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727年恰克图开市到20世纪初的几近200年时间里,晋商在恰克图的茶叶贸易一直受到中俄一系列商约的规制。从《中俄恰克图条约》到《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及第一次修订,再至《伊犁改订条约》及《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之再修订,晋商在恰克图的茶叶贸易历经了由盛到衰及至归于沉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同治元年二月(1861.3),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陆路通商章程》、《陆路章程详细办法》,俄商得多运货少纳税或不纳税之利,而清政府国库则减少收入,这从同治元年总署辑录的有关陆路通商清档中即可看出。同时还可得知,从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中俄继续进行条约谈判的情况。此外,这些文件中有俄商在恰克图与天津间往来所运货物的品种、数量和出现的问题,以及清政府所采取的对策等内容。另有张家口、天津两关税收统计等。现将清档整理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秉贤 《兰台世界》2016,(10):102-104
18世纪以来,万里茶路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国际贸易商道。二百年间,万里茶路的变迁始终和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密切相关。《中俄恰克图条约》催生了万里茶路的开辟;《中俄恰克图市约》巩固了万里茶路的繁荣;《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导致了万里茶路结构的变化;《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密约》等则加速了万里茶路的没落和运茶航线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咸丰末年俄商赴京贸易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路通商在清代中俄关系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增加财政收入和解决西伯利亚地区居民的生计问题,俄政府推行逐步扩大对华陆路通商范围的政策。而清政府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对俄国的通商要求则采取抵制的态度。咸丰末年,清政府内外交困,俄国趁机在华扩大通商权益。因中俄《北京条约》中有关贸易条款的含混.引发的中俄间关于俄商赴京贸易的争端,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相似文献   

5.
王征 《历史档案》2023,(1):I0003-I0003
光绪三十二年(1906),俄商阜昌行由天津运货回国。按照同治元年(1862)中俄《陆路通商章程》规定,俄商运货至天津,由俄罗斯边境官员出具照票,用两国文字书写,登明商队队长姓名、商人姓名、货物数量、种类及箱包数量等,沿途中国官员查验;俄商从天津运货回国,亦须由俄国领事官签给两国文字书写的照票,加盖天津海关印鉴,注明商人姓名、货物数量、箱包数等信息,照票与货物相随,经过各关查验放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关系历史悠久。1851年《伊塔通商章程》签订后,双方贸易额明显增加。19世纪末,中俄在新疆地区的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共贸易数额大、范围广,对两国相邻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总署,亦称总理衙门,均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简称,是清政府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咸丰十年十二月成立,光绪二十七年改称外务部。总署期间,将所存档案分门别类编辑成诸多专档,称为清档,以备查考。此次所发表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外务部全宗清档稿本,是为咸丰十一年七月至十二月陆路通商清档,其主要内容是有关中俄双方关于议陆路通商章程的来往照会及章程草案,此外还有办理俄商携货由天津赴恰克图出口事宜咨呈文,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同治五年总理衙门中俄陆路通商交涉清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治元年,沙俄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陆路通商章程,条约中除规定不平等条款外,还规定三年后还要修改。到同治四年二月二十九日,三年期满,俄使倭良嘎哩即照会总理衙门要求删改章程,并将拟改条款开送。经过一年的往返磋商,未能定议,主要因为俄使拟删改的三点中,除天津免征运贷回国俄商货物复进口税勉强可以接受外,如要求将条款内蒙古边界贸易小本营生一节删去,其蒙古地方未销之贷尽运内地售卖等,实在碍难接受,尤其是要求将原定张家口酌留货物十分之二要求改为不拘成数一节,清政府认为张家口地近京畿,若如俄商所请,势必在该地俄商货囤人聚,眙患无穷,更是不能接受,虽然如此,又不能坚决加以拒绝,只好提出展缓二年再议的办法与之妥协。现将馆藏外务部档案中总理衙门中俄陆路商通交涉清档,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般讨论中外约章多从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开篇,认为这是中外条约的最早样本。但本文所举证的四件约章,即1662年2月10日签署的中荷《台湾媾和条约》,1663年10月27日签署的中荷《清荷协约》,1672年10月13日签署的中英《台湾通商条约》,1675年7月9日签署的中英《台湾通商补充协定》,在时间上均早于《尼布楚条约》。故由此探讨近代范式中外条约究竟于何时开篇。  相似文献   

10.
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利用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之机,夺取了江海关洋货征税权。1858年11月,中英、中美、中法《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总理通商事务大臣邀请英、美、法国人帮办税务。1859年两江总督兼任各国通商大臣何桂清任命李泰国为“总管各口海关总税务司  相似文献   

11.
<正>一、《南京条约》我国因鸦片战争而妥协,与西方国家签订一则《南京条约》。另一方面,因为英国的一些不平等要求,中英两国继续在广州、香港进行商榷,再次签订两项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跟《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这一系列的条约要求中国必须将广州、厦门、福州、上海、宁波对其开放为通商口岸;并要求中国赔款2100万元,用于赔偿  相似文献   

12.
郭力 《湖北档案》2005,(5):45-46
2004年,随着中俄关于东段边界补充协议的签署,中国长达21000公里的陆地边界,已有近20000公里得到确定。目前,中国与越南、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勘界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刚刚达成的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议也即将开始实施。从1954年中缅边界谈判算起,在历时半个世纪之后,中国的边界轮廊终于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3.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条约中除了巨额赔款和割让香港外,还强制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口岸通商.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章程规定,将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租与英人使用.从此有了英租界,以后又有了法租界,再后英租界发展成为公共租界.懦弱的中国地方政府步步退却,失去司法管辖权,上海租界遂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国中之国".既然是"国中之国"就必定有镇压工具,于是产生了由万国商团、英国舰队水兵与巡捕组成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当年10月,又签订了两个附约:《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割让香港并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还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相似文献   

15.
各位代表:我受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委托,对《中国档案学会章程》的修订作如下说明。1994年10月中国档案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档案学会章程》已经执行5年了。实践证明,章程的基本内容是符合学会实际的,对于指导学会工作,健全学会组织,开展档案学术...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08,(9):65-65
日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柬埔寨国家电台、俄罗斯之声电台和肯尼亚广播公司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8月7日,国际台与柬埔寨国家电台签署联合开办“金边中柬友谊台”的合作协议,就有关事宜达成一致;与俄罗斯之声电台根据两国政府签署的中俄媒体间合作备忘录中的两台合作项目,签署了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7.
10月14日,中国和俄罗斯在黑瞎子岛上共同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至此,中俄两国长达4300多公里、纠纷100余年的边界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根据2004年签署的《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黑瞎子岛主岛(大乌苏里斯基岛)一分为二,靠近哈巴的一部分归俄罗斯所有,靠近中国一侧的一半岛屿则归中国所有;附属岛屿银龙岛(塔拉巴罗夫岛)归属中国。  相似文献   

18.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开埠,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了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等等,一种名为吕宋票的西式彩票也进入了上海.  相似文献   

19.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4,(5):1-1
正5月21日,中俄在上海签署一份让世界瞠目的"世纪大单"。从2004年中俄双方开始研讨天然气合作计划,这项谈判历时10年之久的协议在"5.20表白日"后一天公布,成为"中俄蜜月"的最佳"证婚词"。中俄天然气合同签署的消息传出立即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这是普京应对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制裁的一个重大决定。有内地专家称,若每千立方米350美元的价格属实,并不算贵。  相似文献   

20.
康熙朝是清代政治、军事、经济空前强盛的历史时期。康熙二十八年 ( 1 6 89年 )中俄两国签定《尼布楚条约》,保障了中国东北边陲稳定 ,同时 ,条约规定两国人民可过界来往 ,贸易互市 ,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逐步正常发展。康熙三十一年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特派商人义兹柏朗迭思·义迭思为钦差出访中国 ,进一步商订中俄通商事务。次年十月 ,义迭思抵达北京 ,在京城前后逗留 4个月 ,并将其在中国所见所闻写成《聘盟日记》。日记中记述了中国宫廷礼仪文化以及康熙时期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 ,同治十一年 ( 1 872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定的清档《觐事备查》将其收录。现从馆藏外务部全宗档案中选编刊出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