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对辽宁省高校近四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应用访谈调查法为有效提出增强辽宁省大学生健康体能的教学策略服务。研究认为:近四年辽宁省大学生健康体能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善和提高。提出满足学生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强阳光体育的宣传力度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健康体能的相关教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昕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6):112-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获得辽宁省各高校女大学生2007及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运用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将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中与女大学生健康体能对应的测试项目的测试结果与2007年加以比较,以了解辽宁省女大学生健康体能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应用访谈调查法了解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情况。研究认为:辽宁省女大学生健康体能总体变化不显著,体能素质呈下降趋势。提出与时俱进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中心分班教学;全面客观多维课程评价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男生受多维因素影响,存在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层面的女性化危机。体育的应对逻辑有四个方面:一是体育的美学特性有利于破解大学生扭曲的审美偏差,二是体育的健康属性有利于构建大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三是体育的竞争对抗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卓越的男子气概,四是体育的规则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高校体育应从四条路径上构建男生女性化问题的应对机制:第一,构建高校体育美育协同机制,建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第二,基于生活化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第三,搭建大学体育竞技对抗平台,培育大学生崇尚竞争的气概和信仰;第四,深化开展体育规则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对来自2007--2012年各年度辽宁省高校向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申报的基础数据分类测算、汇总,分析辽宁省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等九个方面体质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认为:近六年男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改善对提升体质水平至关重要;总体上大学生的循环机能远远好于呼吸机能;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明显下降,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各体质指标均好于大学生平均水平。为提升辽宁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总体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追踪实施《学生健康标准》和《大学生合格标准》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得出在实施《学生健康标准》后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分析两个标准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的实施《学生健康标准》,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女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着重对当前女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差,体育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健康教育的要求有相当差距。为此,应改革现行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女大学生对体育意识、行为、素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显示出女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差,体育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健康教育的要求有相当差距。女大学生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改革现行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女大学生对体育意识、行为、素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差,体育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健康教育的要求有相当差距.女大学生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改革现行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女大学生对体育意识、行为、素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水准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还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社会化。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有:强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确立指导思想;推进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提供保障;加强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营造实践环境;注重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增添新内涵;加大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瑜伽作为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女大学生强身塑形、缓解压力、激发运动兴趣;有利于女大学生培养高雅气质、修炼人生美德;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11.
张海军 《山东教育科研》2014,(9):I0002-I0002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以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为主线,强调体育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全书涉及体育与健康课要求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5个领域的学科内容。旨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体育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以其特有的属性与特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参与精神"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高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属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参与精神;高校体育的"技艺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认真的参与精神;高校体育的"人文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友爱的参与精神;高校体育"情意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努力的参与精神;体育运动的"竞争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力以赴的参与精神;体育运动的"游戏性"属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快乐的参与精神;运动项目的 "合作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有责任的参与精神;高校体育运动负荷的"艰苦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参与精神;体育运动的规则属性,则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合法的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昕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6):118-122
采用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法分析大连市14所高校151146名大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运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大连市7所高校四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男、女大学生共662人调查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现状。研究认为: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良,整体上大二和大三体质较好。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普遍,态度不够积极。多数学生没有科学的饮食习惯。提出强化管理者的态度和教师的责任意识;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加快体育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步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健美操运动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的生理健康,而且也有利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地讲,健美操运动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自信心,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她们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治疗和预防不良的心理疾病;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有助于培养审美意识;有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女大学生中推广健美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卢澎涛 《考试周刊》2010,(17):150-151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对新乡市在校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引导女大学生进行科学体育消费的合理建议,对有效增进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促进女性体育活动体育消费行为的开展与实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兵 《大学时代》2006,(10):49-51
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揭示了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保证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明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2):102-104
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要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因此,应重视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科学指导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为我国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简论大学生社会化与体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里程碑。大学四年是走向社会前的最后准备,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跨入社会后的成败。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体育在大学里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健康如何,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盛衰,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及相关理念,研究他们的特点和规律,对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方法为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辽宁省1995、1985年体质测试的数据)。本研究样本为辽宁省高校本科生4929人。二、结果与分析1.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身高、体重、胸围3项形态指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主要指标。根据有关部门分别在1985年、1995年及2004年对辽宁省大学生身体形态所作的测试数据统计显示,辽宁省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素质教育下,如何实现对当代女大学生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本文通过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积极探索了空竹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理论依据,结合当代大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了空竹运动教学对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为提高女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效果和改善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教学建议,使针对女大学的体育教学同健康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