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地方出版社贯彻“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出书方针,在作者工作上,必须首先充分发掘省内的著译力量,团结各方面书稿的省内作者,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生力量,这样,才能丰富稿源,提高书稿质量。这些年来,由于我们发挥了本省著作力量的优势,有不少书稿起到了为全国读者服务的作用。例如《新日汉词典》、《清史简编》、《辽宁苹果品种志》、《胃脱落细胞学图谱》、《世界  相似文献   

2.
按《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但在实际校对书籍稿件的过程中,须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杜绝疏漏大错,起到提高书籍出版质量的作用。一、要协助编辑把好书稿质量关。按常规讲,中级职称以上的编辑审读和加工整理书稿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各出版社也正是依靠这些“台柱”,形成每个出版社独具特色的出书体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编出的任何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在校对书稿时,校对人员应从把好出书质量关和对广大读者负责的高度出发,严格审校。只有这样,才能挑出书稿中的毛  相似文献   

3.
时下出书,征订数是个关键。一部书稿能否出版,往往由它来判定。为获得较高的订数,一些作者编者便在书名和介绍文字上苦费心思,巧做文章,特别是书稿的命名费心尤多,常常改了又换,换了又改。有的书名改换后益发精美,更加引人,既使原著原作为之增色,又保持了名与文的相符一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改革的迅猛浪潮中,常有人把实行书稿的三审制看成是影响出书效率和发挥编辑个人意识的极大障碍,从而采取了一系列的简化审稿层次、省略审稿程序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出书效率好象是提高了,编辑个人意识也充分发挥了,但从客观效果看,图书质量与功能都明显降低了。这从根本上讲是违背改革的指导方针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生产力;对出版战线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出版有较高质量的图书产品,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削弱或取消三审制最终却只能导致降低图书质量。三审制是根据我国当前出书任务和现有编辑队伍的实际状况,所能采取的一种最适宜、最切实可行的审稿制度;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出版工作者根据书稿本身的特有属性及其服务功能,所摸索、总结出来的一条  相似文献   

5.
“帮普通作者出书,替出版机构寻稿,向公众宣传普及著作权法知识”,为了解决普通作者出书难和出版社好稿难寻、稿源不足等现实问题,2007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决定在订货会期间(1月10日~13日)举办“全国书稿版权交易会”,为广大作者与出版社、影视动漫制作单位、数字内容制作机构、文化创意机构等各类作品使用机构搭建书稿版权交易平台。本届书稿交易会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书稿版权交易模式,设立特定展区,组织全国出版社、版权代理机构、文化公司、文化创意机构、数字内容制作机构和作者参展。交易的书稿包括已创作完成的书稿、译稿;书稿选…  相似文献   

6.
美国出版社的编辑负责购买书稿,一般有多种途径,诸如作者自投书稿、著作经纪人供稿、图书制作商承包、介绍人帮忙、编辑向已出书的作者、朋友、同事组稿和约稿等。 关于著作经纪人(Literary Agent)供稿过去已有不少文字论述,大家比较熟悉,但另一种向出版社供应书稿或图书的图书制作商(Book Producers或者Producers)却还鲜为人知,他们与出版社的关系如何,又是怎样经营的呢? 图书制作商亦称“图书包装商”(Book Packagers),从事这项业务的可能是私人,也可能是公司组织,他们的经营方式与好莱坞独立制片人相似,以各种形式将作者、图书设计师、印刷商结合  相似文献   

7.
袁亮 《出版科学》2003,(1):12-14
最近这些年,国内外媒体和书刊时有报道,美英等国政府直接审查书稿,随着就采取措施,或禁止其出书,或要作者删去某些内容后才能出版,或迫使作者推迟出书日期。这样的案例还不少,下面介绍数例:  相似文献   

8.
编辑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诸多要素中最为关键处就看你能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作者.作者凭借着他们的学识与经验,为出版社提供高质量的书稿.作者应当成为编辑的良师益友,成为编辑职业生涯中的同行者.  相似文献   

9.
孙青 《编辑之友》2001,(3):62-63
审读书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出版方针、本社出书方向的贯彻,关系到政治质量、科学艺术质量、语言文字质量等方面的把关,它还为进一步完善书稿及下一步的修改加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出版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出版社为了多出书,出好书,都先后在出书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采取资助出书、协作出书、代印代发等。下面,笔者就协作出书利弊谈点粗浅认识。协作出书就是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向出版社提交符合质量的书稿,经出版社审定同意后,再由作者(或出书单位委托他人)进行编辑加工,出版社负责终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竞争,图书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   我们所说的图书质量是指整体质量,作者原稿质量、编辑质量、印校和装帧质量的综合质量,是作者与出版社各个部门工作质量的总和。   一、优化选题,精心加工   衡量一个出版社的工作,主要是看它出版了哪些出版物,内容、质量如何,对人类科学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作出了多大贡献。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社,选题的文化价值取向,出书的文化品位,是其立足的基点。选题对图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直接反映了出版社的能力和水平。选题是出书的…  相似文献   

12.
“书稿加工”包括许多方面,决不止是简单的“文字匠”工作。它要斟词酌句、修饰润色、订正标点符号,同时也还要纠正错误观点和不恰当的提法。后者似乎更重要。另外,“加工书稿”也不能满足于“不出问题”,而要尽可能的使其“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从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加工时认真考虑的: 一、变换行文的语气。学术著作似需注意论述问题的口吻。说是“口吻”或曰“语气”,实际上是作者论述问题的立足点和论述问题的态度。一部学术著作,当然应该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但是阐明观点,发表见解,还是以研究,探讨问题的态度为好。不宜像发布命令似的。更不宜指摘、训人。有一部论述“学校管理”的书稿,作者这样写道:“各级学校都要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要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接着又写道:“党的组织和党员要做好组织群众和宣传群众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行政组织和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健全行政指导系统。不要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还有一部论述“工业经济管理”的书稿则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这样,应当那样。请看,两部书稿的作者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了?像不像发号施令,下达命令?我  相似文献   

13.
图书出版周期长的问题,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多少年来人们为之呼吁,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都无济于事,原因何在?对这个问题,由于人们所处地位的不同,说法各异。一般说来,作者埋怨出版社拖沓;出版社埋怨印刷厂不能及时排印;而印刷厂则埋怨出版社的书稿不能做到齐、清、定,校对时间长,改动大,还要等发行所的征订数字,延误了出书时间。笔者认为,图书出版周期缩不下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述情况都属客观存在,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出书周期。但造成出书周期缩不下来的根本原因在于出书周期各环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青年我们出版社是以青年为对象的综合性出版社,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直是我们出书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年动乱”之后,青年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理论读物的编辑出版工作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听到“政治读物青年不愿看,书店不好卖,赔钱多”的议论。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坚持出版政治理论读物呢?我们曾反复议论过这个问题。大  相似文献   

15.
医学书稿在科技类书稿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爱好者的最直接的信息传播媒介———图书,应以高质量的载体形式进行医学科研新理论、新技术的交流。现就如何进行医学书稿的策划及编辑加工做初步探讨。一、具慧眼,识新意,优化选题近年来,各出版社的编辑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作者队伍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书稿存在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编辑的水平与作者稿件的质量如何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个编辑究竟需练就一双怎样的“慧眼”才能识“金”呢?这是医学编辑极为关注的话题。稿件有没有“新意”这是相对而言的,而比较其优劣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为前提的。医学稿件根据其来源不同、特点不同,各自的价值也迥异,这里有一定规律可循。如来稿属于各级攻关课题方面的内容,只要它是反映研究进展的,所用材料也不陈旧,一般是有新意的。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或学者的稿件,尽管不少是其学生捉刀的,但只要能尊重其思想、反应其现状、代表其水平,多数也是可取的。对于一般普通作者的稿子,就要看编辑的识别能力。首先要看其整体水平,作者的学识高低,在此能略见一斑;其次,即便作者没有新的结论或感受,如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我们可以帮其挖掘...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利用电脑写作并存储于磁盘的稿件习惯上称为磁盘稿。现在 ,光盘、E mail应用逐渐增多 ,称之为电子书稿更显全面一些。本文主要讨论电子书稿的运作。编辑熟悉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技能 ,辅以恰当的管理措施 ,利用电子书稿的技术优势 ,既能提高编校质量 ,又可加快出书进度、节约生产成本。如果编辑在组稿、加工和排版过程中措施不当 ,也会限制发挥电子书稿的优势 ,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烦恼。   一、电子书稿的组稿要求1.对作者的要求由于电子书稿的诸多优势 ,编辑应当鼓励作者尽量提交电子书稿 ,但因作者掌握电脑的程度因人而异 ,故对不…  相似文献   

17.
马莉 《青年记者》2007,(24):114
著作权亦称版权,即法律赋予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者的一种专有的民事权利,也就是作者的权利。编辑工作与著作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从编辑向作者组稿起,到接受稿件、编辑加工、发稿、出书,以及出版以后,凡是涉及到书稿的问题,几乎都与著作权(版权)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期刊的看清样,与报纸看大样、出版社看书稿清样并不完全一样,有联系也有区别。 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专职的校对人员和编务人员,多半是由责任编辑各自校对所编发的文稿;封皮及内文的版式一般是由美术编辑设计的,而美术编辑大多不能胜任文字校对,那怕是与图稿相关的文字若由他们校对,也常常出错。所以,三校之后主编还不能签“改正付印”的字,必须看清样。  相似文献   

19.
人们读到一本好书,每每击节叹赏,赞不绝口,或称誉作者的才华,或夸说作者的工力;可是往往忽视编辑的功劳。因而这里想替编辑说几句话。 如所周知,一本好书稿写出,能否出版,首先是能否得到编辑的肯定评价。再好的书稿,如果编辑有眼如盲,不予认可,那就难以付梓与读者见面。好的书稿能够出版,应该说是编辑慧眼识珠、积极推荐的结果。如果把好书槁比作千里马,那么好编辑就是伯乐。人们赞美千里马,更常常赞誉伯乐。因而我们赞赏好书,也应当赞扬出版好书的编辑。须知当一个好  相似文献   

20.
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冯小刚、王小丫准备在华艺出版社出书后又“改嫁”长江文艺出版社一事,又把“明星书”推向了前台。“明星书”究竟在图书市场中处于什么位置? 明星利用各种机会抬高自己的知名度:炒绯闻、打官司、拍广告,再加上现在普遍使用的出自传或出写真的方法。出书对明星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多少都能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