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炳瑾 《教师》2011,(10):63-63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鲜活的习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走进多彩的生活,体验生活的多彩,积累鲜活的素材,成就习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鲜活的习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走进多彩的生活,体验生活的多彩,积累鲜活的素材,成就习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人生活”,更要“心人生活”。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是许多作文老师发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情况很难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学生们觉得提笔无话可说,找不到作文素材,作文越来越难写,"难于上青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在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到底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把作文变厌学为乐学?我认为,注重平时的积累才是写作的基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泉源就是积累,就是素材。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器物。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积累素材,以丰富作文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当你用一颗敏感心灵热切关注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就象灵巧的双手拨动琴弦一样,让你的心弦奏出激昂高亢的乐章。  相似文献   

7.
姚澜 《天津教育》2014,(10):49-51
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学生写作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由此我想到中国有句老话叫"功夫在诗外",写作教学中要摆脱学生生活情感贫乏的办法,只有一条:"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这才是写作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是的,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学生只要实实在在地关注生活,真真切切地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就能书写出真实、深刻的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他们的作文才能春意盎然、意蕴常新。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都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的素材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行为、情感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眼睛认识生活,通过行为感受生活,通过|情感享受生活。只有来自生活的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唯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抓住生活中的契机,指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大难题,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如何能够突破学生的写作障碍,流畅、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观察中积累素材"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向我们道出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产物。小学生的世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空间狭小、知识储备少等原因,造成素材积累不够,以至于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以下是我在指导学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应该是丰富充实、充满活力的,然而现实中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思路狭窄,题材陈旧,内容枯燥,语言贫乏。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生活积累贫乏,缺少写作素材。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生活体验,积累作文素材,拓展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平时就应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养成积累的习惯,掌握积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又描述着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抒发着对生活的种种情感.正如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写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也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体验和反思.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写作与生活有效链接起来,让教学回归生活,通过体验和感悟生活,让学生们不断思考和创作,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育创作情感,以作文形式描述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6.
李娜 《陕西教育》2008,(1):120-120
一、作文指导的主线之一--积累 1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7.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都愁眉苦脸。他们怕写作文最大原因是写作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是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十几年来,笔者就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后形成生活积淀。  相似文献   

18.
"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开发学生的写作素材,做到作文"言之有物",浅见如下。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学生一写作文便头疼,教师一改作文就心烦。为什么作文会让学生如此痛苦不堪,让老师如此尴尬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提桶”,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寻源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