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如何缩短审稿时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稿件送审的几个重要环节,根据这几个环节的特点,提出了如何缩短审稿时滞的几种途径,主要包括不断充实完善专家数据库、初审快速准确、送审及时对口、跟踪督促审稿进程和及时向作者反馈审稿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娅彭  王紫霞 《编辑学报》2020,32(6):652-654, 658
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编辑部审稿工作为例,对以往送审方案的审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差异所对应的原因以及各送审方案的优缺点。优化送审流程,引入青年执行编委参与审稿后,再统计审稿结果数据,对比指出青年执行编委参与审稿的优势。通过赋予青年编委稿件的初筛权、审稿专家推荐权和处理审稿意见分歧仲裁权,探索以青年执行编委为审稿主体,构建更为科学、公正、高效的审稿机制。  相似文献   

3.
赵大良 《编辑学报》2012,24(2):200-200
正审稿是科技学术期刊编辑最为头疼、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而又不得不做的一项工作。前几天有编辑给我报告:稿件送审了七八个人,不是退审就是没音信,眼看就要到约定的处理期限了,怎么办呢?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4.
高佳 《今传媒》2016,(4):113-114
为了保证高等院校学报的办刊质量,提高期刊论文的科学性,所登论文的专家审稿工作一直是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提出利用Fox-pro2.5for windows来建立高校学报审稿专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思路及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学报稿件日常送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免发生送审过程中稿件与专家研究领域不对口的现象,避免影响稿件的正常审阅进度.编辑可以通过系统中专家数据的不断完善和维护,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及时精准地定位合适的审稿专家,确保刊物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学报稿件送审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编辑是联系作者与审稿专家以及审稿专家之间的“桥梁“,分析了编辑主动沟通的必要性,并结合送审工作论述了与审稿专家沟通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校学报稿件送审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编辑是联系作者与审稿专家以及审稿专家之间的"桥梁",分析了编辑主动沟通的必要性,并结合送审工作论述了与审稿专家沟通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如何确保论文修回稿件的质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韩旭  赵华  姚蔚  陈欣业  蔡? 《编辑学报》2001,13(3):151-152
从3个方面对学术期刊编辑做好搞件退修,保证修回稿件质量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即:以国家标准对照并审读来稿,找出常见问题;准确理解3级审查意见和决定;认真编写稿件退修意见书。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了稿件退修的常见问题,稿件如何正确送审,审查意见和决定的类型,编写退修意见书需注意的问题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送审方式,是编辑部把待审的纸质稿件通过邮局挂号的形式邮寄给审稿专家,稿件审完后,再由审稿专家邮寄回编辑部.由于稿件在路上的时间比较长,因此编辑部一般都会给审稿专家足够的时间审稿,通常为一个月.……  相似文献   

9.
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的一类滞审稿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论文,分析其送审过程和审稿结果,探讨适合刊物自身特点的审稿专家遴选方法。编辑在选择审稿专家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小同行审稿专家、内外交叉审稿、选择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审稿专家,同时注意多关注和挖掘学术活跃度高、精力旺盛的青年审稿人,建设有针对性的审稿专家队伍,以期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雯兰  邢运凯 《编辑学报》2010,22(3):251-252
科技期刊稿件管理工作存在对稿件管理不够重视、对稿件处理随意性较大、送审程序不规范等不足,缺乏对稿件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可以通过"三三制"来规范科技期刊稿件工作流程.即把稿件处理分为初审、外审、终审3阶段3流程,明确每一阶段的稿件处理重点,从而起到提高效率、强化责任、动态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SJR为数据来源,比较分析了1996-2008年巴西、印度、中国、韩国4个国家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可引用文献量、文献被引量、自引量、篇均被引量、去除自引后的篇均被引量、H指数、文献引用率、国际合作量等9个指标。中国发表论文数最多,2003年后每年增加约3万篇。巴西、韩国文献引用率、篇均引用量高,且自引率低;印度居中等水平;中国文献引用率、篇均引用率低且自引率高;国际合作度巴西最高、中国最低。可见中国的科技论文质量与其他3个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科技期刊对森林生态学研究热点的响应特征,利用“森林生态学+碳循环”和“恢复生态学+森林”2个专题的检索词,对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并对检索出的论文分成试验研究类、业务指导类和综述类等3类。检索结果表明,这2个专题的论文分布可分为3个阶段:1993年以前,1994-2000年和2001年以后。在这3个阶段,试验研究类论文与业务指导类论文之比分别为0,〉0~1和〉1;在报道这2个专题的期刊中,大约有10%的期刊发表了50%的论文;随着研究热点的形成,参与报道的期刊逐渐增多。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了研究热点论文的组织和报道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报》高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建合 《编辑学报》2010,22(6):562-564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编辑学报>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数据库共收录<编辑学报>1989-2009年原文3 508篇,被引文献2545篇,被引率为73%,总被引频次为1万5 863,单篇最高被引频次71;较少的论文拥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前100篇高被引论文中,栏目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是<理论研究>(46篇),个人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是游苏宁(6篇);前10篇高被引论文每年都在被引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从内容差异来探索论文未被引规律,不仅是论文未被引现象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扩展基于内容的引文分析方法范畴。[方法/过程]以CSSCI作为来源数据库,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为样本学科,依据该学科学者的h指数分布特征随机选择200名学者作为样本对象,下载其1998-2015年的所有被收录论文数据;下载样本学科1998-2015年的所有收录论文数据,并离析出对应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的相关数据;以6年为时间窗口,将发表后1-3年内被引的论文定义为被引论文,其余的为未被引论文;析取未被引论文、被引论文、学科整体论文及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按关键词频数从高到低排序,选取排序前50的关键词构成关键词向量,计算关键词向量的内积、欧几里得长度和余弦相似度。[结果/结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在21世纪初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内容体系,其未被引论文与学科整体论文、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的内容相似度都较低,表明研究内容对论文未被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从主题视角对环境科学领域的零被引论文进行分析,对比零被引论文与高被引论文在文章内容、外在指标方面的不同,揭示零被引论文存在的原因。[方法/过程]首先,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国内环境科学领域的260篇高被引论文、907篇零被引论文的摘要进行PLDA主题识别,然后通过主题相似度计算发现主题间的关联,以主题热度作为内部指标,发文时间、发文期刊作为外部评价指标,最后,把论文主题内容与外部指标结合进行零被引与高被引论文之间的相同主题、不同主题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在研究主题相同情况下,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是影响零被引论文的主要因素;在主题不同的情况下,论文研究的主题内容是导致零被引论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学术论文是科研活动产出和知识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而学术论文被引用则是学术成果获得认同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高被引论文所引用论文的分布特征,对于了解高被引论文知识基础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ISI图书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为例,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按比例采集图书情报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数据,查询这些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的被引频次数据,以期得到高被引论文的引证特点。研究发现,图书情报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更多地引用了高被引参考文献;随着被引频次的降低,其引用的高被引论文所占的比例也在下降。  相似文献   

17.
高品质论文被引数据及其对学术评价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针对学术品质与学术影响的关系,以20世纪Nature上发表的内容获得过诺贝尔奖的13篇代表性论文作为高品质论文小样本,用IsI-ESI中有关学科最高被引论文数据作为定量参照,发现高品质论文不是最高被引论文,但都高于学科平均被引;而最高被引论文的品质不能肯定最优,但一般具有广泛影响.建议以双向匿名同行评议判断学术品质,以计量分析判断学术影响,综合学术品质和学术影响合成学术评价.表2.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F1000医学版收录文献的分析,从专家视角确认医学期刊的价值。方法:按照所属期刊、年度,统计分析F1000医学版截至2011年11月收录的被推荐文献,根据各种期刊每年发表的文献总量计算各种期刊、各年度的推荐比并排序。结果:F1000医学版共推荐文献27960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被推荐文献801篇,排在首位。按推荐比排序与按推荐文献量排序,结果相差较大。结论:F1000医学版总推荐文献数量较少,能够帮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推荐比与被推荐文献数量均可作为评价期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ly,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that a scholarly paper receives from other papers is used as the proxy of its scientific impact. Yet citations can come from domains outside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one such example is through patented technologies—paper can be cited by patents, achieving technological impact. While the scientific impact of paper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technological aspect remains less known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e aim to fill this gap by present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ow 919 thousand biomedical papers are cited by U.S. patents and by other papers over time. We obser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itations from patents and from papers, but there is little overlap between the two domains in either the most cited papers, or papers with the most delayed recognition. We also find that the two types of citations exhibit distinct temporal variations, with patent citations lagging behind paper citations for a median of 6 years for the majority of papers. Our work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ological impact of papers.  相似文献   

20.
以实例说明了适当保留原创语句中的语气词、原创作品的文学性成分、作者独特的表述习惯、原创中的一些非陈述性语句的具体作用,指出了科技论文编辑在编辑文稿过程中应保留作者原创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