精神。通过教育,传导科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矫正对科学精神的误读,弘扬科学精神的最主要渠道。另外,不必须从环境视角上加强对大众传播媒体的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5.
精神不仅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它更是一种力量,它要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一种民族精神还要振奋人们的行为,它要使自己民族的成员,在行为上更积极、更上进、更有效用。科学精神就是贯穿于人们科学活动之中的内驱力和灵魂。科学精神也应该是一种力量。科学精神要能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要能振奋人们的行为,从而使自己民族的科学发展超过其他民族。从这一点出发,从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我们所最欠缺、因而最需要、最应该着重强调的科学精神,当属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至上的价值观,二是献身科学的敬业心。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民事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神损害的产生、现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和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民事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洪文涛 《金秋科苑》2009,(10):184-184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民事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神损害的产生、现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和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民事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15,(2):1
<正>事件2014年刚刚过去,无论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的"十年磨一剑",还是"引力波乌龙事件"的先轰动后尴尬,科学发现总是在一次次突破中不断带来新知和希望,也不断遇到挑战和挫败。但是,科学家们不会在问题面前顿足,因为突破永远是最高的追求,而未知与困难永远是科学之路上的最好旅伴。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科学与伦理是人类文化总体中两个相互区分却又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一样,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但却具有相互关联和统一之基础———自由。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以及科学与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精神日益融入伦理精神,伦理精神也向科学精神渗透,二者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由分离走向契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爱君 《科教文汇》2013,(28):1-4,23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陈艳蓉 《今日科苑》2010,(2):227-228
目前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参与接受艺术教育的幼儿数量还是质量较以前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成绩的背后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育内容上表现为艺术教育内容选择过于单一,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缺少融合沟通,远离幼儿的生活,游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来源挖掘得远远不够。本文通过对艺术与游戏,艺术与艺术教育及“游戏精神”内涵的分析认为,在“游戏精神”的观照下来改革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会使艺术教育内容能丰富更完善,会使艺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谈谈科学的宽容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宽容是一种生活智慧 ,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宽容精神 ,科研人员的成长和成功需要宽容。同时宽容又是有限度的 ,不可滥宽容 ,我们提倡在一定原则和规范下的宽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与周光召先生30余年共事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为脉络,重温先生的独特人格魅力,以及先生对国家科技事业的赤子之情。从感叹先生的精神为时代树立了丰碑,到高度肯定先生为“两弹一星”、国家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发展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从重读先生的“科学精神七要点”,到引申出先生及笔者本人毕生都在恪守的科学精神。笔者和先生始终认为学术民主和自由争鸣是繁荣科学的唯一途径,学术宽容是唯物的科学态度,青年人才的成长是国家发展的未来,科学道德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笔者也寄希望通过全面感受光召先生的科学光芒,进而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求到启迪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在物质世界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然而科学技术在迅速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并没有显著促进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面提升。人类所创造的高科技,正在逐渐演变成为限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正日益突显。要克服和摆脱这种威胁,就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比翼齐飞。这是因为,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核心,是社会  相似文献   

16.
大海孕育并构筑了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摇篮,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经济、军事绵长的发展史,依托海洋而诞生的海洋文化浸润着中华民族海一样博大宽厚的精神特质。在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领他们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和弘扬如海胸怀,光大民族品格,继承民族传统,使之成为提升大学生学业水平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7.
大海孕育并构筑了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摇篮,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经济、军事绵长的发展史,依托海洋而诞生的海洋文化浸润着中华民族海一样博大宽厚的精神特质。在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领他们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和弘扬如海胸怀,光大民族品格,继承民族传统,使之成为提升大学生学业水平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知识经济,还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创新是其核心动力。创新则依赖于有创造精神的人,人的“三观”修养、科学精神和非智力因素等品德要素成为创造精神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19.
孙炜  史玉民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729-1734
秉志是科学救国的先驱和中国动物学界的开山大师,在科学救国和科研人才培育过程中,尤其注重建构和倡导作为科学家精神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价值共识--“科学家之精神”的作用,在深入分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面貌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以“公而忘私、忠于所事、信实不欺、勤苦奋励、持久不懈、仁爱之心”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家之精神”,对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家喻户晓,可人们大都忽视了推动科学发展的科学精神.从科学的意谓出发,阐释了关于科学精神的不同解释,论述了中国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