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批改中学生作文时,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的成语使用量微乎其微,使用成语的能力普遍偏低。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整段整篇不使用成语;二是偶尔使用几个连小学生也会使用的常用成语;三是成语使用不当,甚至滥用成语;四是成语运用差强人意,行文板滞,生硬,几乎无文采可言。正因为如此,中学生作文中成语迭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语段)也就少得可怜。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广泛运用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的成语,让成语成为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认为,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在为某次高三统考出题时,笔者灵机一动,在“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考场作文中,语言的巧妙使用,会让作文靓丽生辉,绽放光彩。在写作中巧用成语和诗句,并借助优美的语句,使作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借助语言的装饰和连缀,使文章亮丽增色,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汉语文化的一座宝库,储存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采用"成语+故事"的形式,从创意改写成语故事、运用成语创作故事和根据故事创作"成语"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让成语文化发扬光大,让故事锦上添花,让作文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在对所搜集到的140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成语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将成语偏误归纳为形式书写有误、语义理解有误、句法运用有误和语用处理有误四种类型,并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对偏误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成语,对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大有益处。从二年级开始,我有意识地利用识字活动课及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成语,想方设法让同学们走进成语,欣赏成语,运用成语,调动大家学习成语的积极性。同学们在主动识记成语的过程中,认识了大量汉字。2000年6月,全班人均识字量已达到2080个。学生的日常口语中经常会准确地“蹦出”一些成语,写话中也能较频繁地准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6.
成语具有很多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要注意成语的读音;三、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四、要了解成语的结构;五、要注意成语误用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髓,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部分,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起来却有很多困难。他们在学习运用成语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实施成语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在我国语言宝库中一枝独秀。它在社会上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又是高考必考题型,历年为中学语文教师所重视。我在成语教学中有如下几点肤浅认识。一、成语写别字是中学生常犯的毛病,同时也是老师教学中普遍感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有些常见成语因为它音同形异,易于混淆,通常作为别字处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寓意丰富的固定短语,结构要求稳固;与此同时,其也在发展变化;有些成语通过变动内部成素的位置,形成了一组成素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成语,这就是同素异序成语。其中同素异序的近义成语、关联成语、包孕成语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成语和文言文是高考的两大考试内容。成语运用是考查学生对现代语言的运用,文言文是考查学生对古代语言的理解。这两大考试内容看似联系不大,实际上却“藕断丝连”。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它既是古代语言的沧海遗珠,又在现代语言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成语作为日常仍在使用的现代语言,有的语义已同古义相去甚远,但它作为古代语言的“活化石”,其中有的语义未变,沿用至今。以此为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古代汉语解读部分现代成语,也可以利用现代成语解读古代汉语。这样我们可以把成语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用红线相牵,在高考殿堂中喜缔良缘。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四字格”结构在成语中占绝对优势。我调查过古今兼收的《汉语成语大词典》,其四字格成语占88.8%,重在收录今人常用成语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其四字格成语占94.1%,从古今成语运用来看,四字格成语似有增长的趋势。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结果?本试图从民族的社会化背景包括民族化心理来谈谈这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成语变序与变序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谈四字格成语变序问题。成语变序是成语运用和成语形成的一种方式。先看成语运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词义来源上,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常识上:在浩瀚的成语中,学生误用成语的情况严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结构的稳定性是汉语成语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稳定之中也有变异,从而形成了成语的异体现象,出现了异体成语。成语变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由群众口头创作而来的成语,由于“口音”之故。一个成语往往有几种“相貌”;(2)由于行文中平仄、对仗的需要,调整词序也会造成成语异体;(3)正反对照形成的异体成语;(4)为了改变感情色彩的需要而形成的异体成语;(5)有意活用,创造异体;(6)将错就错,制造异体;(7)习惯选择与避讳选择形成异体成语。成语变异的主要方法也就是异体成语产生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换序;二是换字。在我国的汉语典籍中,异体成语大量存在,对异体成语加以研究和整理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常考的一种题型。中考试卷中对于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  相似文献   

16.
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们大多欠缺中国古代汉语知识,同时也受到各自母语文化的干扰,因而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成语书写错误、成语语义理解偏误、成语感情色彩理解偏差、成语句法运用有误、成语语用处理有误是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的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依次解决,达到提高留学生成语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孙永军 《成才之路》2011,(19):51-51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谚语和成语,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对谚语成语的英汉互译,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对所学英语单词、句型等的理解及记忆;通过谚语成语的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开阔视野;通过谚语成语的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是一位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文化伟人,他的成语运用艺术是其艺术表现的一大特色。瞿秋白运用成语不但数量大、密度大,而且时代色彩鲜明,运用技巧娴熟,手法多变,有时褒词贬用、调侃讽刺,有时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或俗语联合使用,有时对比使用、连续使用、一语多用、成语活用,虽也有用得不当之处,但总体而言,瞿秋白感情充沛地使用大量成语,猛烈揭露假丑恶,热情赞颂真善美,准确表达了他的心声,显示了高超的成语运用艺术。  相似文献   

19.
同一条成语的异读词在不同汉语成语辞书中标音不一致,这会让辞书的使用者无所适从。辞书标音不一致,因此广大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各种有声媒体对成语的误读屡屡出现。造成成语读音误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什么原因,各类成语辞书对同一条成语的标音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够识别“误用”成语。笔者通过对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盘点,感到“成语误用”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