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耸立在泰山南麓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落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是泰山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标志性纪念建筑,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的沧桑变迁,有关滦州起义的史迹和泰山滦州起义纪念碑的由来已不被人所熟悉。本文根据南京历史档案馆和冯玉祥纪念馆珍藏的部分资料,第一次详细纪述了纪念碑的由来和相关的史迹,为泰山研究提供了一份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1912年1月的滦州起义,爆发在清廷的京畿地区,又出现在清廷倚为御林军的北洋新军中,给搖搖欲坠的清政府以沉重一击,加速了它的崩溃;而“对于民国之成立,厥有极大之助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对于冯玉祥与滦州起义的关系及其作用,专论至今阙如。有的论著不提及冯玉祥名字,还有的根本否认冯氏参加了这次起义(如凌钺的论文),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试就冯玉祥与滦州起义问题作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是一支从旧军阀中分裂出来,参加过国民革命,又在新军阀混战中溃灭了的军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本文试对西北军的兴亡过程作一概述,并对其所以兴,所以亡的原因试作一些探究。一、西北军的起源 1912年,北洋军阀将领陆建章奉袁世凯之令编练左路备补军。这时,曾参加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递解归籍的冯玉祥,因同陆建章有姻娅关系,被委任为该军二营营长,原滦州起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将军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位名将,是早期民主革命的开拓者及支持者之一,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但冯玉祥所走过的道路,是与张绍曾分不开的。从滦州起义始,历经张勋复辟、南苑练兵、首都革命,五原誓师等等,都是与张绍曾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冯张二人的革命合作在冯玉祥早期革命乃至一生的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对辛亥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本文从孙中山的革命总体部署和滦州起义后清帝迅速退位,论述了辛亥滦州起义的历史地位。并从5个方面分析了起义业绩长期未得弘扬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和他的“丘八诗”马玉顺冯玉祥(1882—1948年),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人人晚清到民国,从士兵到上将,他历经滦州起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察绥抗战,继之为抗日救亡而奔走,为和平民主而呼号,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7.
<正> 一九一一年,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创举。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领导的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段历史迄今却鲜为人知。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1911年10月,在武昌起义爆发的同时,北方滦州以第二十镇新军为主体发动了滦州兵谏,要求清政府彻底改革实行英国式君主立宪,实施不流血的革命。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发动了武装起义,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有力支援了南方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赵润生、马亮宽两位教授撰写的《辛亥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一书,最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笔者有幸先睹此著作,颇有感慨,累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滦州兵谏的性质问题,是研究这一重大事件的核心和关键。在这个问题上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滦州兵谏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士官三杰已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并为推翻清王朝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在武昌起义后发动滦州兵谏,绝非偶然,是他们在兵谏前革命活动的继续和必然结果。张绍曾发动兵谏是革命策略。认为滦州兵谏是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的影响及其指导下进行的",目的在"瓦解革命"、"拥护清室"的观点是有背客观史实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学会1909年中秋节成立于天津,1912年秋迁北京,直至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停止活动,先后共出版《地学杂志》181期。它的创始人张相文,是一个很有气节的同盟会元老,始终坚持爱国爱民的办会方针。在中国的学术性学会中,中国地学会不但历史最为悠久,而且也是政治上最进步的学会之一。刚成立两年,张相文和编辑部长白雅雨就投身辛亥革命,策划滦州起义,并在进步学生中组织天津共和会,积极促进了滦州起义的举行。这次起义虽  相似文献   

13.
张绍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张绍曾率先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发动了“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企图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1912年张绍曾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并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利用群人智慧,平等对待蒙古王公,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绍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张绍曾率先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发动了"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企图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1912年张绍曾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并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利用群人智慧,平等对待蒙古王公,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辛亥滦州革命是武昌起义后北方爆发的影响最大的革命事件。其主要特点是:“一假立宪之名,性革命之实;二,反清反袁,气势如虹;三,力重千钧,促清灭亡;四,宣扬民主,意义深远。滦州革命的四个特点反映北方革命党人不畏强敌,不怕流血牺牲,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创建民国,为人民谋自由幸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6.
统观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他十分关注冀东的革命和建设。他发动了辛亥滦州起义,两次亲临唐山考察,提出建设北方大港的设想,支持唐山国民会议促成运动。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的“唐山工党”,是唐山早期的工会组织,成立于1912年4月,其“宣言书”反映了唐山工人对滦州起义和整个辛亥革命的怀念与拥护,也表达了早期工人阶级对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同时,反映了早期工人阶级对自身地位与力量的觉醒意识,它是中国北方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清朝灭亡前夕,其《宪法内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的出台,与"滦州兵谏"中由张绍曾主持和领衔向清廷发出的"立宪政纲十二条"(简称"十二条")直接关联,可视为清廷就此作出的回应。"十九信条"的内容,除极个别事项外,与"十二条"不但无原则抵牾,而且更为全面和规范,真正具有了宪法性质,这离不开"滦州兵谏"的促迫。而这次"兵谏"本身,亦是特别复杂局势下的产物,就其要求清廷确实着手立宪的既定目标而言是基本达到,故通常所说其"失败"并不完全合理。尽管它较比"起义"的目标层次为低,但就震动、打击乃至推翻清王朝的客观功效而言,可谓与起义相辅相成,都是其"合力"的构成。  相似文献   

19.
滦州影戏剧本《炎天雪》对传奇《金锁记》进行了改编,删去了传奇以“金锁”为关目的情节,窦天章的身份从文人改换为武将,影戏中的“探监”具有滦州影戏特色,对张驴儿的惩处也更为严厉,最为重要的是影戏增加了秀虎山落草、招安情节。一是对手抄本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细微调整,二是对手抄本少量疏漏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石印本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五峰游记     
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 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胁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