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诱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情境下学习.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教学的问题情境。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极为有效的“催化剂”.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数学课堂上起了新的变化,教师也都积极地用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下面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6.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深入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根本目的。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新时代教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陈明娥 《中学文科》2009,(17):43-4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朱宝庆 《教师》2011,(34):39-39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同时,真正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好奇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怎样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呢?以下笔者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研究表明: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情境创设体现"数学味",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学习数学,学会思考。如果片面追求教学热闹,忽略数学学习的本质,忽视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与艺术交融,让学生置  相似文献   

12.
周峰 《考试周刊》2011,(38):88-89
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相似文献   

13.
数学本身的枯燥无味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是更好的激发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的认知具有情境性,情境是一种感情境界,正如舞台需要布置才能增强艺术效果,进而吸引观众.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教师应创设认知情境.情境创设是学生学习活动必要的心理准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克服学习疲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问题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在游戏活动中,爱上数学学习;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逐步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人在形成认识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过程的目的的一种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标教学中提倡的一种策略.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能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直接的外部诱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自己所喜欢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数学活动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试图结合相关案例就如何有效地刨设问题情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有趣的课堂情境能为学生打开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略谈几点。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都是故事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配上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多媒体课件,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  相似文献   

18.
赖飞跃 《考试周刊》2012,(84):64-64
创设教学情境,能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而精心创设情境进行应用题教学,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增强学习效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余锦银 《数学教学研究》2008,27(10):F0002-F000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那么,在新课引入中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20.
“创设情境”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关系是什么?创设情境需要遵循哪些原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