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长春 《大众科技》2007,(7):102-104,98
广西主要城镇的饮用水水源不同程度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其水质在一年中均有劣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有时甚至劣于Ⅲ类水质标准,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经常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其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微生物指标不能达标.这是新增的水质指标.据国家建设部"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对微污染饮用水源的预处理攻关研究成果及水厂技术改造的运行实践,结合广西饮用水源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提出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设计参数和运行影响因素,以期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1年环境状况公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因此加强饮用水源中氨氮的监测已显得尤为重要。在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对氨氮的限值也有了明确的规定,饮用水标准不超过0.5mg/L。目前,通常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氨氮。对水样的预处理一般采用絮凝沉淀法和蒸馏法,其两种预处理方法的最终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差别,蒸馏法预处理后的测定结果更接近真值,相对来说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银川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行放射性水平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银川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处于正常放射性环境水平,符合地下水Ⅲ类水质和生活饮用水的放射性指标,没有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  相似文献   

4.
卢树娟 《中国科技信息》2005,16(11):78-78,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作为源水的地表水受到的污染日益严重。曝气式生物滤池能改善和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费用低等特点,是一项经济实用的饮用水处理新工艺。本文综述了曝气式生物滤池在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就其今后的研究与应用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9)
饮用水源水质的好坏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合理、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水源有利于人体健康,据调查,广安市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多来自中小型河流、水库、地下水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乡镇特别是农村饮用水源被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对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及建议,希望为加强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月聚焦     
《科学生活》2007,(3):18-19
武汉市的后备饮用水源基地——东湖因污染被放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李长安教授指出,在"百湖之市"的武汉市,东湖和汤逊湖因为缺乏法律的有力保护,均已不能满足后备饮用水源基地的要求。而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38个湖泊中,水质为劣五类的湖泊有20个,水质为五类的湖泊有10个,水质为四类的湖泊有7个,水质为三类的只有严东湖1个。国家规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达到三类以上。  相似文献   

7.
超滤处理工艺对颗粒物、细菌等处理效果显著,其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微污染水源水及含消毒副产物水体的深度处理效果;纳滤处理工艺对低分子有机物去除、饮用水水质软化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其在饮用水净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膜前预处理技术和膜改性,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可有效缓解膜污染,强化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强化过滤技术等,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强化过滤技术等,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机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污水截排对于控制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紧急的情况下,通过应急拦蓄,可以为沿线或者区域事故排放的处理争取时间,减少对调水干线水质的污染威胁。可以说,污水截排为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居民竖立了一道安全防线,对于改善饮用水水质、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水是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对一切生物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与我们生活离不开的就是饮用水资源,对其进行研究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必要步骤,本文就以饮用水中碘乙酸毒的作用机制为话题进行讨论。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水平也在稳步的提高着,很多产生饮用水的江河湖泊的安全性都难以保障,根据相关的报告研究显示,我国的水质都低于标准值,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属于微污染水源,情况不容乐观。饮用水中存在很多微生物质,因此存在的细菌也是非常多的,去除细菌的方法就是通过特定物质的杀伤力去除掉水中的细菌,进而达到从根本上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水质的污染更加严重,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目前,解决饮用水供给的措施主要有:建设调水工程、建造自来水厂和供水、安装供水管道。然而调水工程的建设耗资巨大,而且如果不注重水资源的保护,新的水源水质也可能在若干年后受到破坏。因此自来水厂作为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建设与运行的情况在饮水安全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饮用水是否清洁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目前,我国共有饮用水源地超过3100个,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5716个。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发布的《一百一十三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就有16个水质全部不达标;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超过饮用水源地总数的1/5:有5.27亿吨水量不达标.占重点城市总取水量的近1/3。  相似文献   

15.
赵瑜 《西藏科技》2009,(10):26-28
目的:了解西藏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拉萨市、山南地区6个县采集60份水样,依据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西藏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48.33%,其中细菌总数单项合格率为66.67%,总大肠菌群单项合格率为45.00%;地面水与地下水总的污染程度有显著性意义,地面水的总大肠菌群合格率高于地下水.地下水和地面水细菌总数污染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取水方式和供水方式对微生物污染影响不大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西藏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超标,有导致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安全隐患,政府应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加强对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现状、主要危害及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综述了微污染水的处理工艺进展,分析了包括强化常规工艺、生物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及组合工艺等多种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水资源和水源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把水当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去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日益遭受有机物污染,饮用水致突变活性明显增加,传统净水工艺已难以满足生产合格饮用水的要求。现综述了去除饮用水中"三致"物质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供水公司分为四类。第三、四类水司供水50×104 m~3/d以下,要求其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100×104m~3/d以下的第二类水司供水水质要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供水100×104m~3/d以上的直辖市、对外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要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第三、四类水司的“水质目标”分别根据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和1980年欧洲共同体“水质指令”并结  相似文献   

19.
恼人的手机     
水质污染在美国并非什么新鲜事儿,我们生活在一些水质几乎变成红色的河流和含有腐蚀剂的小河周围。然而,人们净化饮用水使之更加符合饮用安全标准的努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源地水有机物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饮用水的有机污染已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检测和控制水源水的有机污染已成为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