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庄建国 《现代语文》2007,(1):124-124
对诗歌的欣赏角度不一样,其解读的内容也往往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此,选择一种科学的欣赏角度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意,把诗歌的美解读出来。对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历来有两种欣赏角度,一种是从诗歌的技巧来解读,欣赏到诗歌的艺术美,另一种是从文化背景来解读,挖掘到诗歌的深层含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个方面虽都令人信服,但是却难以解读诗眼“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2.
论译诗     
程前 《远距离教育》1997,2(2):37-39,44
本文针对某些名家提出的诗不可译的观点,阐述了这一观点形成的一些原因,提出了译诗与文学欣赏联系的观点,与不同语言诗歌形成的同一意境的观点,进而与“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联系起来,由此引出诗可译,但极难译及相对性评价译诗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分析诗歌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认知诗学的视角,从名词化结构和意象图式两个方面对《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象进行分析,从认知的层面分析读者如何解读诗歌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欣赏诗歌表现出的美,以期为人们欣赏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浅谈英诗欣赏的基本技巧杨丽杰在英文诗歌、小说、戏剧这三种主要文学表现形式中,人们普遍感到难以欣赏的便是诗歌。读过一遍后,常常是不知所云,即便是将所有不懂的单词查过一遍后,还是理解不了诗的深层含义,因而对英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恐惧”感,觉得英诗神秘莫...  相似文献   

5.
<正>诗歌作为美的载体,其教学应当承担更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诗歌教学应该是一个开展美的欣赏、学习美的表达、尝试美的创造的活动过程。诗歌欣赏是一种需要欣赏者参与的艺术鉴赏活动,是欣赏主体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重新构建诗美的过程。一首诗就是一个诗美系统,诗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对诗美的解构过程。比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就应让学生了解该词的节奏、平仄、韵字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概括诗的意境:有我之境,元我之境。诗人在写诗时会进入这两种意境,而在诗里也着力营造这两种意境。那么,我们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该让学生用哪种境界赏析呢?多数小学生在诗歌的鉴赏中,都会侧重对诗本身的理解,而对其意境却几乎不深思,原因跟学生有关,跟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也有关。  相似文献   

7.
郑玲 《陕西教育》2006,(5):17-18
高考古诗鉴赏包括古代诗、词、曲的鉴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这个考点的具体要求是:能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会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何让学生在高考备考的紧张时期,在已经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规律,我采用下面一些方法进行指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歌创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欣赏也由来已久。吴季札观乐,即结合赏诗,孔子、孟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可以“知人论世”等,也与欣赏有关。魏晋以来,人们欣赏诗往往别有神会。梁代钟蝾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从文论的角度,探讨过诗歌欣赏问题。赏鉴诗歌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但要正确、深入地欣赏诗歌,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歌《将进酒》极具狂放美特点,这里分析了李白《将进酒》一诗的狂放美的具体表现,对于更好地欣赏理解这首诗歌,更好地欣赏这首诗歌的艺术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诗歌教学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审美活动。既是审美活动,就分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美都是由感性形式将其物态化的,审美主体若不能感知那些外在的美的形式,就无法体会其在内美。欣赏诗歌又不同于欣赏绘画和乐曲,读者不能直接看到诗中的画面,听出诗中的音响,而是先要把读到的第二信息系统的语言文学转化为第一信息系统形式,即观其文犹闻其声、睹其形,然后才能充分地感知诗的内在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出诗的“象外之旨”和韵外之至。”本文以古诗为例,分三点谈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转化,感知诗歌的美。  相似文献   

12.
王轶 《学语文》2010,(1):27-28
《诗经》战争诗研究的缺陷之一,就是尚未形成对。《诗经》战争诗。科学、统一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最普遍的观点是将《诗经》战争诗简单地定义为。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赵沛霖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曾说:“所谓战争诗又可称为战事歌、武勋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展开叙写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的国度,人们都喜欢诗.中专学生有着诗一般的青春浪漫,对诗更是情有独钟.然而,诗歌王国的魅力,并不是读懂了诗的字面意思就能领略得到的.欣赏诗歌,重要的是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因此,在讲完了中专语文第四册的诗歌单元,讲到诗歌的阅读和欣赏问题时,我就着重给学生们谈了想象和联想在诗歌欣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怎样阅读欣赏诗歌小语课本中,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正确地阅读和欣赏诗歌,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认为在阅读、欣赏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仔细品味,体会感情。仔细品味诗歌中的词语,掌握诗中运用字词的特点,只有了解...  相似文献   

15.
【课标·教材·学情】 课文所在的单元,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独立编排的诗歌单元。与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相比较,本单元除了主题与之不同以外,更加强调了欣赏:对诗歌语言的欣赏,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对诗中蕴涵着的作者思想情感的体会;强调在吟诵和欣赏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这是单元的教学目标,它体现了“培养学生良好文学趣味”的课程要求,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6.
姜进 《成才之路》2010,(19):47-4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孩子们在牙牙学语时就会背许多诗歌,一直在诗歌的陪伴中长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诗歌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中考的试卷中也有鉴赏类的试题。这就要求初中学生学习诗歌不仅重在积累,也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诗味一直为诗歌创作者所追求,“辨味”批语也一直是诗歌欣赏的重要手段。从传播学角度,将诗味分为单味、矛盾味、多味三个层面。对诗味这个特殊的因素进行解码、译码,为诗歌的创作、欣赏提供传播学角度的观照,对诗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种含蓄而雅致的语言表达形式。它的语法颇具灵活性,诗的内容要以抒情形式呈现。教师将陌生化的文学理论,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英语诗歌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步入诗歌的乐园,快乐地去欣赏和品味每一首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真正热爱。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笔者认为本单元的突破口应是分析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诗歌重意境。“意”即主体的内在精神,就是这里所指的“情”、“境”即客体的外在对象,就是这里所指的“景”。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就是指能够通过诗中所写之景去领会诗中未写之情。诗歌对景的描写,学生是比较容易感受到的,而景中之情、景后之情,就往往不易捕捉到。因为这毕竟是抽象的东西,还要仔细想一想。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诗中所写之景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