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全民-全纳-全人:"穷人经济学"的中国高职教育新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穷人经济学”的“亲民”的治国方略正可打造“亲民”的中国高职教育。建立并完善从全民到全纳再到全人的“三全”教育新体系,勾勒就业教育、创新教育到创富教育的清晰线条,实现从“技术人”到“社会人”、从“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的根本转变,是中国高职教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成长取向。  相似文献   

2.
赵晓华 《少年读者》2008,(6):I0005-I0005
这两年,全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选秀”浪潮。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从“全家总动员”到“星光大道”.从“加油好男儿”到“红楼选秀”……各地电视台都纷纷做起“秀”来。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部署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演进,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到“反四风”,再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一年多的新“整风”正深刻地触动中国党政部门的“三公”变局——从贺卡到用车,曾经无法言说的“灰色利益”、“隐性福利”,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化”论与五四前后的高等教育思想朱国仁自鸦片战争到五四前,中国人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又“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再到“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①,梁启超的“三段论”基本上勾画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观的变迁过程。与之相对应,先进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由传统的非法治向近现代法治社会转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变迁过程;“身份社会”以自然经济为标准,自然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身份经济”,“契约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一个商品经济社会必然是“契约社会”;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随着新阶层的崛起与官本位的淡化,随着“铁饭碗”变成“泥饭碗”,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从差别待遇到平等待遇”、“从官贵民贱到平等主体”、“从国有身份到买断契约”、“从冤案昭雷到国家赔偿”等可喜变化l这表明,中国社会的等级身份体系巳发生在发生着深刘的变化,我国巳处在向“契约社会”的门槛迈进的历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跨世纪的梦:现代女性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女性与世界各国女性相比,其解放程度、社会地位和整体素质都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她们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参与经济活动;职业妇女的解放正从“单一角色”到“双重角色冲突”再到“双重角色统一”的螺旋上升阶段;妇女人权真正实现了从“男权”社会到“人权”社会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妇女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8.
从外来影响和接受研究的角度考察中国大陆当代文学50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可以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对外国文学资源的接受经历了从单一接受到全面排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在全球化语境中步入多元等四个时期;在文学创作上则留下了一条明显的从“苏化”到“文革”,从“西化”再到“多元化”的演化轨迹。梳理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学在新世纪走向世界的一份备忘录。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历了几个经济周期。从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大跃进”,从六十年代初期“八字方针”的实施到“文化大革命”,从七十年代的“拨乱反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国民经济已到崩溃的边缘,一个个周而复始的经济周期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上说,“中国模式”是世界尤其是西方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解读,其合理性背后兼具积极回应全球化问题的时代性特征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构成了具有原创性的中国现代化理论和方略的基本内核。从“中国模式”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演进的实质是从被动到主动、从非我到自我、从方案到文明的深刻转变。中国式现代化在改写世界现代化既定逻辑、创新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既展现出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也创造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清华同方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输入主题“教育均衡”,从1979年到2007年5月,有2136条与之精确匹配的相关纪录。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803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有17篇、“中国重要报纸”有1316篇。但输入“义务教育均衡”,搜索到538篇。用同样的方法,在“中国博士学位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与“教育均衡”匹配的记录有43项,而与“义务教育均衡”相关的只有10项。其中,中国博士学位论文2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  相似文献   

12.
“穷人经济学”的“亲民”的治国方略,正可打造“亲民”的中国高职教育。建立并完善从全民到全纳再到全人的“三全”教育的新体系,正是中国高职教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3.
“乐”是一个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概念。《乐记》中之“乐”便有六种含义,从“乐器”到“欢乐”,从感官享乐之物到一种艺术形式,从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到音乐以至德音的纯粹艺术,几乎包括了先秦人对整个“乐”的看法。本文拟从《乐记》之“乐”的内涵演变,探讨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追溯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留洋博士引进的“舶来品”,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厚实的土壤之中,与中国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教育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从孔子开始延续数千年的经学教育到语文教学单独设科(中国文学,简称“国文”),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国文、国语),到建国后经历革命“改造”的语文,再到强调言语、  相似文献   

15.
从毛泽东“要创造新的理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到邓小平“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毛泽东“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论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毛泽东“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到邓小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追求中国特色的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乡村中心”的思想是1930年1月提出的。而在此前后周恩来也提出了“乡村中心”思想,用词还更明确。从1927年底到1930年八九月间,周恩来从提出“农民割据”是中国革命的“特殊方式”,到提出“农民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是今日中国革命的主要特征”,到明确提出“现在中心是在苏维埃区域,不仅党是[有]政权的党,而且有红军、赤卫队,而且是要发展及于全国”。同时他倡议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统一领导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到中央局工作,从而完成了他从思想到实践、由“城市中心”到“乡村中心”的思想转变历程。而且他从党中央领导的角度开始党的工作中心转变,因此更具有全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古代文人学者对自然界的山水,草木,风花,雪月等十分亲近。“月”以特有的魅力倍受文人们的青睐,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被歌咏的“长青树”。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从“床前明月光”到“举杯邀明月”,从“月是故乡明”到“千里共婵娟”……只要你走进古香古色的古典诗歌,就能看到多情的月亮。  相似文献   

18.
日据大连40年,从教育方针到教育行政机构,从校规校纪到课程设置,从教师培训到教师配备,从教材编写到教研会活动,均以“奴化”二字为中心。其实质就是毒化大连人民的精神,使之丧失民族自尊,当“天皇”的“顺民”,以达到长期奴役大连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哲学思想尽管非常古老,但作为系统化或专业学样门类的哲学却是20世纪初产生的。20世纪中国哲学可分为三个时期:从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是中国哲学“学着讲”的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哲学“照着讲”的时期;从1978年到世纪末是中国哲学“接着讲”的时期。中国人在哲学上当了一个世纪的学生,在21世纪应该毕业了,有资格、有条件、有必要“自己讲”哲学了。  相似文献   

20.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蒋介石由对日妥协转向抗日的原因蔡丽娟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由地区性急剧向全国性升级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向全国抗战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