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通过比较《红楼梦》两种英译本在文化词翻译上的处理,得出的结论是: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这两类。本文以英译本《红高粱家族》为例,分析译者在处理文化信息中的翻译策略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这一区分是基于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在隐喻,明喻和典故等方面翻译的分析上做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的涵义,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出发,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文化翻译策略。归化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异化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并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五个方面。根据译者目的和目标读者的不同,杨完益主要运用异化翻译,而霍克斯主要运用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在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各有所长,均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异化和归化.文章以现今菜名的英译研究为载体,探讨了异化和归化的辨证关系以及菜名英译的理论趋向,以便外国人在品尝佳肴之时感受中国浓郁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二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二者各有长短,是跨文化翻译中译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文化交流的角度,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加以分析,认为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策略有助于避免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的走失,从而更好地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的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即主要以源语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通过分析林语堂译著《浮生六记》中林语堂先生对各种文化的处理,得出的结论是: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前者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问题是中国翻译界激烈争论已久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文化差异是决定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兼用两种翻译策略,实现让读者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将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如梦令>的几个英译本做一些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归化"与"异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该文通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对比分析,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同时对<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办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两者之争由来以久,正如争论直译和意译孰之优劣一样,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观点是大同小异,是相通的.然而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笔者认为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办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两者之争由来以久,正如争论直译和意译孰之优劣一样,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观点是大同小异,是相通的.然而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笔者认为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5.
彭娟 《海外英语》2012,(17):153-155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和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张爱玲的翻译理念和《金锁记》的英译本进行解读,指出张爱玲的翻译理念与实践都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中心"、"选择适应"等概念,《金锁记》的英译本成功地实现了"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度较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贺维 《华章》2013,(28)
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的英译本由其亲自完成。通过分析文中拟声词的翻译方法,有助于了解中国译者在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时的努力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她翻译欧美名著,更多的是将自己的多部作品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拟以《金锁记》及其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例,考察张爱玲的翻译思想,分析张爱玲对原作中汉语文化元素的异化翻译,并研究这种翻译策略的成因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法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异化与归化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要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涉及到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转换,更涉及到译者对两种文化的处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译法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译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译者在实践中应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结合翻译目的,灵活地运用异化、归化策略,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ie)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以此理论为出发点,我们透析张爱玲英译本《金锁记》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从中寻找张爱玲采用相关翻译策略想要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