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学术界有人提出的楚文化里的东方因子特别强大的观点,从东西部地域、器物、神话和历史四个方面对屈原作品进行了考察,认为东西部两个文化板块共同起着促进楚辞诞生的作用,硬要区分出那个强那个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文章重在说明《楚辞》诞生的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构成屈原作品的主干以及为什么东西文化板块会通过屈原这个媒介在楚国大地上产生撞击。  相似文献   

3.
传世《离骚》和《涉江》竹简写本的出土,为考证楚辞的时代、《离骚》的作者等问题都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新依据,有关《楚辞》的出土文献也证明《楚辞》和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使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文化背景有了充分体现,更有利于为屈原作品的真实性、生辰问题及年代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4.
论《楚辞》的形成及秦楚文化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是楚国巫文化下的产物,包括巫史、巫医,无不与巫有渊源关系。《九歌》是祭祀上帝诸神的巫剧。屈原是以贵族而兼巫史的人物,他的《离骚》充分反映他对善、爱、美人性的追求。秦楚赵代都是帝颛顼的后裔,所以成为一共同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5.
屈原爱国主义的形成,客观上是因为楚国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语言习惯、民情风俗和爱国传统,另外,屈原时代,楚国由盛转衰,内忧外患,危难当头:主观上是由于屈原的家世观念、学识才干、品德修养和长期的社会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句首状语的诗句,通过对这类诗句的研读,可以发现充当句首状语的语词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副词、介宾结构等,这类状语表达的意义非常丰富,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语气、时间、地点等等。句首状语的使用,扩展了诗歌的意象,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增强了诗歌表情达意的艺术性,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先生的《屈原否定论系谱》以及三泽玲尔先生的《屈原问题考辨》(《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使笔者颇感兴趣。《系谱》认为:“‘否定论’又因否定了被先验地相信其存在的屈原,而出现了要从根本上对《楚辞》及其本质重新提出疑问的趋势,并因此成为民国以来新楚辞学的出发点”,“这大概应受到高度评价”,并断言对“否定论”“单纯地在感情上被拒绝”的倾向,“在今后大概一定会逐渐被扬弃的”。而《考辨》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屈原“是生前详细事迹不明的‘想象中的作家’”。对于“否定论”,是否值得海内外学人如此青目,对于屈原的  相似文献   

8.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楚辞典籍》,约可分为以下几类:明代《楚辞》善本;清朝和民国的《楚辞》抄本;日本与韩国刊刻的《楚辞》印本;现代大陆和港台地区出版的《楚辞》研究著作。其中有些书国内的收藏量已不多,十分珍贵,有的甚至是精品。此外,几本否定屈原其人著作的出版,代表了令人深思的另一种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故而很多学者对其诗篇深究不已,对《诗经》的解释一是以礼说《诗经》,一是以诗释《诗经》,这里谈谈以诗释《诗经》。以诗释《诗经》就是视《诗经》为文学作品,如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就是既要谈其诗的思想性,又要感悟诗的  相似文献   

10.
丁海玲 《职大学报》2014,(1):14-22,25
随着楚辞学研究的日益兴起,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也逐渐受到楚辞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前者《楚辞通释》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其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较高成绩.但对楚辞学者来说,《楚辞通释》的研究还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吴霞 《职大学报》2014,(4):20-2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公布了四篇前所未见的楚辞类文献,学术界已经就这批文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11年10月之前,学者们的讨论主要围绕文字释读展开,且以网络为主要平台。之后的研究平台逐步由网络转移到纸质书刊,同时讨论的重心开始由文字释读向综合研究以及文学史考察转变。就具体方向而言,目前上博简楚辞类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释读、文学史研究、语言学研究、与今本《楚辞》的对读等方面。在文学史研究、综合研究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论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楚辞中的服饰(包括丝织品)描写为依据,阐述战国时期楚地服饰风貌及其特征,研究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楚辞中的服饰文化现象至少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为研究战国时期南国楚地服饰文化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二是楚辞中的服饰现象反映了南方楚国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三是根据服饰文化传承的特质,从楚辞服饰现象出发,不仅可以寻觅到远古时代的服饰踪影,而且后世的服饰现象也可以从楚辞中寻觅到历史传承的雪泥鸿爪,楚辞中的服饰现象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以诗讽谕怨刺的传统,这一传统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它形成于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反映着古人的文学观念。《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政治怨刺诗是这一传统最早期的作品,《诗经》政治怨刺诗是《诗经》中最具有批判性的作品。它不仅数量上在《诗经》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开创了我国怨刺讽谕的诗歌传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选取了最能反映政治怨刺诗特色的呼告抒情、借古讽今、敷陈直叙三种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楚辞集解》是明人汪瑗楚辞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做的不太公正的评价,影响了它的流传。其实,此书虽有不当之处,但在楚辞学研究上仍有一定的参考介值,理应在楚辞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四个方面入手,评析它的价值与不足,以求给它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探讨从《夕阳箫鼓》到《春江花月夜》在艺术演变中所蕴含的古典诗词意境 ,以及所表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感悟、审美传统和哲学思想及所折射出的现代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马志林 《职大学报》2012,(1):105-109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作为中国早期诗歌的杰作,都是文人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的乐歌,从根本上讲都有着早期民间文学的原质。二者虽有鲜明的不同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其母题都具有重要的原型意义,又有着相同的抒情模式,还有着共同的演唱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发展以至叙事文学的学术研究,是建立在对于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传统及理论遗产的考察发现及价值重估之上的。中国古典叙事诗作品有三种基本叙事结构模式。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纪事或感事型的叙事模式,质实的叙事诗论及美学原则,是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及叙事美学与西方叙事诗学及创作的最根本差异。作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叙事诗对20世纪中国叙事诗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转移,提供了必需的内在发展动因和基本的嬗变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宫词体     
清人对宫词源流的探索极为关注,或远溯《诗经》,或近指王建,皆未能找出真正源头。宫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产物,其源头实在汉魏古乐府。这与清人对宫词的源流认识截然不同。宫词在情感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便是怨,这继承了兴观群怨和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传统。宫词是融合了乐府、宫体、花间、香奁等文体风格的独特文体,后人称为宫词体。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古典文学往往被认为具有个人化的传统,实际上在日本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汉诗的传入,和歌的起源,和歌赛的发展,还是后来连歌和俳句的发展。都可以看到日本古典文学传统中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