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建筑垃圾中汞污染问题,对化工、冶金、轻工、生活区、再生等5种不同来源建筑垃圾的汞含量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中汞的含量范围为6.46~1542.83μg/kg ,平均值为164.97μg/kg ,化工行业建筑垃圾汞的平均含量水平大于土壤一级标准阈值,其他来源均低于土壤一级标准阈值.源于化工行业的建筑垃圾汞污染较其他行业严重,为中度污染;其他4种来源的建筑垃圾属低污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煤中砷含量的分布规律、赋存形态及成因,简要分析了砷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煤中砷含量算数平均值比美国、英国和世界平均水平都低,但比澳大利亚高。我国各省(直辖市)煤中砷含量各不相同,砷浓度在中国北方显著低于华南。我国不同成煤时代煤中砷的含量显著变化。不同煤种砷含量分布不均匀。砷的赋存形态主要是有机砷和无机砷。各种地质因素影响砷的富集,包括物源区母岩、成煤植物、成煤环境、煤化作用、构造运动等。  相似文献   

3.
晚二叠世为贵州重要的成煤期,研究区煤炭资源丰富,是贵州煤炭重要产区之一.本次以研究区龙潭组为研究对象,针对含煤层位进行取样,对样品做稀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煤中∑REE总量变化为(158.82 ~ 186.64),普遍小于200.LREE/HREE比值变化为(8.65 ~30.07),明显大于1,(La/Yb)N比值4.64~12.93),Ce具有微弱的负异常,Eu存在明显的负异常,表明在成煤沼泽环境中,海水的影响并没有造成Ce的严重亏损,成煤环境主要受陆相控制的特点;煤层煤样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玄武岩是煤样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稀硝酸介质中硫氰酸汞中SCN-被CL-取代后再与Fe3+生成棕红色硫氰酸铁络舍物,放置时间为15分钟,最大吸收波长在480nm处,测定线性范围是0.01~2ug/ml,检出限为2.4×10-5g/L,用于大批量石英岩中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农产品中砷、汞含量的方法。研究了硼氰化钾浓度、酸度、载气流量等条件对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的工作条件下,对砷和汞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090μg/L~4.090μg/L、0.2026μg/L~2.026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4、0.9965,砷和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84μg/L和0.022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符合国际上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籍助活化剂磺基水杨酸,钼(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碘化钾,其产物I_3~-离子氧化指示剂罗丹明B,拟定了测定痕量钼的新催化褪色光度法。方法检出限2.05×10~(10)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5%(n=9),线性范围0~0.12ug/25ml。可用于水样中痕量钼的测定。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用浓硝酸-过氧化氢消解样品——宜昌绿茶,消解过程中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所选用因素为溶剂配比、用量、消解时间。按正交试验所得优方案用络合滴定法测定茶叶中钙、镁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7776ug/g,3712ug/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铁的含量为137ug/g.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准南地区中低阶煤孔径结构特征,采集6块中低阶煤样,采用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分别测试不同煤样的孔径结构,研究不同测试方法之间的衔接孔径,并对准南地区中低阶煤进行全孔径表征.结果 表明,液氮吸附法与高压压汞法平滑过渡衔接应满足阶段体积增量相等,且阶段体积增量与孔径的一阶导数相等,即dV Hg/d ...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剖面、钻孔岩心宏观沉积相分析及岩相类型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根据各类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障壁-泻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及其多种亚相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垂向沉积序列。其中障壁岛-泻湖沉积相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中下部,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于太原组上部—山西组,河流沉积相主要发育于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湖泊沉积相发育于双泉组。研究区总体上沉积环境有从海到陆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从温暖潮湿到相对炎热干燥的变化,聚煤作用发生于气候温暖潮湿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在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及双泉组沉积期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区内聚煤作用停止,没有发育煤层。  相似文献   

10.
对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预测电站锅炉在未知的燃烧或运行工况下烟气中汞组分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基于已掌握的三个电站锅炉现场测试的汞排放数据库,建立了一个三层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对烟囱处汞排放的组分进行预测.全部预测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过程和误差评估4部分.总共选取了59个煤样、灰样以及电站运行工况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利用部分实际汞排放测试数据来指导训练过程,其余的实测数据用来校验网络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模型获得的预测精度对单质汞元素的均方根误差为0.8μg/Nm3,对全汞的均方根误差为0.9μg/Nm3.这样的误差在当考虑到现场采用半连续释放测量(SCEM)方法,由湿法测试模块所产生的峰值误差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