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志芳 《文教资料》2010,(22):94-96
自西方音乐传入中国之日起,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认识经历了"猎奇"、"求知"和"认同"三个阶段。这一递进过程与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正是社会实际的改变为西洋音乐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文化与社会环境。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不仅促进了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年会原本为宗教性的青年社会团体,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之际,积极投身于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之中,以抗战歌咏形式宣传抗日,发动民众,成为抗战爱国动员中一支十分活跃的社会力量。青年会还在其组织内外大量培训音乐活动骨干,并经常自办或与其他团体合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积极开展音乐活动,宣传音乐文化,成为音乐艺术的热情传播者和推广者。上海沦陷后,青年会重点关注艺术发展与文化生活,继续推进音乐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3.
西方音乐文化传入我国历史久远,早期大多是由西方传教士传人的。由于这些活动仅限于宫廷及早期传教活动这样的小范围中,所以早期西方音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既不广泛,又没有对我国的社会音乐生活产生多少实际的影响。而西方音乐文化真正在我国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是从学堂乐歌开始的。学堂乐歌是晚清之时,吸收西方及日本流行的曲调,配上"进步"思想歌词,为新式学堂学生学习所作的歌曲。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史上随着学堂教育的萌芽和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而兴起的一场音乐的革命,它是第一次真正地、有意识地学习西方音乐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青年会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不久传入中国。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是宗教活动与社会改造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城市青年会为基本活动单元,提倡德、智、体、群,引入了大量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一大批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青年。宁波基督教青年会作为城市青年会的一个代表,可以说是集宗教、娱乐、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泛宗教组织,它积极关注各种社会问题,比较温和地强调社会的心理建设和精神构建,应当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音乐本身不是商品,而在现代社会时空领域的传播中却体现出商品性。以现代传媒手段为载体的音乐产品,它的传播活动是一种产业化的经济活动,以广告音乐、彩铃为例揭示出当今广播、电影、电视、多媒体电脑、MP3等各种各样的"视觉、听觉"的现代音乐传播载体的广泛存在,给音乐的传播系统传播提供了物质条件,使得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简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音乐传播的广泛性使得承载企业文化和产品信息随着音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的为消费者所接触、接受。音乐作品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使受众感受音乐作品艺术性的同时也体现出它商品性。音乐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审美性和商品性,并不断地赋予音乐产品新气质,新神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以佛教与基督教的东传策略为借鉴,从两者对待主流文化的态度、传播内容的选择和传者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挖掘其对孔子学院西传的启发价值。本文认为佛教所走的文化适应之道更有利于汉学与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学传播要本着"求大同存小异,以我异补其缺"精神,以"适应"之道,传"理"之道,树"形"之道实现西学的包容和接受。  相似文献   

7.
青年会最初由英国商人乔治·威廉于1844年创于伦敦,是个带有社会改良色彩的组织,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从最初以宗教活动为内容的青年职工团体,逐步发展成以“德、智、体、群”为宗旨的社会改良机构。传人到中国后逐步创立了学校青年会、女青年会等团体,1912年于上海成立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在统一组织和机构的协调下,青年会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凤阳花鼓,作为明清最为流行的歌种之一,由于传播的载体、方式、形态不同,其在向全国各地、各艺术种类传播的过程中,在各地音乐品种中不同程度地留下了凤阳花鼓的"音乐基因"。本文由唱词考证凤阳花鼓在南方各地戏曲中的流变,从音乐地理学视角浅谈民歌传播中表现出的各地民歌同宗同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是在民间、群众中流传的传统音乐,朝着同新的时代要求和人民生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西欧音乐的输入而产生新的音乐。两者与中国固有的音乐传统相结合,构成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基本内容。现摘其十项“之最”于下——第一所音乐学院: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是上海音乐学院,  相似文献   

10.
发挥音乐文化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应有作用,应关注其复合性,促进音乐与校园其他文化间的和谐共融;重视其群体性,以形成丰富多彩又自我认同的校园音乐文化;把握其传播性与增殖性,让精品之作得以传播;并形成富于创新的校园音乐文化,为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最终实现以优秀的大学文化辐射全社会,从而带动社会文化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申报》自创刊伊始就关注西人在沪的音乐活动,所刊文章及消息反映出,上海商业性音乐演出构成了近代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西乐商业演出活动及清末洋人的音乐生活态度,对当时上海人的娱乐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有钱有闲又乐意消遣西乐的文化阶层在西方商业演出的诱导之下正在形成,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多元文化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追逐物质享受和经济目标成了多数人的唯一志趣和社会时尚,此风也影响了学术界及部分学者。文章以学术界存在的"黄帝与黄帝文化的南迁"、"炎帝和炎帝文化的南迁"等现象为例,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和一些学者借历史考据方法为各地争名人,已经达到置基本事实于不顾、利用晚出典籍煞费苦心任意曲解的地步,期盼学者中缺乏责任心的阿世、媚俗、唯上之风得到扭转。同时也认为黄帝或黄帝后代的封地都不在浙江,黄帝族的活动区域不可能远达东南,炎帝及其子孙也没有真的迁到南方,原本活动于黄河流域的炎帝族是因为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才被人为分配到了南方,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建于宋代,也可能始建于汉代,但都是阴阳五行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鬼文化几乎都带有梦幻的氛围。人类对自身死亡的臆想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白日梦,梦与潜意识不为人类所控制,正好吻合鬼现场的不可介入性。在梦来源的"因想说"中,鬼之魂魄如同人之灵肉,精神之"想"为魂活动的根源,身体之"因"为魄活动的依据。"法大于力"也是梦的属性,鬼的诸多法术都与梦的工作机制有关。同时文学家对鬼文化进行二次制作和加工,其内容不但有对善恶人性的最后归纳与剥离,同时也包含着对残缺人生的隐喻和满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书证制度在宋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商品经济发达、完备的契约制度与好讼民风等社会变革,成为宋代发达的书证制度的产生土壤。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法难以归入韦伯所论的"卡迪司法"即"实质非理性"法之"类型"。  相似文献   

15.
着重探讨楚国文化对楚辞体诗歌的产生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认为中国先秦时期存在南、北两个文化系统,南方自然地理作用于人文地理,楚辞得江山之助与爱国激情之助;楚辞作品浪漫、浓郁的文采风格,和南方楚国独特的社会形态以及巫风盛行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南方楚歌不断吸收民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滋养,直接孕育了中国先秦诗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楚辞的时代.本文提出,楚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和楚国内部矛盾的空前激化都出现在屈原的时代,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诗歌,也正是"愤怒出诗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岭南民俗音乐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民俗艺术形式,起源于商周时期,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的精品。岭南民俗音乐风格独特,能够给人以清新之感,且不失优雅,令听者产生轻松、愉悦之感。岭南民俗音乐目前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已经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岭南民俗音乐在民间延续几千年而经久不衰,其主要的存在价值在于其乡土文化的定位而在区域范围内所发挥的社会价值。基于当代的社会环境,岭南民俗音乐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依然非常有助益。本论文针对岭南民俗音乐的社会价值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发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对于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全球化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必须走继承与创新、借鉴与融合之路。据此,本文提出了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胡琴,这一体现丰富东方文化韵味的乐器,自古便以独特的音色和出色的表现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北方的板胡、京胡、坠胡,到南方的高胡、椰胡,胡琴音乐如同一条流动的旋律之河,其流域广泛覆盖中国的辽阔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胡琴音乐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也不断得以丰富。这个过程不仅实现了音乐风格的变迁,更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交融。孟庆民所著的《胡琴幽幽——中国拉弦器乐传承与发展》一书围绕胡琴音乐的地域演变展开了探究,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色对胡琴音乐的表现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参考该书内容,就胡琴音乐在不同地理背景下的演变与传承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汉文化,是指两汉时期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典章制度价值观念等。汉文化自形成以后便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正统地位。"儒术"的内容涉及个人修养和治国理念,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儒术"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贯彻,不可顾此失彼,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儒术"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生命的学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作为国学应继承发扬并光大之。  相似文献   

20.
包向红 《考试周刊》2010,(42):40-41
本文研究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族声乐经典作品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便更深刻细致地分析研究八十年代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民族声乐结构、内容、风格的影响。作者通过研究更加系统地整理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在整理的同时通过分析每一首经典作品.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在文化交流中海外的音乐对中国民族声乐所产生的影响。随着新时期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民族声乐经典作品的时代气息与多元化,以及题材内容的多元化也与之俱增,通过系统而科学地研究八十年代中国民族声乐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切实了解其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切实认识时代与艺术的关系.进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