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是一门基础学科,语也是一种工具,学生要学习并学好其他学科知识,首先要掌握好“语”这个工具,要使用好这个工具,我们必须学好这门学科。所以在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绝不能放松。笔在此就自己在语教学中如何抓住语言阅读,领悟表达方法这方面的体会,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一、引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听说又是语言交际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各地高考“听力理解”题所占的比分越来越重。因此,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对边远山区的中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3.
浅谈语文课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多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正与反正面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中最常见的训练方式。教师正面引导,启发学生按照正确思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教《放风筝》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我”和哥哥是怎么放“大蜻蜒”风筝这个训练点,设计了以下练习:1.让学生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说“我”和哥哥放风筝的经过。2.在练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样用上“先……再……然后……最后……”,把刚才说的一  相似文献   

5.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章内容,体会章的思想感情。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在“3.7固定短语”里提出了“结构对称的习惯语(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高一脚低一脚,深一脚浅一脚,东一鎯头西一棒槌)”的问题,这是一种经常使用、普遍存在而又不大引起人们重视的语言现象。笔者试图作一粗略探讨,希能引起同行们的重视,求得真知灼见,以丰富和充实语言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推动语言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在拒斥“私人语言”中提出游戏的规则来源于对“过去的”东西的理解 ,在“语言游戏说”中 ,规则与游戏是同语反复 ,而语言只是这种同语反复的过渡桥梁。这样的提法 ,有助于理解分析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靠口语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而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的不同情景。不同阶段应该用不同的科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借助身姿、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的帮助,来组织学生的注意,进而传递信息。这些非语言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态势语,或叫做体态语,它是言语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无言的心声。打个比方:“人体犹如一个信息发射站,他的体态、表情等始终伴随着有声语言传递各种信息,因而补充、强化了口语信息,使得口语的感染力得到升华。”(摘自《教师口语》)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就是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它独立学习,这是“教”的最终目的。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中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还能相互促进。在这几者之间,“读”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杜甫也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至于“听”和“说”是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关的内容,毕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但“改革过分重视语法的讲解与传授”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事实上,语法已渗透到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学习语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法教学仍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说”是思维的起点。“说”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又可促进大脑的思维。要说清楚,得想清楚;想得清楚,才说得清楚。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加强“说”的训练呢?一、说清题意含义,引导正确思维应用题教学首先应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因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 ,“写”无疑是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为此 ,新《大纲》中规定 ,“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这与以往大纲中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相比 ,新《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要求很明显地提高了。但是 ,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切中题意、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的作文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因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写”对学生来说是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法注重强调语言的形成规则,而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它的合理处,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外语教师,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书面语法结构掌握得很好,却不能在会话中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学低年级尽管专门设置听说课,但无论是教材还是配套录音磁带都是针对“听”的训练而设置的,而“说”的训练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便出现了以上所提到的情况——培养出一批“哑巴”学生.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说”的训练作更进一步的探讨.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谈话热情,调动他们积极投入交谈,在口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交谈总是具有一定的主题和氛围的.口语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给学生设置一种合适的谈话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有感而发,有一种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冲动.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学生处于一种谈话的情境中.那么应该如何设置这种情境呢?在最初阶段,利用图画、设置情境进行教学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适合教学用的画册为数甚少,而书店供应的画册又不适合教学使用,这便需要教师不时地为自己设计并绘制教学图画了,所选题材最好是与所学语言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蒙语授课的学生学习汉语不同于学习本民族的“蒙语文”,也不同于汉族学生学习本民族的“汉语文”。汉语对蒙古族学生来说,是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说与写都还大有问题。在整个汉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字、词、句教学内容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严格训练。从了解的情况看,目前许多汉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过程中,“说”这一项往往被忽视,造成了学生特有的“哑巴汉语”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成为汉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结合自己  相似文献   

15.
大学声乐教学在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全面发展”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安排:第一阶段重点要求学生认真读谱,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这个阶段训练时要在注意音准、分清乐句、掌握节奏、把握速度、处理强弱和听懂伴奏这6个方面下功夫。第二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分析声乐作品,增强理解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在把握音色处理、语言处理、语调、语气、语势的运用、感情处理和想象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16.
语 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是相对独立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 ,它们同属人类交流思想的活动范畴 ,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形式。听说读写都是通过口语或书面语言进行的。听和说是口头语言 ,读和写是书面语言 ;听和读是吸收 ,说和写是表达 ;吸收是表达的前提 ,而表达又是吸收的深化。语文教学中只有四者并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但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重视读写 ,忽视听说 ,事实上 ,听说作为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 ,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主要靠“听”“说”,且听说能力的提高也可促进…  相似文献   

17.
为培养21世纪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对《运动训练学》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通过94级学生的《运动训练学》改革的实验,证明此课采用“开放型”的教学形式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外人”一语三度出现,其中“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之“外人”当是“外国人”或“方外人”的略称,然而长期以来被误读为“桃花源外面的人”。误读可归纳为四种情况:一、只是单纯误读“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之“外人”一语;二、对“外人”的误读造成《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的解读矛盾;三、对“外人”的误读使论文本身出现逻辑混乱;四、以对“外人”的误读为主要依据,构建“纪实说”或“虚构说”。《桃花源记》确实有纪实因素,也不排除有虚构痕迹,但是二者皆不应建立在对“外人”一语误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1 .教师要树立起并使学生也树立起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思想观念。要认识到 ,了解目的语国的文化知识 ,不仅是学好目的语的必要条件 ,而且也是一种目的。要正确使用目的语 ,必须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并尽量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运用在交际中 ,使交际自然、得体。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本不存在好与坏 ,只有使用的得体与否。好的言语就是指“在正确的场合说正确的话。”(UerrySwest) ;就像在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一样。所谓言语得体 ,就是一种文化规范。2 .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 ,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服务 ;这是由…  相似文献   

20.
听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薛瑾《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语言基础上”,这一是指英语的基本语言、基本词汇、基本语法教学,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