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09,(9):14-19
一个著名的城市,必定有一份著名的报纸。而这份报纸成长必然和这座城市的发展休息相关。从1995年春天“早起看晨报,事事早知道”那句口号开始,重庆晨报就将“记录城市、反映民生”作为报媒的责任。每天,它伴着晨曦与市民见面;每天,它以自己的品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品格。它根植于城市,每天忠实的记录着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它将城市的记忆和过往,性格和气质吸收并反照,呈现给人们最清晰的城市印象。  相似文献   

2.
姜明 《新闻三昧》2007,(10):39-40
深度报道像一座山,横亘在每一张报纸面前。任何一位有责任心、有事业感的编辑、记者,每天在这座大山下忙碌着,绞尽脑汁寻找着登山的路径。他们明白,让报纸"重"起来,"深度报道"是一条不可不走的路!  相似文献   

3.
本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也折射一座城市的品格.因而,都市类报纸的副刊,不可忽视本土文化这座人文的"富矿". 处州晚报自2004年3月创办<涛画丽水>栏目以来,以"挖掘绿谷文化,解读丽水山水,打造人文品牌,丰富城市内涵"为宗旨,积极传播绿谷文化,品味丽水山水,共刊出上百个版面,被评为丽水市媒体优秀栏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最近<诗画丽水> (百辑精选)也已成功出版,成为丽水的热销书,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栏目的成功,就在于它紧紧抓住了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4.
倪海燕 《中国出版》2014,(19):71-71
一个女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常常成为女作家钟情的题材。严歌苓的新作《妈阁是座城》(2014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讲述的也是一个女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这座叫妈阁的赌城,有着奢侈迷离的面孔,它如同绽放在海上的一朵美丽的赘疣,依靠着人性的贪婪、痴狂而蓬勃生长。梅晓鸥是这座城市的产物,同时,她又是这座城市的敌人,她爱它,也仇恨它,渴望以一己之力报复这座城市。这样,便注定了她与这座城市既亲密又紧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像一座山,横亘在每一张报纸面前。 任何一位有责任心、有事业感的报纸总编辑、部主任、编辑、记者,每天在这座大山下忙碌着,绞尽脑汁寻找着登山的路径。他们明白,让报纸“重”起来,“深度报道”是一条不可不走的路! 深度报道:报纸恒久的话题 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收音机、电视机在美国的大规模普及,  相似文献   

6.
最近,光明日报度过了67岁的生日.这张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报纸,拥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底蕴,而最重要的当是报纸的品格与报人的追求.如果要问是什么支撑着光明日报走过67年的风霜雨雪,那一定离不开三种品格:温度、责任、创新.正是坚持着这三种品格,这张报纸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固守本心.  相似文献   

7.
作为城市博物馆,在记录一座城市历史的同时,也承担着记录这座城市当代社会发展的任务,包括对重大社会变革和突发性重要事件集体记忆物证的征集与收藏,这是城市博物馆的重要责任。当前在征集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关的藏品时,博物馆需要用及时而敏锐的判断力和专业能力,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要物证征集到博物馆,为明天保存和展示今天的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8.
观察地市报,不了解报纸所在的城市,我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它的脉络,不可能真正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城市给了一份报纸最深厚的滋养,也给它打上了最深刻的烙印. 那么,东莞这座城市对东莞报业的影响何在?  相似文献   

9.
青年朋友们,当你每天怀着先睹为快的心情,捧阅着一份可能还有油墨余味的报纸时,你有没有想过,报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我们看到的报纸,已经是最后的成品,当它送到读者手中时,经过了一个繁忙而又紧张的生产过程.这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广大通讯员、作者、印刷工人、邮电部门报刊发行人员和支持报纸的读者群众集体劳动的成果.每天出版的报纸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报纸的生产过程也是一支紧张而有趣的"协奏曲".我们平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许多新闻、评论、文章、来信、图片乃至各种广告,这些稿件来自各个方面,大体说来有以下四个来源:一、群众来信来稿.这是使我们报纸充满生气的丰富源泉.各家报纸对这些来信来稿都很重视.为了争取时间,有的报社等不及邮递员送来,每天派人提前到邮局去取,取来之后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连市西岗区胜利桥北的烟台街上,坐落着一座破旧的俄式风格建筑,它的前身是"达里尼"市政厅。这座建成百余年的"老古董",是大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1898年,沙俄强租旅大。沙皇因为获得这样一个优良的不冻港而欣喜若狂,将其命名为"达里尼"。俄国著名建港专家萨哈罗夫以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城市法国巴黎为蓝本,规划设计了一座东方港口城市。"达里尼"市政厅始建于1900年,1912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当时这座城市里  相似文献   

11.
初到一座城市,人们通常会买一份这个城市的报纸,试图从中快速了解这个城市。因为,一张报纸根植于一座城市,是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产品和精神载体,它在传递一座城市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对一座城市的精神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引导舆论,提升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精神,推动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事业面临新的飞跃时期,一张新的旅游报纸——“江南游”报将于1988年第四季度在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杭州问世。这份报纸由浙江省旅游局主办。它将广泛传播最  相似文献   

13.
怀念玉门     
玉门是地处祁连山脉的一个偏僻的县级市,比起全国其它的县级市来,无论人口、面积等等,它都太小了,小得可怜,也小得让人尊敬.这座南北走向的狭长城市,这座因石油而生的城市,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不得不被它征服的魅力.城市是有生命的,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都应该有独特的品格,卓然不群,与众不同.是你的,而不是别人的,这才是你,玉门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住在21楼     
潘璇  陈谊花 《大观周刊》2006,(21):I0013-I0013
一个单身的男人,爱上住在城市高层的感觉。“阳光A版”,原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座“著名”建筑,而这个叫张亚林的男人将自己的第一空间安置在了它的最顶层——21楼。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12,(1):F0002-F0002
1971年5月,《淮北日报》创刊。一张张散发油墨清香的报纸,从此守望着这座城市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岁月。  相似文献   

16.
妙想火车     
不知你是否看过央视的一部纪录片《奇妙的火车之旅》,它讲述了世界各地奇妙火车,通过火车旅游游历世界各地美景和风土人情。比如,在英国中部城市约克(York),世界上最著名的铁路博物馆就坐落在这座沧桑而美丽的中世纪古城中,火车成为另一种记录。  相似文献   

17.
梁衡 《今传媒》2006,(4X):1-1
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反映着全社会的舆论民情,记录着社会发展的大事。虽然每天也会登些各类的信息,包括花边新闻,但真正能牵动最多人心的还是上升到政治这一层次的事件。  相似文献   

18.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品格决定报纸的命运。”报纸品格既包含着报纸的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发行定位,也体现着编采理念和运作手段。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这些在国内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报纸,都有健全的品格,尽管它们的品格表现各有不同。新民晚报的海派风格,北京晚报的京派风格,羊城晚报的南粤风格。品格的养成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更深深打上了地域特色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一座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产物,这座建筑,也必然影响这个城市的文化、经济,甚至改变它未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李强 《视听界》2009,(1):119-119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外表和性格”,这是我在《倾听南京2007》这档节目里的开头。2008年12月中旬,我在哈尔滨短暂工作,深切地感知着这座城市的脉动。市区里那无处不在的冒着浓烟的大烟囱,哈工大校园里如小刀子般锋利的冷风,司机们无遮无拦的出口成章,时刻提醒着我它与南方的迥异。这是我一年中第二次来哈尔滨,因为江苏台和黑龙江台合作一部广播剧,工作的过程里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两地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