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倡议和实践。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近代化;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他建立了中国首例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他派遣了留学生,设立翻译局和各种技术专科学校,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科技人才。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了解铁路比较早的重要人物,目前学界对此已论及颇多,但对李鸿章早期竭力反对、盲目排斥、坚决禁阻铁路的原因,到逐渐形成对铁路问题的较为理智的认识,最终发展到“自我兴办”铁路的强烈主张,乃至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铁路规划建设方案,虽有提及,仍缺乏深入细致的论述。本文力求对此问题做一梳理,试图较深入地揭示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中的作用,深入理解中国近代铁路工业开启之艰难。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与世界隔绝的状况。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的殖民掠夺。到了20世纪60年代,获取在中国的铁路兴…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铁路史上许多事件都与李鸿章有密切关系,经他亲手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铁路权几乎丧失殆尽;但他早期也曾为维护路权与外国侵略者抗争,为中国自建铁路而奔波努力。本文试就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与铁路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一、关于中外交涉路权问题外国资本主义侵夺中国铁路权的阴谋活动,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们的“主要野心是想使中国进入铁路时代,一半是为有投资的场所,一半是为深入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在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兴办铁路的影响下,较早产生了在中国兴办铁路的思想,兴办铁路的客观后果使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尽管对促进中国铁路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却不能掩盖李鸿章在兴办铁路过程中出卖国家利益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中外史上较重要的人物,他们在与列旨交往的过程中,采取了读信待夷和以夷制夷两外交策略。在这方面,李鸿章深受曾国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中的10多项"第一"直接相关。他是中国新式陆海军的创建和指挥者;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矿业、电报业、机器织布业、铁路、轮船公司等主要洋务企业的直接创办者,他创办的第一批军用、民用企业,有的至今还有影响。他对中国国防、工业、文化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与中国第一代留学生钟有为中国第一代留学生的派遣,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第一代留学活动中,不能不提及洋务运动的首领人物之一李鸿章,他与这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且有所作为。一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派遣留学生是1872年,那时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如何呢?十...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与梁启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序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  相似文献   

9.
由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安徽省历史学会、合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合肥市社联、合肥市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6日至9日在合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工作者及新闻出版单位的60多代表参加了会议,提出学术论文30多篇。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举行的全国性的李鸿章学术研究讨论会。会议围绕着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议代表对李鸿章举办近代工业,促进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基本上都持肯定态度,但具体评价意见却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是,越来越多的同志从中国社会近代化、中国走向世界、中国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李鸿章与近代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国的自强事业,曾国藩、李鸿章二人都曾致力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不仅使留美幼童如期遣出,而且还在尔后派遣学生留欧:曾李二人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驰骋半个世纪。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他是中国封建官僚主义与西方思潮撞击下一个悲哀的产物,却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和外交近代化道路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近代史上罕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是铁路外债的首倡者之一并付诸实施.综观李鸿章主持举借的几笔铁路外债,都是商业借款,不附带政治条件,且轻息无折扣.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铁路筑路权、投资权的掠夺,与李鸿章的借款筑路思想,没有内在的逻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伍廷芳1882~1896年应李鸿章邀请供职北洋幕府。在近14年的幕僚生涯中,他参与了中法、中日战争的军务筹划、战败条约的签订、对外事务的交涉、铁路和电报的实业筹划等,这些活动为他后来取得重大成就打下了基础,同时,他的幕僚生涯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中国人曲折的报国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自强”、“求富“思想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的改革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电讯、交通、采矿、纺织、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创办轮船招商局.促进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作为近代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对外交涉中所表现出的自大与自卑交织、妥协与抗争并存的矛盾心态,不仅是他个人的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普遍心态的折射和反映  相似文献   

16.
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以前较长时间(特别是"文革"时期),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近代企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而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运动;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是中国在19世纪发生的早期现代化历程。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到今天仍莫衷一是。海外学者牟复礼从军队现代化等角度,严厉指责李鸿章的洋务活动。通过史实资料等,从19世纪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困境、近代中国军队现代化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牟复礼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失偏颇,李鸿章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应得到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化教育的近代化,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孙玮 《考试周刊》2012,(21):114+21-114,21
中国于1881年自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由于利用骡马牵引,被称为"马车铁路",高中历史课把其作为一个反面事件来讲述。本文通过对此事件的论述,说明"马车铁路"乃是由李鸿章提出,并非清政府要求。"马车铁路"是中国铁路起步的一个过渡,而且"马车铁路"在19世纪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对于"马车铁路"应该用正确的历史观给予评价,不能讥讽。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洞开,中外交涉日多。在此期间主持清政府对外交涉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提出了“外须和戎”的主张,并在以后长期的对外交涉中以此作为对外政策的基准,推行其和夷政策。李鸿章的“外须和戎”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鸿章本人也因此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本人将就李鸿章“外须和戎”政策提出与实施的原因、目的作一点探析,以期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的这一政策和李鸿章本人。一、“外须和戎”是强弱形势比较下的变策近代中国,西方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