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个人主义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的工作方式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专业个人主义作为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典型工作方式之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可能也不应该彻底否定它。一个解决两者矛盾的较好的策略,就是加强教师与各方面的合作。而合作的实现需要教师自身及其他有关方面创设一定的支持条件,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团体和社会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师克服专业个人主义所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从个人主义到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理性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生存方式的文化转型。由于传统文化、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的工作性质以及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形成了个人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再生。自然合作是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之间自发、自愿的合作,具有多元、开放、自主等方面的特性。要实现从个人主义到自然合作文化的转型,需要通过建立共同的愿景与信念,通过制度文化规范以及教师的自我文化反思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要客观理解教师"个人主义"的优势,理性看待"教师合作"的利与弊,在教师"个人主义"与"教师合作"之间保持合理张力,才能根除人们对教师"个人主义"的狭隘认知,有利于"教师合作"有效开展,进而,打破教学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的“个人主义”文化与合作文化之间保持张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理性地看待教师的"个人主义",客观地审视教师合作制度,在教师的"个人主义"与教师合作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才能消除人们对于个人主义教师文化所持的狭隘认识,也有利于教师合作制度的变革,而且对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教师文化是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在学校环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通过探讨四种不同类型的教师文化——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发现合作型的教师文化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传统教师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特质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也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反思并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是解放教师和激发课程活力之关键所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孤立的教师文化之成因可以从教师个人和教学实际情境两个角度分析,而合作的教师文化可从营造适宜的组织气氛,建构教师间的相互对话,善用教学观摩进行专业交流,运用民主参与的合作成长模式和建构教师间相互支持的协同合作网络等方面重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7.
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通过职业活动所形成的职业意识、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规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加拿大著名学者哈格里夫斯曾将教师文化归纳为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文化与人为合作文化四种类型;鉴于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8.
营造教师合作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校本培训中,改变教师群体中的个人主义文化,积极营造教师合作文化,将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合作的具体方式包括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走进学校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其中前者又可以具有指导式、观摩式、研究式。  相似文献   

9.
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而研究型教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活动形态、方式和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方式,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中小学教研组存在的教研与科研分离、教研组制度运行中的个人主义以及教研组功能的行政化与事务化不利于研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以教研组为载体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建立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之上,教研与科研统一、以教研组为载体形成研究共同体并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与合作研究——个人自研"的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是促进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园本教研共同体的主力军,因此教师与教师之间有效合作关系的形成是建构园本教研共同体的关键。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要实现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尚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和调整。转变过强的防御意识,形成合作研究的意识“专业个人主义”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之一。在日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