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问题。孩子是人,当然也会有孩子的问题。婴儿时有婴儿时的问题,学龄前有学龄前的问题,青春期有青春期的问题……小到吃喝拉撒头痛脑热快乐烦恼,大到道德理想人生目标是非善恶价值取向等等,人的一生会遇到一个又一个“怎么办”。孩子是未成人的人。孩子的问题,大多数是孩子自己不能解决的,主要还  相似文献   

2.
周剑锋 《教师》2013,(10):9-9
"我是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有些人有部分像我,但是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因此,从我身上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真实的代表我自己,因为是我自己的选择。"同样,我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教育好孩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爱孩子就让他自己选择。本文着重对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好孩子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个性与理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  相似文献   

4.
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是我的,我叫他怎么做他就应怎样做.觉得自己有权利支配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地限制、干涉.其实,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以致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笔者认为:解开误区的钥匙应当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分不开,家长只有用自己的言行,以平视的视角去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尝试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自己选择决定及行动,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让家长真正走近孩子,与孩子建立起一种合作探究式的共同体,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最好的礼物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可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从小就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幼儿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孩子从一出世起,就在  相似文献   

7.
林漫亚 《山东教育》2004,(12):63-63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奖励能够振奋人的愉悦情绪,激发人的向上精神,对于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孩子长期得不到奖励,对自信心的树立是很不利的。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一是家长或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量多地给予一些表扬、奖励;二是要教导孩子学会另一种奖励方式一自我奖励,就是自己给自己颁奖。这种奖励只要适当,同样能够收到奖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天津教育》2005,(5):45-45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父母带着孩子兴致勃勃前去观看演出,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握一簇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演出结束后,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竟持续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10.
没有哪位父母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幸福的人。中国人的父母是世界上最有爱心、最爱孩子的父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孩子终生幸福的愿望也许远远超过希望他们成才的愿望。然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说,幸福就是事业有成;  相似文献   

11.
<正>整个11月我的心情都很糟糕。能够如此长久影响一个年近40岁人的心情的事情,似乎也只有孩子的事情了。尽管自己是教师,看了那么多孩子的成长,但当面对自己孩子时,我还是不够淡定,心情会随着他的成长起伏。我们家是三代同堂,爷爷、奶奶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而我们也一直乐得轻松。可是,随  相似文献   

12.
孩子成长期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不是老师不是朋友,是孩子的父母,正所谓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自己的家庭。对于学前阶段的学生,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熊如珍 《学子》2003,(6):35-35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工作业绩平平,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增强他的责任感,讨他的成长十分有益。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对应当由孩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家教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我曾经在日本早稻田等大学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中国人与日本人心理比较研究,对日本家庭教育作过观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突出特点。一、重视礼仪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杨蕴芳 《山东教育》2004,(15):39-40
在孩子与同伴的冲突中,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不放心让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常常包办解决冲突。实际上,家长应该理解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孩子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必要的,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提供机会,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或失败,并在其感悟中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别离开我     
朱昱  章美英 《家庭教育》2007,(11S):23-23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心理游戏。它让孩子从中感受他人在自己生命中存在的价值,从而懂得感恩;同时也让孩子明白。总有一天。最亲的人、最爱的人都会离你而去。而你必须学会面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怎样发脾气,可以看出一个人扮演父母角色的成败好坏。我真的痛恨自己欺负孩子的时候,因此只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大人不如意的怒气发在孩子身上,万一一时控制不了,也要立时做出反应:认错。孩子其实都是上苍派来的天使,他一定能接受你的道歉,给你最多的缓冲空间和鼓励。  相似文献   

18.
一、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属于社会,属于他自己。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虽小,但同样有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多方面的需要。如果家长没有顾及和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错待了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尊重孩子就要平等相待。对孩子说话,音量要中等,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气。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不要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案背景开学第四周,一位新班主任跟我说班上的小晟(化名)调皮捣蛋、脾气暴躁,对其他同学经常有打或推的攻击行为,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他玩,他就一个人在校园里疯跑;上课的专注力不够,经常做小动作;前两周,语文拼音过关一直拖到最后;每天都由亲戚接他回家。班主任联系了小晟妈妈,建议妈妈自己来接孩子,关心孩子学习,妈妈答应了,自己接孩子回家并辅导功课,小晟学习基本跟得上。老师和家长多次教  相似文献   

20.
李生兰 《山东教育》2003,(15):17-18
内省智力即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智力。脑外科和脑研究表明,这种智力和其他智力一样,在脑中有相应的位置,如果受到损伤,就会丧失,孤独症儿童就是一例。家长不仅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大脑,而且还要大力开发孩子的内省智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孩子懂得人类的多样性、相似性和依存性,而“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儿童学会认识自己;只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培养儿童情感同化的态度,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在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