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材大都用“企望说”来解释“差点儿”,带来了很多问题。其实“差点儿(就)VP”表示否定,“差点儿(就)没VP”表示肯定,意义明确;而表示否定的“差点儿没VP”和表示肯定的“差点儿(就)没VP”不但重音和停顿不同,VP的构成也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前者虚指,后者实指.二者并不是同形异构。同时教材不应只是简单地用“没”来解释“差点儿”。  相似文献   

2.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这两种格式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将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平面的研究方法,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总结"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格式意义,并提出判断"差点儿没"格式意义的三个标准,即主观企望与否、客观事实或篇章含义和说话者的语气和焦点问题。通过语料统计分析、教材考查和教师访谈分析"差点儿"与"差点儿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每隔+数量1+VP+数量2"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与VP的结果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VP的结果量分别占有相对的时间点、空间点、时间段、空间段时,"每隔+数量1+VP+数量2"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分别表示"每+数量1+‘1'+VP+数量2"和"每+数量1+VP+数量2"两种语法意义。这里要解释的是,VP结果量的确定与语言交际中人们的认知心理有关。文章通过考察实际语料,分析并讨论了这一结构在不同情况下的语法意义与句法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避免学生学习时的偏误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雍茜 《语文知识》2011,(2):83-86
四类句式"L+VP着+NP"(A式)、"NP+VP+在+L"(B式)、"在+L+VP+NP"(C式)和"L+(正)在+VP+NP"(D式)通过多维度变换分析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句式义,这四类句式的变换皆有交叉。不同构式对动词的不同选择制约了相互间的自由变换,动词不同的词汇意义使得相同构式浮现出不同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5.
程序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A/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1”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差点儿+没+VP”,为范例,对汉语中“不定副词否定格”的句法现象进行了辨析,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双向性和单向性的观点,并就其产生机制和分列情况作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未至之前”句式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料出发,通过语义分析和形式验证,初步地研究证明:"未VP之前",例如"未至之前"句式的源头可上溯到先秦时代蕴含时间义的"未VP"句式。"未VP"句式既包括"未至+处所+数量"句式,又包括"未至+数量(距离或时间)"句式。由蕴含时间义的"未VP"组成的句子多为复句,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减少。各历史阶段的此类复句均以并列和因果关系句为主。"未VP之前"句式的否定词一般由"未"、"尚未"、"未曾"、"不曾"、"没"、"没有"等充当,用来揭示客观情况;受语境和语义的影响,"未VP之前"句式的否定词很少由"不"充当,"不VP之前"重在表达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8.
王功领 《学语文》2012,(2):61-63
一、引言本文讨论的"主谓补语句"是指形式为"(NP_1)+V得+NP_2+VP"的述补结构构成的句子,其中的NP_2和VP可以构成一个表述。V是动词或形容词,NP_1和NP_2是体词性成分,VP是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越南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在"字方所短语时,常常出现句中位置上的偏误。文章采用抽样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越南留学生习得"在"字方所短语的句中位置偏误作了统计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两种教学策略:(1)标记理论与"在"字方所短语的偏误教学策略;(2)汉越句法成分对比与"NP+VP+在+方所"结构的偏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配价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决"VP+的+NP"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从"VP+的"的独立使用问题、"VP+的+NP"中"NP"的省略问题以及省略后所产生的歧义问题等方面对配价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根据配给理论,"VP+的"只有在其后的"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才能够独立使用做主宾语,也只有在"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NP"才能够省略。"NP"省略是否会引起歧义则要看"VP+的"这一结构中是否还存在"VP"的配价成分。  相似文献   

11.
"差点儿+VP"结构一直是语法学界热议的论题之一。从语义方面入手,侧重分析语义指向,结合语用对该结构进行解构,探讨"差点儿没"的划分歧义的方法,有助于这一语法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差一点+(没)VP”句式的逻辑关系和标记是与客观事实相连的,客观事实决定“差一点+(没)VP”句式的具体类别的选择及春逻辑内容。  相似文献   

13.
聊斋俚曲作为明清山东方言研究的重要资料,有许多极具方言特色的词语和语法成分值得深入探讨:一是疑问副词"难道"、"每哩"、"没哩";二是"可VP(么)"句式。在聊斋俚曲中,疑问副词"难道"、"每哩"、"没哩"不表示反诘,而是表示测度;"可VP(么)"句式中的"可"具有测度、反诘、强调等三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兴格式"(NP+)被+XX"与现代汉语被动句"(NP+)被+VP"进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比较,探讨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15.
“差点”口语中也可以说成“差点儿”或“差一点”,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它的肯定形式是:差点儿+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否定形式是:差点儿+没+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根据说话的角度,其表达的意思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推广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针对特定推广区域培养对外汉语人才愈发显得必要和迫切。文章整理"中韩合作2+2对外汉语专业人才计划"实施五年来,该专业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程所做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旨为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今后培养多层次、专门性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断涌现的汉语新词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又给词汇系统补给"新鲜血液"。从"范跑跑"一词的仿造性来看,ABB式已经从多数是"形+形容词单音节重叠"形式变异为"名+动词单音节重叠"或"名+形容词(或动词)单音节重叠"。依据社会背景研究新词新语,对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N)+V得+NP+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V得+NP+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V得+VP+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V得+NT+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还不V/VP了呢"是汉语中一个独特的口语句式。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予以分析,并与相近句式进行对比,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以期对语言学习与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20.
“VP+来”和“VP+去”句式结构经历了历时发展的过程。“来”、“去”的虚化与进入“VP+来”、“VP+去”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二者的虚化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虚化历程中,存在共性特征,同时,也存在差异,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