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法治价值目标及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价值目标就是法治主体进行法治价值活动的目的。在法治的价值活动中,法治主体不仅追求法治的外在价值,而且追求法治的内在价值,而法治主体对法治的内在价值的追求在观念上的表现就是法治的内在价值目标。其次,法治主体对法治的外在价值的追求在观念上的表现就是法治的外在价值目标。法治价值目标是法治的内在价值目标与法治的外在价值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文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想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浪潮下探究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目标,必须先要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目标形成一个合理定位即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应该是民主政治文化、法治政治文化、公民政治文化有机统一的复合型政治文化。只有形成这种适应中国国情的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才能使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获得延续生命力,并跟得上国家治理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步伐,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如火如荼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法治构造论     
对依法治国内在构造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性的价值定位,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权利主体与权力载体的关系就是法治社会的治与受治、主治主体与法治对象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是人民;其对象是国家及社会各项事务,其中关键是权力组织、权力行为和权力关系三大方面;而良法权威的绝对服从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核与实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的逻辑结构就是邓小平思考行政法治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整个科学体系的内在结构。邓小平从总结社会主义行政法治的经验与教训、行政法治要民主化和制度化以及行政法治要面向国情面向世界出发,思考行政法治问题,形成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民主化和制度化相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统一三条思考行政法治问题的基本思路。价值层面、操作层面、目标层面构成其整个体系的内在结构。从价值层面看,民主与法治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内在价值追求。从操作层面看,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以及各个分论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目标层面看,实现人民民主、行政为民服务、党和国家生活民主化法制化是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权威     
法律缺乏至上的权威是影响中国走向法治之路的最大障碍。确立法律至上权威是法治的决定性前提 ,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影响法律权威确立的最大障碍在于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及观念上的误区。确立法律权威要从内在基础和外在条件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势在必行。高校的责任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不是无知的法盲,所以,高校理应担当起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的重任。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应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权威观念,强化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的程序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随着各具体法治目标的实现而得了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奠基石和催化剂,为这一发展过程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加速了中国社会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社会是中国法治建设走不出的背景。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中国的客观事实,观瞻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一体同构性,正视区域法治的差异性,撷一种法律与政治妥协的智慧,以开阔的视野,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探求具有“相对合理主义”的中国现代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9.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内在引擎、思想精髓和价值体现,法治精神的培育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其法治精神的培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实践教学路径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有力措施,引导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和道路自信,自觉践行与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治与法治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和基础理论入手,讨论其价值内涵,同时试图构建一个以民主、自由、秩序价值为核心的法治文化。通过当代法治文化理应包括的基础架构,期望搭建起中国当代法治文化理论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论商法价值取向对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与商法的区分及关系问题,除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以公平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以效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效益优先原则。对商法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与民法价值取向的区别进行分析比较可知,我国商事立法的合理模式应为:实行实质商法主义的民商分立,采取《商事通则》与单行商事法律相结合的商事立法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价值的内涵不断拓展,从价值是一种心里信念到价值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内在价值也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在自然界中,主客体是相对而言的,大自然的所有生命形式(包括人类在内)互为主客体关系、互为目的和手段、互相满足也互相牵制。从价值的主体、客体和价值关系上,可以看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传统文化消极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良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良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官本位意识、宗法观念、平均主义思想、"重人伦、轻物理"的价值取向等。在马克思主义整合传统文化过程中必须努力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利于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渊源于中国儒家思想。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并借鉴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必然行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法通则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法律化,突出了对人身权的保护和道德平衡的原则,多方面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立法原则。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有利于增强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奈件下的道德调控力量.促进社会道德水平大范围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自然价值论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核心,该理论认为,自然价值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内在属性,是工具价值、内在价值与系统价值的有机统一。创造性是自然价值最重要的特征,主张人类应对自然界承担道德义务,这一理论给予我国建设生态环境诸多启示。从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维度审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可以更好地发挥自然价值论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实属传统人治。儒家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人治思想显然;而法家法治实属君下法治,其不彻底性使它最终倒向了人治。儒、法人治方略在人性前提、哲学依据、理论基础、对象考量等方面的诸多不同,为当代治国提供了众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复兴,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和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历史。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建政、依法办事的政策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体系。以历史分析的方法系统性回顾党的百年法治历程,以及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主要特征,以此从中揭示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是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及综合行政执法后的又一项改革措施.是我国《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一项旨在解决我国传统行政审批制度弊端的法律制度。该项制度的确立,对改革我国现行行政许可体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促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科学地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江泽民继承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法治理论;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依法治国的指导方针等命题进行法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其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参照系。本文从分析后现代主义的“放逐思想”、“消解责任”、“求异多元”等价值取向的特征出发,阐述它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影响,并提出对重新构建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