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国儿童文学叙事蕴含着东方美学的传统,其创作反映了故事文本与现实生活融合的状况,表现民族主体与童心天使主义,饱含着民族的特性,表达了韩民族的人生理念与精神诉求。立足于韩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状况去审视韩国儿童文学,从中发现韩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境、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探求东方美学视域下韩国儿童文学创作与现实世界观照的深层意蕴,为韩国儿童文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儒家文化使它们的经济发展很有活力。韩国的儒家文化传统是与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结合以后的本土化的儒家文化,是韩国站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因此,能够适应韩国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为各阶层提供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思想、道德等人文思想的支持。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韩国儒文化也在不断的、适时的自我更新、扩展,使社会文化始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步需求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儒家文化使它们的经济发展很有活力。韩国的儒家文化传统是与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结合以后的本土化的儒家文化,是韩国站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因此,能够适应韩国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为各阶层提供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思想、道德等人文思想的支持。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韩国儒文化也在不断的、适时的自我更新、扩展,使社会文化始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步需求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秦莉 《江西教育》2007,(11):43-44
一、儒家思想在韩国之"兴" 韩国属亚洲"儒教文化圈",至今还保存着众多的儒家文化特色. (一)意识形态层面上,儒家伦理思想是韩民族精神的源泉 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人韩国以来,影响其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孙梨梨 《考试周刊》2012,(79):18-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和推动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粹思想。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韩国的民族精神正是韩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韩国人的爱国互助、勤劳进取的特点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现代的韩民族精神是对古代或近代的韩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韩国人的“爱用国货”可谓由来已久,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创制的韩国文字便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6.
韩国人尊师重教、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共同体意识、优越感与自卑感并存、急性子的半岛性格等文化现象都在韩国影视剧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通过韩国影视剧可以更好地了解韩民族和韩国文化;而如果比较深入地了解韩国文化和韩民族的特点,就会相对轻松地理解韩国影视剧一些情节中反映的特殊文化现象。《大长今》、《头师父一体》和《媳妇的全盛时代》恰恰可以成为这一论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略论韩国文化发展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以其惊人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崛起,实现了现代化。现代化的实现,当然有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战略,然而文化亦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儒家文化在西方理性文化的冲击下,吸收西方工业文明及其理性文化的精华,实现自身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韩国现代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的驱动下,韩国创造了“汉江边的经济奇迹”,也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1994年11月26日至29日,“儒家文化与当代世界文化走向”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文化名城岳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代表们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儒家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走向 儒家文化与当代世界文化走向的关系如何?有的代表认为:要了解儒家文化同世界文化走向的关系,首先应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世界上不同文化对儒家文化态度的变化。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化,以地域论,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跨国文化传播的一个主要渠道.韩国电视剧创作人员深谙此道,创作电视剧时十分注重跨文化传播.韩国在唐宋时期吸纳了中国儒家文化,因此韩剧往往以儒家文化为其核心,所反映的“家”文化其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一致.同时,韩剧还融合现代异质文化,以呈现文化的多元性.本文以韩剧《新妓生传》为例,通过对该剧家居文化的展示,来表现韩剧反映的“家”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文化在政治领域始终倡导“德治”,“法治”只是其辅政的手段。这一文化资源与西方“法治”传统构成对立的文化价值系统。总结对比中西“德治”与“法治”的根源及其现代意义,是本文之主旨。  相似文献   

11.
东乡族的族源及民族风情的多元化,使得其婚姻行为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兼容并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乡族婚俗。东乡族婚姻的缔结恰当地融入宗教文化因素,同时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关怀与尊重。随着新的思想观念的渗透,东乡族婚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团结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陕西省白水县婚俗文化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当地的婚俗方言词汇中来看当地的婚俗文化,并探究其与中国古代婚俗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从而对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的当代形式作以点式的梳理和概括。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山西婚俗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一些陋习还依然存在,尤其是大操大办的铺张浪费现象、变相的买卖婚姻现象以及与健康文明相悖的闹洞房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分析陋习婚俗文化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文明素养,是根除山西婚俗陋习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在迁入中国的一百多年中,其传统婚礼服饰经历了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新郎、新娘的婚礼服饰呈现出本民族的独自特点。受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影响,朝鲜族婚礼服饰兼具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东乡族的族源及民族风情的多元化,使得其婚姻行为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兼容并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乡族婚俗。东乡族婚姻的缔结恰当地融入宗教文化因素,同时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关怀与尊重。随着新的思想观念的渗透,东乡族婚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团结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蒙古人的人生仪礼食俗主要有诞生食俗、婚事食俗、寿庆食俗、丧事食俗和其它食俗等。其共同特征是邀至亲朋好友参加,宾客必须备礼品,主人循例设答谢等,其礼节繁缛讲究。本文就蒙古人的婚礼食俗做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鄂尔多斯婚礼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阴山地区的鄂尔多斯婚礼以其生动优美的婚礼祝词、内容丰富的民俗风情、热烈浓郁的英雄崇拜和虔诚古老的宗教信仰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婚礼过程歌舞相伴,传递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透过热闹纷呈的婚礼画面可感知蒙古民族精神世界之丰富,民族性格之豪爽。  相似文献   

18.
社会风俗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十年来在清末民初风俗变迁、区域性风俗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服饰、婚俗、陋俗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大理市上关镇、周城和下关三地近两年内家里办过喜事的三十户人家作实地调查,试图反映大理白族婚俗的沿袭与变化程度。大理市洱海上游的上关镇和白族村——周城白族婚俗沿袭的比较多,而洱海下游的下关变化较大。大理市白族婚俗在婚姻制度、嫁娶类型和婚礼程式上有一定沿袭,在订婚、结婚、交彩礼和回门四个方面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受其影响,北朝婚礼习俗异彩纷呈,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空前盛行于北朝,并对随后的唐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