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媒假事件”与新闻真实分析问题,文中介绍了新闻策划与“传媒假事件”的现状,探讨了新闻真实性与“传媒假事件”的分析,从唐骏假文凭案例分析了“传媒假事件”与新闻真实性的区别,希望媒体工作者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真实的媒体时间,为人类的昌盛文明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全民围观时代,被传统媒体视为“小事件”的新闻可能引发众多网民的围观。“李双江之子”系列事件均由微博曝出,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连续报道和全民围观“狂欢”,成了由全媒体时代众多媒体力量互动而造就的媒介事件。拥有相似关键词的媒介事件,在社会固有矛盾的不断激化、网络使用的易得性和缺乏规训的自媒体等诸多因素共同催化下,处于事件类型化和事发必然性相互交织、递进深化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2003年夏,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成为“非典”后又一重大的“媒介事件”。许多媒体把“皇马访华”事件当作娱乐资源开发。“皇马访华”一时成为球迷狂欢的节日;许多媒体把“皇马访华”事件当作娱乐资源开发,显示了媒体的负功能“皇马访华”的娱乐性新闻报道中暴露出的种种负面现象和问题,说明中国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在职业认知上还存在着偏差和错误。这是一次反思职业素养和新闻价值观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4.
2006年德国世界杯硝烟早已散尽.但期间被国内乃至国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原央视主持人黄健翔“解说门”事件仍让人记忆犹新。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可能不少“外行”对于诸多媒体为何将他在解说中出现的问题称为“解说门”事件心存不解。其实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政治丑闻甚至一些影响不好的事情被媒体冠以“~门”事件已是屡见不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众媒体2008年“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危机报道中发挥了积极的信息功能和舆论引导作用。但囿于传统“宣传理念”的影响,此次危机报道缺少对危机事件本身的反思、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以及对媒体自身不足的反省等。  相似文献   

6.
媒体是传播新闻事件的媒介。对于同一则新闻事件,媒体需要保持中立、客观,但是,新闻报道中语言使用的不同会使得各国媒体的报道出现差异。该文主要研究了国内外各大媒体对于热点社会新闻、科技新闻两大类新闻报道的差异,选取了“澳大利亚遭遇山火肆虐”,及“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启航”两则报道进行对比研究。本课题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法(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探究中外媒体报道的特点,聆听媒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媒体通过对事件的“选择”和“凸显”,形成一定框架,参与到社会事实的构建过程中。大众传媒对“90后”大学生的报道反映了媒体的框架构建,同时影响着人们对“90后”大学生社会形象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王攀 《老年教育》2009,(6):26-27
一个问题牵出一连串问题或一连串类似问题,这是近年来的一个怪现象。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后,很多看守所的非正常死亡事件浮出水面。如今,湖南发生的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事件”披露不久,类似的问题也已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9.
红叶 《广西教育》2010,(21):1-1
近年来,学术造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6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到最近的“汪晖门”和“唐骏事件”,一系列学术造假事件被披露出来,不少知名教授和社会公众人物也未能幸免,社会舆论哗然。学术造假事件接二连三频频出现,我们不禁要问:当今中国的学术界怎么啦?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是在互联网对现实的渗透影响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媒体,成为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与平台。它除了具备互联网的特点之外,还具备关系性、个体性、分享性、聚集性等诸多特性,这些特性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于“反腐事件”的新闻报道。面对社交媒体的冲击,以央视对“薄熙来事件”的报道为例,研究认为应及时地公开信息从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报道中树立权威从而充当事件的发言人、加强文本的深度从而探究事件的真相,从而找到其维持自身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知道“折戟沉沙”这个成语可能是在“九·一三”坠机事件之后。当时语中之“戟”是指坠落的“三叉戟”飞机(Trident)。一时间,媒体都用这个成语报道这次事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破格录取陕西省高三学生孙见坤的事件,近日经过部分媒体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与热议。27日,复旦大学招生办向新华社记者解释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表示,虽然复旦希望破格录取孙见坤确有其事,但复旦八位教授从未联名写请愿书,也从未称赞孙见坤是“国学天才”或“奇才”。复旦大学招生办认为,个别媒体对复旦大学录取孙见坤事件的报道有诸多不实之处。(新华网8月27日)  相似文献   

13.
当舆论热点沦为“烂尾”新闻,最为受益的便是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烂尾”新闻的出现,与媒体舆论监督不到位和职能部门未尽其责有关系。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关职能部门和媒体要履行好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4.
三鹿事件掀起了中国奶界的“大洗牌”,而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也发人深思。文章从三鹿事件反思我国舆论监督报道面临的窘境,进而提出了改进报道艺术、提高报道质量、突破舆论监督瓶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12,(6):11-11
前一段时间,教育界频频曝出“颜色事件”:“绿领巾”、“红校服”、“三色本”等。媒体将其刻意挖掘,并有意地集中放置在一起,一次次将教育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取得叮突破,其中湖南卫视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该台以“娱乐崛起”、“娱乐立台”,在冰灾、地震等重大事件面前,迅速实现“新闻转向”,然而客观来看,常态新闻报道并不是该台的强项。重大事件频发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是传媒影响力之源。在新的形势下,主流媒体要实现高端崛起,就必须打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坚持咬定“新闻”不放松。  相似文献   

17.
从场域视角出发,以新闻媒体对“李一事件”的报道为例,通过对该事件所呈现的新闻场域和宗教场域的关系分析,揭示出媒体的传播逻辑,即新闻场的商业化逻辑、宗教场的大众化逻辑、媒体借力构建新闻场的营销逻辑.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展现新闻报道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连续、深度、客观、体现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履行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作用.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新闻媒介报道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舟曲泥石流”事件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我国新闻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原则、特点及问题与不足.提出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提高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从而使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突发性新闻报道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中美媒体对乌鲁木齐“7·5事件”的不同报道,表明两国在意识形态、新闻价值取向、对待新闻的人文关怀及记者立场上的差异,显现出欧美媒体对待中国问题的平衡报道缺失,美国媒体新闻自由观及商业利益驱使下的倾斜报道。  相似文献   

20.
在“虎妈”这样一个交融中西方不同教育方式、移民背景以及成功观的文化差异事件中,中美媒体的报道在实现对话的同时也存在误读和偏离。可见媒体既充当沟通文化差异的“桥”,又扮演着产生隔阂的“沟”。唯有充分的交流和理性的沟通,才能使文化对话实现其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