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学校体育呼唤"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教育与体育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和发展,随着传统"生物体育观"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淡出,学校体思想进入了"人文体育观"的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理念体现对人的关怀,倡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新一轮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教育部较为重视现代体育教育质量,为此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这是人们对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对学生未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成为我国现代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裴斯泰洛齐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和改革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类的教育事业,提出了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裴氏体育思想是其和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才能和潜能获得的基础.其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教学心理化"的体育原则;裴氏"要素体操"体系的制定;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思想.裴氏体育思想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对欧美各国的学校体育改革产生很大影响,对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仍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实施"三创"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立 《体育学刊》2003,10(3):97-99
从“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我国高校体育实施“三创“教育的必要性;认为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三创”教育的前提条件;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三创”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武术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武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应该有必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突破和改革.文章以"有效教学"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探讨和阐述了该教学理念的实用性、适用性及其方针和策略,以期进一步深化和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中学体育课改革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与成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挑战。当前改革的根本是转变思想观念,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找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应当成为现时的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新生像一条"牛",开学初我抱着很不情愿的态度接手了新生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课。记得那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小调皮"程涛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队时他趴在地上"汪汪"地学狗叫;做"听号抱团"游戏时他揪着女生的辫子跑,…….短短四十分钟的课他出尽了风头,我被他搞得不知所措。接下来的几节课,"小调皮"成了我重点盯防对象,我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他,甚至用最严厉的态度批评他,可是"小调皮"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为革除中国旧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他将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了3个基本命题,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研究其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个支柱"视角下武术当代发展的教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视角,对武术发展教育的使命进行审视.认为:人性教育使人们找回失落多年的人的主体性,人性教育是21世纪教育使命的回归;教育的四个支柱为武术当代发展行使其教育使命提供指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依然是武术教育不可动摇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提取核心元素,时于武术行使教育使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科学的"黑箱"理论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异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异位现象主要表现为课程地位边缘化、课程属性背离化、课程体系模糊化、课程目标夸大化等方面.引发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体育教育思想的传统惯性、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脱节、课程改革形式多于内容、课程改革缺乏完整性和延续性等因素,并就此进行了实践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贵  苏永骏 《体育与科学》2012,33(4):116-1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陈鹤琴的幼儿体育教育理论进行研究。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体系包括幼儿健康第一的教育主张,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融于五指活动的体育教育内容以及一切为儿童的体育教育原则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充分认识与挖掘其幼儿体育教育理论所具有的多方面现实指导价值——高度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挥体育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倡导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建立平等、合作与互动的师幼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整体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这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紧紧围绕新要求、新挑战对大学体育教学做出改革。该文将侧重点放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这是由于大学体育教学的关注度远远低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就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大学体育教学如何改革及在改革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之管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普通高校改革的历史回顾入手,以深化目标改革为切入点,依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终身体育的需要,构建了新的教学目标,阐述了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改革家。体育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渊源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及其所生活的时代与教育实践。他的体育思想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演变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至今仍有积极的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陈琦 《体育科学》2004,24(1):40-43
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怎样从终身体育思想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是学校体育领域前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以大、中、小学体育理论、实践与终身体育为研究对象,侧重论证终身体育思想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解读,回顾并总结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指导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教育理念,思考并分析为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这些理念是如何选择与放弃、如何转换与创新的过程,进而推动理念进一步升华,指明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体育课程当中,实际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因为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还是比较喜爱的,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形式、手段来为学生上课,这样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育新改革为普通教学课程带来了新课改,同样也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就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对中学体育中分组教学的推进展开研究,为初中体育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科学研究快速发展,体育科研方法和观念不断进步的时代,承载着培养专门体育人才使命的高等院校,在实验教学模式和改革措施上相对落后。从初步开展的学生综合性实验过程和效果上反映出,只要有政策性的激励措施,有开放实验室的制度保障,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于体育运动实践,实验教学改革是能够得到体育学科学生响应的。在高校体育学科中开设创新的综合性实验课,是一种可行的实验教学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与逻辑推理法,以课程代价理论为指导,分析体育课程改革的患得患失,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重人文、教育,轻竞技,重娱乐、游戏,轻技能”之嫌实乃是一种必要的合理付出。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螺旋上升发展过程是体育课程价值遗失的理性补偿;体育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课程设置中课程代价与课程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课程改革实践“创美”过程。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中淡化对技能掌握、竞技性,转向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和谐共生”为原则,增强对体育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发现,创新娱乐课堂内容,彰显人文关怀,是体育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我国高校日益注重运用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快乐体育教学,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并增强学生的心理快感,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本文浅析了快乐体育教学需求的含义,探究了基于快乐体育教学需求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