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形意拳”得名之来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意拳”得名之来历王文清形意拳,古拳谱称“心意拳”、“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相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拳种,它与太级拳、少林拳、八卦掌并称为武林名拳,在中华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形意拳的得名,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2.
山西形意拳是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行意拳、六合拳的总称。由于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行意拳、六合拳长期分散在山西以及全国各地,其单一继承是必然的,但就其在山西以及国内外的影响来说,首选是形意拳。  相似文献   

3.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4.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行意拳"、"六合拳",与太极、八卦、少林并称中国四大名拳。关于形意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北魏时期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所传,意在摄生,而技击次之,又有人说是北宋张三丰所授,1930年,徐哲东的《国技论略》和唐豪的《少林武当考》中均指出达摩与武术无关,张三丰传形意拳也  相似文献   

5.
张方 《精武》2004,(7):44-45
过去武林中有“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的说法。戴家“束展二字一命亡”的功夫是否真能炼出来?这些武林谚语都有夸张成分,但心意拳(形意拳)与太极拳相比,确实上功较快,尤其是五行拳,一练出明劲就能伤人。  相似文献   

6.
山西祁县小韩村戴氏心意拳,为著名的形意拳的前代拳法,形意拳的历史比较清晰,且已经颇有研究成果,然而戴氏心意拳的拳史、拳谱却迷雾重重,多年来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所以有必要做一个初步的总结,来解析一些观点,提出一些质疑。因为戴氏家谱没有彻底公开,加上戴氏心意拳谱版本不一,各家说法有异,且多遮遮掩掩,让人摸不清头脑,所以现在的研究也只能局限在一定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7.
形意拳随笔     
陈建国 《武当》2009,(2):24
形意拳又称心意六合拳或心意拳、意拳。传说由明末山西人姬际可(字隆风)所创。粗讲有五行、八式、十二形之说。这种拳法在中国拳法中既豪放且刚强,因形具像,乃以形取意,含难解的哲理和强劲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8.
形意拳拳学特点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意拳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拳法上主要以象形取意、内外相合、三体功架、虎步单重、裹身低势、侧身调膀和势整劲巧为特点,构成了形意拳明显不同于心意拳和其他拳种的拳学特点,在中华武术流派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武术派别的形成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总结、扬弃和发展的过程。心(形)意拳被列入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相当,但让人们叹惋的是形意拳的根戴氏心意拳被形意的光芒所覆盖,日渐脱离人们的眼线,不为人们所了解。进一步挖掘并整理戴氏心意拳使之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得以更好的发展、传承,显得迫切重要。通过研究得出:政府的大力推广与支持是戴氏心意拳发展的坚强后盾,观念的更新是其发展的前提。戴氏要走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大众健身模式,产业化、市场化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玉芳 《精武》2003,(3):12-15
大成拳是河北省深县先父王芗斋创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形意拳的起源、流派及其发展等问题进行思考.形意拳乃心意拳的一个流派,心意拳是源,形意拳是流;搁置争议,共谋发展,打破闭塞,大胆开放,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广开思路,反哺社会乃是形意拳发展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形意拳与心意拳的关系,有人说是“一字之差”所至,也有人说是郭维汉改“心”为“形”,而更多的学者认为是李老农后始有形意拳之说。为此,山西王文清先生借助有关资料,对“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形意拳被列为中国四大拳种,与少林拳、八卦拳、太极拳齐名.但令人惋惜的是作为形意拳的起源戴氏心意拳却渐渐的淡出众人的视野,不为众人所知.虽然众多学者都深入研究过心意拳与形意拳的渊源,可是却没有多少学者谈及戴氏心意拳的发展.虽然政府对祁县戴氏心意拳纳入非物质文化,但他的推广却不是很理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综合研究.对山西省戴氏心意拳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通过对心意拳的历史传承、拳术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形意拳,是我国众多武术门派中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优秀拳种,与太极、八卦掌、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北方四大名拳。形意拳最早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它扎根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到传统文化的极深影响。在拳理拳法、功法技法、演练方法、套路编排、武德修养以及养生技击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又因本身所具的独特运动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所以愈来愈受到海内外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15.
李钟祥 《武当》2011,(8):25
心意六合拳是形意拳的一派,盛行于河南,并称为南派形意十大形,与北派形意(盛行于河北)称作北派十二形,还有山西一派称作六合心意拳。这几派的功架和练法各有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因为这几派形意拳是同一个源头流传下来的。根据拳谱上的记载和卢嵩高老师的叙述,此拳是明末清初,由山西平阳府蒲州人姬龙凤(有的拳谱上称名姬际可、字隆风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逻辑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形意拳桩功训练以及对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找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和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对提高人体核心区稳定性的现代运动训练价值,即主要表现为:形意拳桩功训练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非是动作的强度、心意拳桩功训练时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协调配合、形意拳训练过程中要求人体核心区保持高度的刚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逻辑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形意拳桩功训练以及对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找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和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对提高人体核心区稳定性的现代运动训练价值,即主要表现为:形意拳桩功训练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非是动作的强度、心意拳桩功训练时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协调配合、形意拳训练过程中要求人体核心区保持高度的刚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18.
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19.
车星辰 《武当》2008,(2):23-25
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20.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3,(2):56-57
本期出场名:家意拳名家姚承荣、形意拳名家宋光华、八卦掌名家张全亮 北京顺义区读者王强问: 我初学意拳,是照看书学的,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一下专家。 1.意拳为什么又叫太成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意拳站桩为什么能健身? 3.意拳训练有没有力量训练,比如打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