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丽 《家教世界》2013,(4):26-27
音乐中的节奏是音乐的支架,对音乐的学习最初应从节奏开始,而幼儿园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音乐,更应该趁早对他们进行节奏教育。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反复聆听中体验节奏、熟悉节奏;还要配合身体的动作进行节奏学习,这样才能体会节奏;可以运动打击乐器来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感知,等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就再激发他们的思维,进行创新节奏训练。  相似文献   

2.
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要素。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节奏教学的探索,以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结合想象,感知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孩子们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汽车鸣笛:嘀嘀嘀嘀。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走路时不同的节奏。因此,我先通过聆听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的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3.
徐君瑛  张莉 《成才之路》2010,(34):27-27
节奏,是世界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良好的运动节奏,能成就运动员优秀的运动成绩;优美的音乐节奏,能成就一部音乐作品被广为流传;而要成就一个既让学生喜欢,又能促进他们发展的课堂,同样离不开良好的教学节奏。  相似文献   

4.
节奏,原是一个音乐术语。本意是指旋律中交替出现的急缓、行止、强弱等现象,后来引申到书法、绘画、舞蹈等方面。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就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前苏联戏剧家古里耶夫说:“任何一种运动为了完成它自己的使命,都必须有规则、有秩序。运动中的这种秩序,也就是节奏。”这些理论都说明了节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把这种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就是要求优化教学节奏。  相似文献   

5.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它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要素构成。它是音乐的骨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一、听节奏,作联想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速度运动的,所有运动着的事物都具有节奏:学习者在节奏感官刺激下形成的各种节奏信息,在提取时要想做到准确快捷,就必须建立节奏信息分类与框架。对于小学低年级,笔者对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处处充满声音的世界,因而节奏也是到处都有的.节奏是音乐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它是音乐的基础,节奏感在音乐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能力,是当前我们从事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具备感知节奏的能力,并有效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本文分别从让幼儿用耳倾听世界,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用双手感受节奏,引导幼儿创作节奏四个方面来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的诸要素中,节奏与语言息息相关,它是音乐描绘客观事物、表达情绪情感的重要因素。歌唱中出现不良节奏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笔者认为,要把握好歌唱节奏,声乐学习者须在理论知识学习等六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黄志江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1):69-70,94
主要阐述了律动教学方法在音乐课程中的运用。在众多的音乐教学改革原则、方法和模式中,律动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律动是一种技能,它是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鉴于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在音乐课上,让他们通过体态律动去合上音乐节奏,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地踏准音乐节奏,而且对音乐节奏的脉动,对音乐的情绪、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正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与强弱,它是音乐的必要条件,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培养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有利于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突出特点就是把节奏作为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引导幼儿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让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我们在幼儿节奏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坚持从引导幼儿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徜徉在动听的音乐海洋世界里的时候,歌者与听者都会受到心灵的启迪,完成一次情感的陶冶。音乐同时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中职学生音乐教学中,有一个关键环节,节奏训练,同时也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因素。加强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将老师的课堂教学分为四种境界:平庸的教师——叙述;较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其实,无论哪种境界的老师,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疲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把握节奏提高认识力节奏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一种带规律性的表现方式。它原本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语  相似文献   

12.
诗与音乐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时间艺术,都以声音为媒介,都讲究节奏。诗的内在音乐性表现为语言的声音节奏和诗人的情感节奏的统一。一方面语言节奏可以追摹情感节奏,另一方面情感节奏可以超越语言节奏。  相似文献   

13.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对作曲家来说是具体的,而对演奏者和欣赏者来说,则是不具体的。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中的声音、节奏、旋律、情感的运动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来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14.
船山诗学将诗歌视为以乐章美为核心的审美整体。这一乐章美效果是通过多层次的节奏运动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意义节奏、语体节奏和情感节奏三层。具体来说,在船山诗论中,诗歌的整体音乐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诗歌特质,可看作一种本体,三种节奏作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表征,可视为具体的"用"。在这个"一体三用"的关系中,作为诗歌之"体"的音乐性对各种节奏有统摄作用,作为具体之"用"的不同节奏则对诗歌的音乐性有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节奏处理在影视作品创作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试从人物动作、语言的节奏、画面构图对人物情绪的衬托作用、摄影机运动不同节奏在提示人物情感方面的特殊功用、蒙太奇、音乐音响以及色彩光亮与影调六种节奏在影响作品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入手来分析影视作品的节奏处理。此外,章还简单介绍了影视作品导演在把不同艺术节奏处理成统一节奏的时候,还必须把握好观念的三方面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节奏内涵的界定及其功用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有节奏的.节奏就是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必然反映.一切都在节奏中发生、运动和发展,一切发生、运动和发展也都在节奏中得以实现.节奏是世界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7.
音乐审美中往往关注对思想情感内涵的阐释,而忽略音乐形式内部结构的各种表现因素。本文通过对音乐形式中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主要表现手段的探讨,揭示其作为作品结构的运动规律和美学品格,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的本质和由表及里地把握音乐美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8.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生命。音乐离不开节奏,音乐教学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为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在模仿中感知音乐的节奏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艺术的表现形式。一些世界名曲,像《野蜂飞舞》就是音乐大师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所模拟、再现出来的一些大自然中的音响。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探寻节奏,并进行模仿与感知。在模仿中学习,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它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要素构成。它是音乐的骨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一、听节奏,作联想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速度运动的,所有运动着的事物都具有节奏:学习者在节奏感官刺激下形成的各种节奏信息,在提取时要想做到准确快捷,就必须建立节奏信息分类与框架。对于小学低年级,笔者对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无形与情绪情感的无形有相通性,音乐与情感的虚拟性使音乐成为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之一。音乐与情绪情感均具有时间性和两极性,音乐中的节奏与人的心理节奏是一种相对应的关系,音乐中的旋律与人的声调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