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湿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物群落,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由于湿地在经济和环保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加之人民大众的参与,湿地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政府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1995年开始历时8年完成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为制定“规划”、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和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查清我县湿地资源现状,掌握湿地资源动态消长变化规律,建立全省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对全省湿地资源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根据省林业厅的安排,对我县湿地开展了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利用与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湿地船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是一个拥有582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市,沿海滩涂面积685万亩,是大西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是“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盐城滩涂湿地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之美称。  相似文献   

4.
姜纪红  汤燕冰 《科技通报》2007,23(6):790-794
杭州西溪湿地地处杭州西郊,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5年5月,西溪湿地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根据国家气象局的生态气象监测规范,结合杭州西溪湿地特征,并根据实际观测需要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在监测项目上分别从地面气象要素监测、大气成分要素监测、湿地物候观测等三大类中选取了本地主要观测项目并实施建设,希望能为各地气象部门在湿地生态监测基地的建设方面起一个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城市之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那么人工湿地则堪称“城市之肾”。最初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当时,世界上第一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在英国约克郡艾尔柏(Earby)建立,并一直运  相似文献   

6.
张建国  何方 《百科知识》2006,(5S):39-40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那么人工湿地则堪称“城市之肾”。最初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当时,世界上第一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在英国约克郡艾尔柏(Earby)建立,并一直运行到1992年。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库斯(Kicuth)提出“根区法”理论之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并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长期适应性,减缓自然-人为双向“海岸挤压”效应下滨海湿地的退化消失。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应对围垦开发和适应海平面上升情形下“三线整合”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相关概念,包括:抢救性保护生态红线区,优先开展湿地修复的生态修复绿线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预留蓝线区。“三线整合”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应将湿地修复纳入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协同优化过程,是对以往局限于小尺度、孤立的湿地修复格局的反思,也是将湿地修复提升到区域生态安全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剖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岸带管理和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藏高原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众多大江大河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对西藏高原乃至全球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西藏高原湿地保护研究,对西藏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湿地生态替代产业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中游是我国湿地的集中分布地域之一 ,区域内河、湖、洲滩湿地具有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经济功能。在“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的耕地将转变成为新的次生湿地。为了保证湿地调蓄洪水的功能 ,这类次生湿地大多已不能用于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传统农业生产。依据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 ,寻求既适合于汛期蓄洪需要 ,又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湿地替代生态产业开发 ,成为长江中游区域环境整治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其特点是“旷”、“野”、“奇”、“特”、“新”,本文在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三角洲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殊景观资源;提出在黄河口的旅游业须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保护利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洪泛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和洞庭湖为代表的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是我国最重要的洪泛湿地湖群,其独特的水文条件繁衍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通江湖泊与洪泛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研究挑战。本文首先论述了通江湖泊与洪泛湿地系统的开放性与复杂性特征,其次系统梳理了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洪泛湿地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通江湖泊洪泛湿地生态—水安全需要重点关注生态水文相互作用机理及耦合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泊湿地碳源汇格局及其气候效应、江湖关系连通格局的优化调控以及湖泊湿地保护管理与流域绿色发展5个方面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论文对于揭示通江湖泊洪泛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维持湿地生态功能与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对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科苑集粹     
酸雨可抑制全球变暧由英国开放大学高奇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电脑模拟研究发现,酸雨中所含的硫化物能够抑制湿地释放甲烷,从而起到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甲烷是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生活在湿地的一些微生物是生产甲烷的“大户”,这些微生物以湿地土层中的化学物质为生。湿地里还存在着“吃硫”的细菌,酸雨中所含的硫化物会使这些细菌大量增生,与释放甲烷的微生物争夺营养,抑制它们的生长活动,从而减少甲烷的释放量。实验显示,在小范围湿地里,硫沉淀物能使湿地甲烷释放量减少 30%。     (译自《纽约时报》)宇宙共有恒…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典型湿地资源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被称为“自然之肾”,因为它具有水文和化学功能等效益。具体表现在湿地可均化洪水、调节气候、滞留沉积物和营养物,保持水质、巩固堤岸、补给地下水、提供动植物产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文章从湿地效益评价方法入手,介绍了目前在资源评价中常用的一些方法,然后分析了吉林省5个典型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价值,并将5个效益进行排序,以利于正确管理和合理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基础调查类计划项目“资源与环境遥感综合调查”的工作项目之一。2004年至2010年,项目组调查了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第四纪地质、海岸线、滩涂、湿地、荒漠化、城镇与交通以及重点地区的矿山开发环境的现状,得出了调查区的湿地总面积、滩涂面积、海岸线的总长度在逐年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却逐年增加;城市扩展大幅增加,荒漠化呈减-增-减变化等规律认识,为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经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资源科学》2011,33(12):2277-2284
采用遥感与C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牟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湿地格局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近岸湿地影响最为显著,而湿地重心的空间变化在1995年-2000年间也显著受到黄河口改道的影响;由于整体上湿地的转出数量大于转入数量,且以陆域湿地的转出为主,造成湿地重心呈向海一侧的“东向模式”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湿地以其重要的生态价值而被誉为“城市之肾”,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与恶化的威胁.本研究运用RS和GIS技术对杭州市1978、1984、1991、1995、2000、2005、2010年的遥感影像(MSS、TM、ETM+)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分析了杭州市近30年来城市湿地随城市扩展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且借助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量化了城市湿地的空间位移.研究结果表明:32年间,杭州市城市湿地区在面积上总体锐减260.06 km2,其中主要集中在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的减少,在空间上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正以平均每年95 m的速度向城市周边萎缩.通过研究用量化的数据反映了杭州城市湿地的退化程度,为杭州城市湿地保护和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黄洁 《西藏科技》2006,(7):41-41
高山湿地向来有“地球肾脏”的关名,如果不注意保护,可能会引起湿地萎缩或加快萎缩进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植物物种多样性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青藏铁路27标段在湿地桥梁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技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增加大气湿度、防止环境趋干、保护珍贵水禽和重要鱼种等重要作用。泥炭作为湿地的宝贵资源,在工业、农业及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国泥炭资源比较丰富,据统计,其资源总量约为47亿吨,属于湿地的泥炭资源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的80%。其中以由于水体沼泽化而使湖泊淤积,从而逐渐发育成泥炭沼泽的这种类型泥炭最为丰富,约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的65%。  相似文献   

20.
针对鄱阳湖地区湿度大且地表复杂多变的特点,从地表能量平衡出发,简化了陆-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通过分析影响湿地蒸散的关键因子,建立了基于组分净辐射、组分土壤热通量、组分温度的湿地组分蒸散遥感模型.利用MODIS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的蒸散进行试验,根据TM分类图像得到了基于MODIS数据的1km各地类组分比率图像;在计算组分净辐射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地表组分间对净辐射的作用差异,用组分比率、组分温度和组分反照率得到了各组分净辐射;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鄱阳湖湿地蒸散的分布.通过用余项法、实测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新模型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客观地反映鄱阳湖湿地蒸散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