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适时抓住文言文中的古汉语修辞,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对古代文言文掌握、理解非常到位,可以说掌握一点古汉语修辞,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古代作品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古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古汉语修辞目前主要有以下20种:比喻、夸张、借代、比拟、委婉、摹状、仿拟、引用、反语、双关、拈连、藏词、设问、错综、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层递、顶真。下面就其中比喻、借代、夸张三种修辞简要地分析一下。比喻比喻有明喻、隐喻两种。明喻是使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同时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若”、“犹”、“似…  相似文献   

2.
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语大多从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在语音、词义和语法等方面都保留了古汉语的大量特点。因此,结合成语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常见的成语中掌握文言文知识,是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充词汇量,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充分反映了我国辉煌的古代文化成就。在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文言文认识古代社会,了解古代人的思想、政治以及文化观点,接受传统教育熏陶。文言文的历史沿革丰富多彩,对于学生学习并掌握古汉语知识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重视情境的生成,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从古诗词内容入手,通过不同手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主要考察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增强学生阅读与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继承和弘扬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如何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与要领,成为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下面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感受,谈谈文言文翻译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一、要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及价值,就必须培养学生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没有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也就无法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及价值。从教学的角度看,为学生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文言文教学首要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  相似文献   

6.
阅读文言文有两个难点 :一是时代的隔阂。由于文言文是历史的产物 ,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 ,学生往往对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况以及古代典章、制度、名物、典故等不大熟悉 ,所以阅读时应注意文史的沟通 ,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对作家作品给以历史的、恰当的评价。二是语言的隔阂。古今汉语虽是一脉相承 ,但毕竟有很大的差别 ,阅读时应注意掌握古汉语的规律性知识 ,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等语言现象以及判断、倒置、被动、省略等常见的文言句式。只要掌握了古汉语这些基本知识 ,阅读…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字词句的翻译和语法规律的梳理,而在指导学生感悟古文的艺术、人文精华方面有所欠缺。钱梦龙老师在谈及文言文教学改革时曾指出: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学习古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古汉语这种工具以便阅读古代典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滋润灵魂,开阔情怀,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
韩起银 《文教资料》2006,(10):89-90
成语大多是古汉语演变、转化而成的,它在语音、文字、语法、修辞等方面都和古汉语息息相关或一脉相成的。学习成语与学习古汉语知识,是相得益彰的两方面,学好古汉语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成语,学好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汉语知识。从成语的内容看,它或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9.
由于古今语言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常把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定位在疏通文言字词上,文言文课堂教学成了识字课,成了古汉语知识的教学课,而优秀古代文学作品真正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却被拒之门外。本应成为学生和古代文学作品对话桥梁的古代言语形式反而成了学生和作品沟通的障碍。本应是配角的古代言语形式喧宾夺主,公然霸占了文言文课堂。我们也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文化依然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师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很大限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思考:自己能为改变文言文教学做点儿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当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几个弊端:1.教法、学法僵化。许多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要么以课文讲解为核心,逐段翻译,要么以古汉语知识为线索,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讲解古汉语的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古代文人的经典作品。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说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古汉语知识,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典故。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文言文的篇目就在逐渐的增多,但是学生对这一文学形式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由于文中的表述不同于现代的白话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这也正是提升学生文学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做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的文言文并不是难度很大的文章,只是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婷 《中学文科》2009,(4):67-67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却是教师教着枯燥,学生学得乏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出现文言分离现象。一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言的教学,即古汉语知识,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被肢解成一堆古汉语知识,毫无生机,学来无味;而另一个极端则是重文轻言,过度强调对文章  相似文献   

16.
张斌 《考试周刊》2012,(87):41-41
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要求,我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代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又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此,作为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高考,而文言文在高考语文中所占的分值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在某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有助于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同时追溯汉字本源,理解古代礼俗,还原文化背景,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透过文言文作品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掌握古汉语的常用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而要掌握古汉语的常用词,就要掌握该常用词的本意和在新的语境里的引申义。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从各种语言材料里精选了三十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不易掌握的文言实词,并配上包含该实词的例句和翻译,详细解析了这些实词的本意和引申义。  相似文献   

20.
高中选编的文言文作品大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但是面对这些古代经典,学生们却怎么也爱不起来。而教师在教文言文的时候,似乎也被这些晦涩难懂的古汉语束缚了手脚,陷入了“考字训词译句”的泥淖之中。细究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觉得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