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女性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女性自我意识之觉醒,继之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兴起,开始了对于“文学中的女性”与“女性的文学”之种种反思和研讨。到以后女性主义性别之论述,则结合了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派的对话,而且与时俱进地渗入了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种种新说。其所牵涉的纷坛繁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所著的七篇论文与两部著作为底本,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以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简述陈寅恪的女性形象批评观,分析陈寅恪晚年"颂红妆"的原因,评论陈寅恪"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总结其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女性不仅仅是自然性别,更是文化符号,这就是波伏娃所强调的,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造就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阅读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在塑造所谓的女性气质,塑造社会所认同的公主、淑女及不同时代的理想女性。在童话故事中,女孩子美丽可爱、温柔顺从、忠贞不渝,经过磨难最终获得了王子的爱,得到了幸福。童话世界表面的美好背后是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念,随着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印度当代文坛,南印度作家卡玛拉·达斯以其直率大胆、自我告白的诗歌占据了独特的位置,更以毫无顾忌的恋爱事件饱受争议。人们经常把她与波伏娃、杜拉斯以及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相提并论。著名的印度英语文学专家艾衍格尔指出,"毫无疑问,在特鲁·都特甚至萨若姬妮·奈都以来的印度英语诗歌中,卡玛拉·达斯是一个新现象。她的诗具有女性强烈的感受性,敢于毫不顾忌地表达所受到的男权社会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7,(3):29-30
格林纳威选用了1000年前的日本日记体文学《枕草子》为蓝本,配合现代情节讲述了一个女性主义的故事。就影片而言,《枕草子》成为了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历史印证,而此印证经过千年之后,在邬君梅身上得到了升华,并展现了邬君梅从一个被书写者的身份慢慢变成一个书写者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期间曾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但杰出的女子却不多见,而当她们冲破传统男权文化的重压崭露头角的时候,则展现出世间稀有的勇气、才智和毅力。斯塔尔夫人(1766—1817),这位为法国历史涂上重彩的文化巨匠身上拥有多重标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先驱、女性主义文学的拓荒者、社会评论家、政治活动家和“思想的女王”,她也被评为那个时代最聪明的女性之一。  相似文献   

7.
侯颖 《世界文化》2003,(3):11-12
西蒙·德·波伏娃(1908—1986)是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的先驱。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她就以其观点新颖大胆的专著《第二性——女人》而著称于世。在这本被称为“女性主义的圣经”的理论名著中,她论述了“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女人是被动地变成女人”的这一中心思想,揭示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男人是如何利用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优势,制造出关于女人的种种神话,强制妇女接受下来而永远处于从属的“女人”的地位,书中宣扬了“男人们自己作主,女人们也自己作主”的平等理想。可以说,正是由于《第二性》一书,人们开始认识这位惊世骇俗的女子,这…  相似文献   

8.
一个美国人第一次到法国工作一段时间后,别人问他对法国的印象。他说,这里的男人都打领带,女人都不穿裤子。和美国人的轻松、随意风格不同,法国男人上班期间一律打领带,哪怕质料不好的领带;而女人一般都穿裙子,哪怕冬天也很少穿长裤,特别是正式场合。但你可知道,法国女人为了得到和男人一样穿长裤的权利,经过了约100年的奋斗。其中,女作家乔治·桑的作用非凡。1804年7月1日出生在巴黎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是被其同时代人公认的最伟大作家之一。雨果说:“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女性。”乔…  相似文献   

9.
文龙 《世界文化》2003,(3):29-30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三个国家的国防部史无前例地挑选女人担任掌门人。更有趣的是,这些统率一国军队凌驾于万千男人之上的女人,非但不是张牙舞爪的“男人婆”,相反,十分新潮时髦,极具魅力。法国国防部长:敢作敢为的新新人类在许多人看来,法国现任国防部长米歇尔·阿利澳特·玛丽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新新人类。她全身上下都不符合传统女性的概念。玛丽有一张吓坏全体法国人的利嘴。她只用一句话,就把法国议会延续100多年歧视妇女的陋俗废除了。那是玛丽当选议员到国会上班的第一天,她穿了一身无懈可击的套装,被戴白手套的卫兵拦在门口:“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女性出游行为特征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旅游史研究中,女性旅游现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者很少从性别角度来讨论男女两性旅游行为的差异.人们所说的旅游往往就是男性旅游,女性旅游行为较少受到关注和研究.而在现代女性旅游兴起并普遍化的背景下,从探究中国古代女性旅游行为特征入手,来研究中国女性旅游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发展女性旅游和大众旅游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是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本文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论述:一.官宦之家的女性依从主人而发生的旅游行为;二.乐妓依附于男性的游历,提出中国古代女性旅游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对男性的依附性.同时,也论及女性旅游行为的其它次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历史剧,延续早期的剧作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特点。其不同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些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上至身份高贵的王后、太妃,下至任人宰割的侍婢。第二,女性自身和他者之间存在一种对立情形。第三,女性或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或者完全被权力所同化,从而很难分辨其女性意识是否完整。总而言之,这些差异,一方面说明了作者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由于时代和社会思潮对郭沫若的影响,女性仍然不是本位的,而是功能性的,即郭沫若剧作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的效度仍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正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女性往往是男权社会的替罪羔羊,王朝兴旺就是明君有为,王朝倾覆就是妖女乱国,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汉朝的赵飞燕、唐朝的杨玉环,这些女子个个都有绝世之容,却不幸生在倾颓乱世,被史家扣上"红颜误国"的罪名。无独有偶,西方社会中竟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最广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份来自女性主义的对话邀请。我们邀请到两位“过来人”——上野千鹤子与戴锦华。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相遇时刻,一位是第一个在日本开设女性学的先驱,一位是中国大陆最早从事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尽管彼此素未谋面,但她们都是深入参与本国女性主义实践的行动者,也曾切实地鼓舞过许多代女性。这不光是属于她们的对话,亦是一次我们共同的回望。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女性来说,有选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2023年2月,一帧日本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1948—)与三位北大毕业的女生的对话视频引起全网热议,从而让自由而开放的女性主义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视野,让女性们重新思考自身的处境并审视自己的独特价值。上野千鹤子以其温柔而坚定的言行揭开了世俗社会给女性罩上的“神秘面纱”,创造了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女性追寻不一样的自我,体验一场“不被定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命运把叶卡捷琳娜·福尔采娃的地位抬得很高很高——从一个普通纺织女工到政府要员。由于她习惯以领导者的腔调和命令的口气讲话,对她那充满爱的女性心灵造成极大伤害。虽然她处于众多男人的包围之中,但她的内心是孤独的。在工作中男人们对她俯首听命,而在生活中那些男人则不同了。福尔采娃具有对一切事物过于放在心上的特点——不论是自己仕途的升迁,还是个人私事。因此,她曾饮用过量的烈性酒,企图自杀。但她的突然死亡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6.
军阀叙事是四川乡土文学自发轫以来绵延不绝的一个叙事传统。它通过对军阀暴力统治的书写,揭露出四川地方和乡村社会在20世纪前半叶经受的历史创伤,表达了四川作家们对地域暴力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文学反军阀统治的现代化实践,其书写带有明显的"文史互证"倾向。然而这种军阀叙事独特的文学价值还未完全受到文学批评的关注,因此,本文旨在打捞乡土小说中悲情难抑、沉痛发力的军阀叙事,通过分析其中的四川军阀及其特征,来探索其背后独具特色的地方经验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女性主义与波洛克在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女性主义对艺术史的介入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20世纪初女性主义运动波及艺术领域,1971年艺术史学家诺克林的一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掀起了艺术领域女性主义的探索,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艺术家的关注和思考。1999年,  相似文献   

18.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叙事的“阴柔风格”著称。我们仔细析发现,这种“阴柔风格”来自于作品中隐形存在的女性叙事。这条叙事线索由几个因构成:男主角的女性化、女主角的男性化、激进角色的粗痞化、女性问题的突出等等,与时的主流话语——农业合作化叙事形成了一种对话的关系,从而造成农业合作化叙事的内裂隙。在这裂隙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激进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怀疑。这也是我们天重读周立波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女性话语与身份书写在中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岳川 《东方文化》2000,(3):101-107
女性主义在中国历来就波澜不兴。然而从中也不难看到某些化的潜流。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常被人们称为西方文明倒退的时代,它是宗教审判茶毒生灵的刑场,是黑死病带走2000万条性命的地狱,是刀光剑影、战事不休的严寒。中世纪里的女性不过是男主人的附属,这种性别不平等的传统和东方的重男轻女思想竟然出奇的相似。农民和小市民阶级女性为求得糊口之粮而奔波劳碌直到停止呼吸,即便是上流女子大部分也是终其一生游荡在冰冷的城堡里,其最终归宿不过是成为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子的新娘,从而成为维系两大家族利益的纽带。但历史总有例外,七八百年前的英格兰贵族女子里有这么一群人,透过文献记录,她们大多虽然被后人遗忘姓名,记不起模样,留下的或许是寥寥几句,但她们以自强自立为指导,担负起生命赋予之责任,捕捉人生的所有精彩,高傲地活在崇尚武力、迷恋男权暴力的黑暗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