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工作主要围绕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展开.本文从知识观的嬗变出发,明确现代教师知识管理的重点,概括了目前我国林业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林业职业院校加强教师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最后就林业职业院校如何加强教师知识管理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知识观的转型与教师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知识观的变化这个角度,指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下其知识动态建构的重要性,并深入教师工作的“现场”,从教师特定的专业知识场景来探讨教师知识结构的建构.所思考的具体问题是:知识观的转型对教师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知识观及其变化是如何体现在教育情景中,从而触及与引发教师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观从传统知识观到批判知识观的转型,教师培训也应随之变革,即培训者不再控制着权威型话语,扮演"立法者"和"仲裁者"的角色,教师也不再是培训的被动接受者与消费者,而是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从而,教师作为培训主体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彰显和关照。基于此,对教师培训也进行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4.
"照着讲"和"接着讲"体现了教师不同的知识观.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陷入了客体对主体的牵制和绝对主义,因而是一种权威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则倡导主体建构和批判反思,因而是一种批判主义知识观.从权威主义知识观向批判主义知识观的转型,消失了的教师的主体性也重新得到了回归.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现代教师教育模式的反思与审查,教师教育逐步由个人认知取向的“知识中心论“转型为“身份”与“知识”并重的人类学的教师教育模式.其方式是将“顶岗实习”作为创新点,通过让大学生“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小学教学实践共同体来形成身份认同和专业知识.建构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建构与身份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涵.自2010年以来,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以顶岗实习为突破口,让师范生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以此推动教师教育实践的转型,实现了教师教育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批判知识观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陷入了客体对主体的牵制和绝对主义,因而是一种权威型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则倡导主体建构和批判反思,因而是一种批判型知识观。随着批判知识观时代的到来,教师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要找回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个性,改变教师对于学生至高无上的神话地位,重塑教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具体内涵是什么,“三师型”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职业院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对“三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和建设,这些都将是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三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教师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的知识观的形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地位逐渐被认可。研究者认识到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表征能力,则是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专业教师表征现象的扎根研究,归纳出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具有经验、策略、风格等不同层次。基于此,提出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表征能力提升的策略,即在"经验习得—形象表现"中提升经验性知识的表征能力、在"工作过程整体把握—问题解决"中提升策略性实践知识的表征能力、在"个人素养提升—教学改革创新"中形成教学风格实践性知识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互动过程中,开始对外在的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并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天下”观的“世界”观。西方文明的冲击、知识精英们的思想转型、西学东渐的影响以及外国语学堂的教育传播都为近代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互动搭建了桥梁,并促进了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教师知识素质观,“知人”、“善诱”的教育教学素质观,“忠焉”、“爱之”的教师道德素质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职业发展观,对于今天的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经济形态转型催生了从形而上学知识观经客观主义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演进。不同的知识观导致了教师教学话语的变迁和增值:形而上学知识观生成了教师的"德性"教学话语,客观主义知识观生成了教师的"知性"教学话语,后现代知识观生成了教师的"和谐"教学话语。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建设是新时代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工程。面对国家数字化战略与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是数字化国际浪潮、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以及数字化教育对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与新使命。加快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应在遵循“数字本位、能力建设、技教融合、精准定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筑牢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情感基调、拓宽职业院校教师数字专业知识、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技能学习、巩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生态屏障等方面着手培育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常国良 《成人教育》2009,29(3):46-47
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包括:“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知识素质观,“知人”、“善诱”的教育教学素质观,“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道德素质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发展观。这些对于当今的教师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是教师培训工作中客易忽略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技术知识的一个关键所在,隐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隐性知识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如何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课程授受”是“课程内容的授受”的简称。要分析课程授受的社会学意涵,首先必须言明究竟何谓“课程内容”。 在课程社会学的研究中,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两种对立的知识观,即“法定知识观”与“生成知识观”。法定知识观认为,课程内容是以经政府部门指定的或政府所设专门机构审定认可的教育文本(如教科书)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是一种“制度性文化”与“法定性知识”[1]。“生成知识观”则认为,课程内容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变动不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构的结果。因而是一种“协商性…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区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知识观比课程观、教学观更为基础,也更为根本.对杭州市区173位初中科学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9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通过量化与质性研究,旨在了解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一般特征,为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现实依据.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具有科学课程提倡的知识观念,部分教师对于知识是什么?知识的学习、认识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刘极霞 《教育探索》2006,(9):121-122
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教师是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具备六种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综合知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具有“导”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从五个方面着手,尽快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知识的传递还是经验的改造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配合教师”说,体现了知识传递的教学观,认为上课就是学生配合教师传授既定的知识内容。另一种“是学生逼教师”说,体现了经验改造式的教学观,认为上课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改造。一个教师的成长之路就是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发展到经验改造的教学观。最近常常在中小学校,和教师们生活在一起,听了不少公开课和家常课,也参与了教研组的评课和部分教师的教案设计,感受颇多。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教师们经常和我“说学生不配合”或者“这节课学生很配合”。这是我听得最多的话。下课后,如果…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又把“自然教学如何更好地贯彻‘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原则”作为1997—1999年期间的重点研究内容。自然学科的这条教学原则,实质上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自然学科中的具体体现。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改革,这些教学观对于广大教师而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是衡量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标准,在保持教师自觉的职业规范和成熟的专业技能技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十分必要。职业院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及专业能力标准要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而“零缺陷”理论、知识与能力驱动理论和系统理论则是支持其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的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