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编著的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教科书、课堂练习和学生学具卡片,供六年制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使用。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加减法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2.
第一册教材采取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目的在于分散难点,使学生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认识3后学习加减法,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第二阶段是从认识4后,加减同时出现,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一图一式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其主要内容包括1—20各数的认识;一位数加法和与它相对应的减法;市尺、市寸的认识。新教材比旧教材适当提高了程度,它删去了旧教材中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而增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编排上,把1—10各数认识和10以内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和20以  相似文献   

4.
(一)云南省农村小学四年制数学第一册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13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册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认数和计算适当结合。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因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这一册教材,包括教科书、课堂练习和学生学具卡片,供六年制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使用。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 本册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课题: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0—41页“8的认识”教材简析: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学认数字、写数字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中采取了认数和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8的认识”是在教学0-7各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8的认识”的方法和思路与“7的认识”相同,只是8的组成和写法难度较前增大。本节课的重点是8的意义、组成和写法,8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技学目标:认知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2使…  相似文献   

7.
新教材第一册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六年制教材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六年制教材只有求和与求剩余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新教材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内容的调拨。1.将原教材第二册中的“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提前安排在本册,原教材第一册中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后移至第二册。2.增加了三个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在编排上,教材继承了那些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 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第一册(下)四、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仍分成两部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种思路各有所长.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上二者基本一致,都是将数的认识与计算分开来教学.值得注意的是,20以内退位减法都安排在下册教材里.二、编写意图与教材特点1.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1)例题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苏教版教材加法的第一道例题就向学生提供了一幅情境图: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依据这幅情境图,学生不难得出有5人浇花,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把3和2合起来,列出算式就是3 2=5.在此基础上,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与分类,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数学实践活动。其中2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本册的教学重点。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将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形成数概念,发展学生的数感教材重视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本册教材根据当前入学儿童已有的基础知识,先集中认识1—5各数,然后认识0;6—10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第一册     
这一册教材编排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认数与计算适当结合;数、形结合;加减法穿插安排;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教材过关讲座一、数的认识行。先数"十位"_上的一叠,有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一册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各数,在此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教学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复习内容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时,必须依据教材,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使学生通过总复习,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分析解答一步计算的加减法应用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加强结合,复习有关数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教材采取把认数和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这样可以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有较多的练习写数字的时间,又有利于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共有六个单元,其中五个新授单元是:一、准备课;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三、认识图形(一);四、11~20各数的认识;五、20以内的进位法。一个复习单元是:总复习。教科书第一册,是在总结现行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和现行教材作比较,有较大的改进。除教科书与相应的课堂练习分开编排之外,还有以下几个不同之点:(1)充实了准备课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与分类,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数学实践活动。其中2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本册的教学重点。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包括教科书、课堂练习和学生学具卡片。第二册的内容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立体图形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元、角、分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编排上,第二册教材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1.通过直观和操作,加强数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第—册“十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节中,关于数0有三方面的内容:认数0、得数是0的减法、一个数加0或减0.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学该部分内容应以认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