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所说的软土地基病害主要是因为路堤或其它荷载影响下产生的病害、或是变形较大与强度不够、与设计控制指标不相符的软弱地基土。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原天然抗剪强度小、承载力不够,比方说在公路修筑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处理好,或是处理的不科学这样就会使得地基出现沉降病害。本文对施工当中的软土地基常见的病害类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工程实际给予了一定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强夯施工法就是依靠迅猛而又强烈的夯击能量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施工方法。采用强夯施工法不仅可以对土体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予以极大地提高,而且还可以对土的压缩性能予以有效,并且避免土体产生固结沉降的现象。另外,由于强夯施工法在对在路桥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但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其施工速度相对较快、适用土质极为广泛、处理效果也较为显著,同时还能够对一些废料进行重新利用,从而起到变废为宝的神奇效果,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青睐。本文简要地介绍和分析了强夯法施工法在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应用中的处理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强夯施工法就是依靠迅猛而又强烈的夯击能量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施工方法。采用强夯施工法不仅可以对土体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予以极大地提高,而且还可以对土的压缩性能予以有效控制,并且避免土体产生固结沉降的现象。另外,由于强夯施工法在对在路桥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但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其施工速度相对较快、适用土质极为广泛、处理效果也较为显著,同时还能够对一些废料进行重新利用,从而起到变废为宝的神奇效果,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青睐。本文简要地介绍和分析了强夯法施工法在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应用中的处理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其中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当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受力层主要为软土时,那么其地基就是软土地基.与其他类型的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相比,软土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更为复杂,如果对其稍有处理不当,那么就可能使房屋建筑出现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大大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对居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便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房屋建筑工程软土桩基础的基本结构形式以及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基础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论述了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在山区修建这些道路时,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都需要进行一定的隧道工程施工。与一般的道路工程相比,隧道工程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在软土地基的隧道施工中,为了能够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采取一定地基处理措施。现本文就主要对隧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岩土工程的地基施工中,需要根据土质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岩土工程的地基施工应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在遇到不良性质的土质比如软土时,就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由于软土的含水性较大,强度低,压缩系数高,如果不进行加固处理,会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塌陷等安全事故,所以要在详细了解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制定出合理的加固处理方法,以确保岩土工程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主要以软土地基为例阐述岩土工程地基加固的处理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是当前许多工程建设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已有多种,并且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对一个具体工程来说,如何选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成为工程部门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喷粉桩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龙洪亮 《内江科技》2007,28(6):99-99
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在软土地基上建房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构成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工程实践.采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并对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粉喷桩在我国南方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节省建设投资,施工速度较快,工艺相对简单的施工方法。本人结合实际工程对粉喷桩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及粉喷桩施工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基强度较低,而且具有较高的压缩性能,容易出现较大的沉降量,严重影响工民建筑的性能。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其主要成分有关。在外部载荷作用下,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陷、塌方、失稳以及开裂等破坏形式,严重危害工民建筑的安全可靠。通过总结与分析,处理软土地基的主要方法或途径主要有:反压法、换土垫层法、粉体搅拌法、强夯法以及其他方法,主要是加固软土地基,减少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避免出现开裂破坏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基础建设工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考虑到用地紧张,有时不得不在在土质不良的软弱地基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建设速度、确保工程的质量而且还有助于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本文从软土的特征为基准,介绍了软土地基的定义和它相关工程特点,分析了软土地基加固的必要性并且针对性的从处理层位提出了软土地基主要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鹏程 《科技风》2014,(3):133+138
本文将根据盘锦港疏港铁路的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着重对软土地基的结构和特征进行细致全面的系统性分析研究,并提出铁路软土地基工程实施所要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笔者将由此为导入论述解决铁路软土地基实施难题对提高铁路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董曦 《青海科技》2010,17(4):76-77
软土地基对工程建设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处理不当,会引起建筑物(构筑物)过大变形或丧失稳定。软土的特征多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不利的工程性质,保证在软土地基修建公路的稳定和正常使用一直都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课题。本文针对软土地基的成因和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路基敷设于天然地基上,自身荷载较大,要求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保持地基稳定。而软土地基其自身的工程性质差,填土后受压可能产生测向滑动,或有较大的沉降,从而导致路基路面的破坏,一般要求采取适当的稳定措施。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验算是近年来高速公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详细阐述了软土地基路基稳定性验算的几种方法:总应力法、有效固结应力法、有效应力法等。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基的孔隙较大、含水量较高,使得在工程施工中易出现变形问题。本文主要以宁夏沙坡头水利工程为研究目标,首先,对新地基、工后地基、整体软土地基在振动荷载下的沉降进行计算分析;其次,采用弹性半无限空间理论计算工程挖土对地基产生的附加竖向压力,获取软土地基固体部分应力应变关系;再次,对软土地基体变进行修正,确定软土地基变形情况;最后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分析发现,振动荷载频率及施工产生的沉降对软土地基具有一定的影响,使软土地基产生一定的变形。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是道路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地基类型,在处理起来有着较大的难度,为了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在研究处理策略时,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还要结合工程造价、施工技术以及道路工程的进度,一定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还要优化施工流程,要做好沉降测试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地基失稳现象的出现。软土地基有着较大的施工难度,如果施工单位采用的技术不合理,会出现严重的地基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基和基础工程是公路工程的两个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软地基中占据的比例更大一些。在这中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问题。这篇文章展示了近年来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一些方法,着重讲解一下现如今软土地基在处理方法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它的适用性。最后,与实际工程里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相结合,提供了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基础环节,也是核心步骤。软土地基具有承载性差,含水性高,孔隙大,强度低等特性。因此,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本文首先阐述了软土地基的概念及危害,其后分析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最终对现阶段软土地基施工所应用的几种技术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在路桥施工的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较为常见,这种地基形式的施工难度较大,对于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为严格。因此,为了保证我国路桥施工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以及地基的基本情况来做好规划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还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软土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此在软土地基上建房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地基处理,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