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敏诗歌有广阔而深邃的精神空间,包容丰富多彩的精神意识,其中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宇宙意识是贯穿其诗歌的三种主导性精神意识。透过她对这些意识的发掘与提炼,可以看出郑敏重视诗歌的精神品位,注意从多种维度获取丰富多彩的精神资源,来铸造自己诗歌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彭立鸿 《重庆师专学报》2003,2(1):60-62,110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3.
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奇异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更为令人深思和引人注目.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生命意识主要有四方面组成:宿命感、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和受难意识.昌耀的生命意识来自于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李贺敏感、多病,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进而颇感苦闷、伤感,并由此展开对生命的探索和追问。在李贺诗歌中,盛世不复、壮志不遂、时光不再、生命不永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生命悲剧意识。李贺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人生价值、生命本体、生命归宿等问题的忧患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5.
吕睿 《华章》2014,(28)
文天祥信仰随着泉籍侨民的迁涉在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广泛传播。笔者通过新发现的文物点来探究分析文天祥信仰的信仰类型和文天祥信仰中所固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并讨论弘扬文天祥的伟大节操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神韵说体现了人的生命意识。具体表现为:1、它把诗歌看作一种生命形式;2、它要求诗歌表现人格精神;3、它重视审美创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天祥诗学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所以发性情之和”是文天祥的诗歌本体观 ,其诗歌功能观是发展变化的 ,对言志抒情、讽谕教化和审美愉悦功能在前、后期各有所侧重。文天祥重视诗人学养 ,也强调生活经历、社会实践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推崇古诗、倡导古风和注重内容、大处着眼 ,是文天祥诗歌品评观的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艾青早期诗歌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佘明 《怀化师专学报》1996,15(2):177-181
艾青早期诗歌的悲剧精神体现为对个体命运、阶级压迫与民族危机的悲剧性感悟.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和面对苦难敢于用生命去殉道的悲壮精神。本文将其悲剧精神放在中西文化的座标系上予以考察,论述其丰富内涵、形成原因及其对中西文化的承传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在魏晋这一学自觉的时代,诗歌以其普遍的自我生命意识、超然玄远的生命追求构成其深邃的情感内涵。通过对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政治状况、哲学思潮等方面的综合考察,阐述魏晋诗歌中生命意识的执着追求,可以对魏晋诗歌独特的审美风貌和魏晋诗人的精神底蕴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汉代诗歌中,生命意识的表现已出现了较为集中之趋势:或感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或忧生哀死、咨嗟不已,或幻想升仙、超越死亡.祝寿之辞,表达出的是对希冀长寿的强烈愿望,也是汉人生命意识的一个方面.汉代的丧歌,更是汉人生命意识突出的体现.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分析,揭示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普遍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是一个把生命当作诗,以诗来书写生命的诗人。孤独、家园与死亡是他诗中生命意识之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个侧面。通过对这几个意象系统的精心营构,闻一多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丰富复杂的生命世界和一幕幕斑驳陆离的生命场景。透过意象之维,可以读解闻一多诗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海子的诗歌中体现出了一种孤独和死亡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敬畏构筑了他孤独的诗歌;对生命的爱惜使他寻找到麦子与生命之间神秘的联系;对生命的执着他选择了踏上那遥远的死亡路程。  相似文献   

14.
朱湘的诗充满着深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又特别讲究诗情、诗意、诗形、诗韵,注重诗的音乐的美。他的诗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相谐和的,其诗学观是以爱国思想、民族意识为主导的。在朱湘看来,作为真正的诗人,要在对自然、人生的歌咏中,显现诗人的内在的本真情感,而这本真情感的显现又必须在诗形上符合“诗的真理即是美”的审美标准,因而关注人生社会、亲近自我情感、注重艺术美就成了朱湘诗学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生命体验,“死亡意识”贯穿在他创作的始终。21世纪开始,史铁生也创作了少量诗歌,此时的他,已经过艰难的探寻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与方式,对死亡持有达观的态度。他的诗歌用一种超然、轻的态度看待死亡,审视死亡与永生的关系,给死亡带来了美学和彼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诗歌的主题、意象、审美风格都同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诗歌以殉道者形象作为抒情主体,讴歌牺牲精神,并表现出悲悯情怀。而其诗中昂扬奋发的生命激情与生命意识则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顽强的生命意志力与以死求生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7.
试谈李煜前期词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亡国前他因为天赋的敏感和深思已形成了悲剧意识,亡国后的遭遇则是悲剧意识在他自己生活中的证照。他这种悲剧意识与他的天赋、早期遭遇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的思颍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文章主要立足于狭义上的思颍诗与续思颍诗,以其两篇序文为切入点论述欧阳修“思颍”所体现出来的主体生命意识。从欧阳修的肉体与思想两个角度剖析他的生命关怀与人文关怀,最终落实到以“人”为本的生命观照。  相似文献   

19.
刘勰、钟嵘所论和《选》、《玉台新咏》所收的古诗中既有西汉的作品,并且尚没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枚乘诗全为后人假托,也有东汉下层人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离别相思、生命短促的咏叹,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悲剧意识,预示了魏晋时代精神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弗罗斯特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多是以农村为背景,语言简洁凝练。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迷恋,这一主题颇受生活在19世纪的爱默生的影响。但是弗罗斯特又不完全复制,而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透过诗歌的表层,你可以感受到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