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于散文作家来说,绘画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绘画可以帮助他们看到并且爱上光和色,还在于画家往往能看见我们视而不见的东西。我们总是要等到他们画了出来,才开始看见他们所画的东西,并且大为诧异,自己过去怎么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2.
论儿童绘画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学低段儿童而言,绘画的重要性在于,绘画是他们情感的体验与表现,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走在城市的广场、公园,我们常常能看见一群群穿着另类服装的青少年们在滑板上翻腾跳跃,他们不断地练习,不断尝试新的、难度更高的动作。他们对滑板运动如此投入,仿佛生命的全部意义便在于此。但他  相似文献   

4.
星期六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把儿子送到他所在的幼儿园举办的绘画兴趣班学习绘画。快11点时,我赶到幼儿园接儿子回家,在走廊上,透过教室的窗户,我看见老师正站在儿子的身后指导他绘画,我不免感到很高兴:儿子得到老师的亲自指导了!为了不打扰他们,我轻轻地走到他们的背后,这时却发现老师正拿着一叠其他小朋友画  相似文献   

5.
许桂芹 《考试周刊》2012,(74):186-187
儿童美术的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技法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找到美的角落和美的时刻,让他们去看见,感觉,理解,并且能以多种绘画技法表现出美好的形象与意境。为此我们需要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丰富的感情根植于孩子心灵的土壤,培养起孩子良好的艺术感觉。  相似文献   

6.
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和幼儿耐心细致的语言交流,真正了解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更好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和创造,让语言交流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培养人,使幼儿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绘画活动成为他们精神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8.
幼儿美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表现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手、脑、眼。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去观察、捕捉美好的事物,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因  相似文献   

9.
当我看见一个清癯的老人怀藏巨石跳入汹涌的汨罗江时,当我看见一个孤独的作家把猎枪伸入自己的喉管时,当我看见一个抑郁的诗人将高贵的头颅枕上铁轨时,我的心被震撼了,他们用自己的抉择阐释了生命的真谛在于用生命书写永恒不变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内心世界的美.曾听一位学者说过:"美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教多了幼儿极易成为教学内容的奴隶,教少了却义会常常看见幼儿因技巧的不足而没有收获."凼此如何解决好这二者问的矛盾成了我们幼儿同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引子:一天,大白兔和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森林里玩,走着走着,他们看见了一把剑,小动物们围着剑跳起了舞。这时,一个猎人走了过来,他想把这些小动物全部抓起来,可是小动物们一点都不害怕,他们用剑挡住了猎人的子弹,勇敢地逃回了家。——大班丁哲宇创编作品什么是绘编?绘编顾名思义就是绘与编,绘即绘画,编则是创编。绘画与创编是幼儿创作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加上在绘画技能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们把绘画与创编两者和谐统一,采用多种不同的创作方式,更大地激发幼儿绘编想象的可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本文以既定主题绘编"大白  相似文献   

12.
孩童时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有欠缺,对于外界的感知更多时候他们喜欢用绘画作品的形式来表达,因此心理绘画日记就是小学生心理世界的真实反映。透过绘画,我们就可以看到小学生柔软的内心世界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进而可以通过他们来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心理学家在20世纪初就意识到儿童的绘画与他们的心智发展具有微妙关系,除了可以表征他们的心理年龄外,绘画的表现形式下深刻反映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王雅琴 《甘肃教育》2014,(22):118-118
正幼儿时期是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绘画是直接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是施展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技巧,而在于使其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我根据想象的属性、种类和特点,开展了以绘画教学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有益尝试。一、引导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幼儿的想象是在他们知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年龄限制及生活经验的贫乏,幼儿头脑中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并且为做那些事情的人而感到不快。但为什么我们不仔细体味一下他们的真实心情呢?如果他们的辛苦令人细细思来为之感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向他们投去信任甚至敬佩的目光呢?仅仅因为他们善良的人格。《最后一堂课》就是以一份真诚的理解而轻轻叩响了我们的心弦。这种因理解产生的负疚感让我们为之感动。文章的引人之处就在于真情无遮掩的流露;让我们不是窥见了,而是真真切切地看见并感受到了师生之间那份平等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他们都在最后—堂课上“食言”了──“我”没有因自傲而永不上…  相似文献   

15.
逯琳 《辅导员》2009,(13):94-94
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十年来,笔者最深的体会是,教孩子画画,目的并不是让他们画得如何如何像,而是在于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引导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画出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即对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绘画技巧是每个画家终生研究的课题。绘画技巧的难度,在于绘画的专业性极强。画家看一幅画时,有意无意地总想到如果他自己来画这幅画,应该采用哪些步骤。真正意义的绘画技巧,并不在于怎么去"画",而在于你的观点,没有观点就画不下去,各种绘画技巧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怎样发展低段学生的绘画个性呢?首先,应培养学生绘画的自信心我们农村里的学生,有两种原因导致对绘画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一种是客观原因,如自己文具盒里缺少绘画用具,家长又不支持孩子绘画,他们觉得  相似文献   

18.
陈洁 《文教资料》2010,(5):94-95
再现性是绘画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再现性作为一种创作的态度而存在,认同日常现实与艺术家个人创造性的一致性。在具体的绘画实践中,再现性的直接价值在于其现实关怀的主观表达。不止于此,绘画史不同时期的风格在不同程度上透析着再现性的元素,甚至成为他们艺术语汇的关键词。绘画的再现性表达并非试图再树立一块“符号”、“图式”的样板,它只有源自创作者自觉自省的切实感悟才显得有意义.再现性绘画的更进一步层面的价值即在于呈现作者源自现实的生命感悟,这是作者现实关怀的内化与内省。  相似文献   

19.
小班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绘画技能较低,他们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不仅磨灭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自信心受到冲击,以致绘画技能无法得到提高.如何调动小班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工具进行创作,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以及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游戏性语言等,从而让小班的幼儿爱上画画.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下班了,再见。”隔壁杂志社的同仁推开我们的门,匆忙说了一句,不等我们回答就走了。他们已经习惯每天看见我们在加班,习惯看见我们埋在成堆的稿件中忘了时间,甚至忘了和他们说声“再见”。编辑部位于南京最繁华的湖南路上,当夜色降临,霓虹灯在窗边的墙上幻化出色彩,楼下夜市的喧腾热闹就会穿过紧闭的玻璃窗来到我们的耳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