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螃蟹”     
看了这个题目,您会联想到不就是到豪华的大酒店吃螃蟹吗?其实这个“螃蟹”可不是一般的海鲜,而是学生们的作业题。事情是这样的,四(2)班的小伟不爱写数学作业,觉得数学太枯燥了,没有兴趣。在数学课上,他边写边玩;在家里,他写作业需父母陪着,而且写得很慢,若不陪着,就干其他事。我想:“怎样才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让他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呢?”有一次上数学课,他又故技重演。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亲切地问:“小伟,你最爱吃什么东西?”他说“我最爱吃大螃蟹”,我说“那好,现在你就把数学题看成螃蟹,每做完一道题,就等于吃了一个大螃蟹,等题做完了…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个题,家长朋友们一定觉得好笑,作文怎么“吃”得出来?可别笑,我在指导孩子作文时,的确从“吃”入手,把握“吃”与“写”的关系,引导孩子“吃”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文。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对家长指导孩子作文也许有些启发。“吃”出作文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吃是孩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长总是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3.
刚教书时,我也留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 1979年3月,有一天我和学生讨论怎样教语文更适合学生的实际,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不写您留的作业行吗?”“为什么不写?”“您留的这些题我都会做了,再写不就是体力劳动了吗?由于忙着做这些体力劳动,自己真正不会的题却没时间写。”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便请同学们讨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那时刚教中学语文一年多  相似文献   

4.
某市小学语文期末测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我知道:____吃元宵,____吃粽子。”结果很少有学生答到“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甚至有学生给出“狗吃元宵,猫吃粽子”的答案。改卷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6.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5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4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7.
一是“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郑板桥曾说“:做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每次作文命题,我总是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收集这些闪烁的智慧之光,再稍加修饰琢磨,确立几个可供选择的文题。从孩子心灵出发的文题,成人有些无法理解,但学生觉得这是自己写作成功的第一步。我的作文教学中就有学生自拟的闪光文题,比如写四季景色的《聆听季节的精灵》;写马蜂入侵课堂事件的《“蜂”波》;写人物的《吾家有弟初长成《》小山村·教师·我》;写意象小诗的《叶儿青青《》一个人的精彩》等。二是“抓住时机趁热写作文”。抓住…  相似文献   

8.
一字之师     
紧张的阶段性考试结束了,短时间的期待之后,学生们拿到了试卷,那些考得不错的学生将欢乐与喜悦写满了小脸,恨不得马上飞奔回家向妈妈爸爸报喜。作为老师的我,也对学生们这次的考试成绩感到满意。一声“放学了”,学生们陆续走出教室。晓昊同学却拿着他的语文试卷,走到我跟前,指着一个字问我:“老师,我这个字怎么错了?”我一看,他的卷子上写着一个“哓”字,这个字对我来说真是太陌生了,我说:“你写错了吧,应该是日字旁。”他说:“不,我前面写了日字旁的了。”原来这道题要求学生写出四个形近字,而他写的是“侥、晓、哓、娆”四个字,“那你认识…  相似文献   

9.
小猛,一所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没有帅呆酷毙的长相,也没有惊世骇俗的事迹,但他始终是班级的焦点人物。且看———一物理测试的卷子已经批改出来了,一大早,小猛就被物理老师“请”到办公室去“做客”。他抽出属于小猛的那张卷子,指着最后的附加题,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不知道I'msorry,myteacher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你写的。”“嗯。”“这道题我讲过多次了,你还有脸这样写?”“我本来只写上‘不知道’,可后来想起您曾经讲过,所以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又写了“I'msorry,myteacher.”“你知道我讲过,就不能再想想?”“我想了,但我确实想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是:“从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值得回忆的事中,选一件写成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个同学的特点,并适当写一点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根据题愈,写作前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点要求:①写一件发生在你和同学之间的值得回忆的事;②记叙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③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是同学而不是自己);④写出自己的内心活动(题中要求写出“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我认为既然是要求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那么“必然要用第一人称来写.既然是第一人称,那么“我”怎么会知道”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呢?我认为题的要求有误,故改为写自己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我睡会儿,老师来了叫我一声啊。”“看不清黑板,笔记借我看一下呗”.“借根笔……”“饿了.你有吃的没?”“第一道题选哪个?”“挪开点,挡住我了!”“哎,这个字怎么写?”……  相似文献   

12.
就像中国画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的渲染技法一样,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渲染”,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绪,加深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剖题渲染。课题即文眼,它是窥测课文内容的窗口。教学时,通过着意渲染,艺术地揭示、剖析文题,可为阅读教学作好铺垫,给学生以“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如《一个苹果》记叙的是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八名志愿军战士在七天没喝到一口水的情况下分吃一个苹果的故事。在揭题时,我先板书“苹果”二字,有意不写“一个”,并引发学生讨论能否将文题中的“一个”去掉。学生在思考比较中明确:“一个”是文章的眼睛,它充分突出了战友间互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喂鸡》是一篇习作例文。教学本课,担负着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根据本课特点,教学时,可紧扣“喂”字这一题眼,弄清文题关系,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理解全文,把握文章中心。一、审题抓“喂”字,了解文章题旨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对题发问:①从课题看,文章主要写“我”做什么事?②作者通过写自己喂鸡的事,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一、审题(在正确答案的代号上划‘J”) (一)有一个作文题:<我从这件事中傲得了一个道理》、 1、这个题的‘题眼”.尼:(1分) A这件事B苍理C浅 2、这个题应该写成:(1分) 人记叙文B说明文C抒情散文D议论文E以记叙为主兼议论 3、这个题中的健件事”要求:(1分) A写‘我”所见所闻所做均可B只能写“我”所见C只能写“我”所闻D只能写“我”所做 (二)有两个作文题:《我的老师》、《我和我的老师》。这两个题要求:(1分) A都是写“我”的老师B邹是写‘我”和老师的关系C前一个题写‘我”的老师,后一个题写.我”和老师的关系 (三)有一组作文题:…  相似文献   

15.
今天早晨,我吃过饭后,无意间发现书桌上放着一本新到的《聪明泉》。于是,我高兴地翻看起来,看到中间的科学小测试栏目,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鸡蛋能在清水中浮起,能否在盐水中浮起?”题目后面清楚地写着:“答案在后页。”我忍住好奇心,坚持  相似文献   

16.
彬彬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我买了许多礼物。我吃了两碗饭。我希望天天都是六一儿童节。”这篇日记让许多老师迷惑不解:“彬彬为什么要写吃了两碗饭呢?想说明自己有本事?想说明自己胃口大?要不然就是在凑字数吧?”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范老师看后,也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她走到彬彬身边,弯下腰,摸摸彬彬的小脑袋,问:“彬彬,为什么要写你吃了两碗饭呀?”彬彬抬起头,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因为我平时都不好好吃饭,那天很高兴,就吃了两碗……”哦,原来是为了说明高兴!本来还以为这是多余的话…  相似文献   

17.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作文教学中的相当一部分命题作文,往往内容一样、命题重复。这些传统命题,诸如“家乡四季”题、“节假日”题、“亲朋师友”题、“劳动学习”题等等,前一届学生写过了,这一届学生还要写;小学里写过了,到中学里还是要写。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作文训练是“老生常谈”,不必大做文章。然而这种“老生常谈”正是训练学生真正学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必要的又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基本训练,也是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必要的较切实际的基本手段。试问:没有到过外地的苏北学生,不练习写好家乡平原风光,难道能要求他们写好蜀犬吠日的奇景么? 说是“必要”的“较切实际”的基本训  相似文献   

18.
校园幽默     
等秘书作文课上 ,老师出了个题目 :“假如我是市长” ,让学生写作文。同学们写呀写呀 ,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 ,惟独冬冬坐着不动笔。老师奇怪地问 :“你干吗不写 ,不想当市长吗 ?”冬冬高兴地说 :“我当然想当市长啦 ,但写写画画的事有秘书去办。”言简意赅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 ,题目是 :“何为懒惰 ?”课后 ,当老师批改李军的作文时 ,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写 ,在第三页末尾老师才发现有这样几个小字 :“这样就是懒惰 !”先见之明放学前 ,老师把丁冬叫到办公室 ,拿出一片止痛片说 :“你把它吃下去吧。”丁冬不解地说 :“我身…  相似文献   

19.
“老师,我没有了母亲,我可以换一个文题吗?”上完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母亲》及第一单元(八年级下册)的其他写人的文章之后,我给学生命了一个作文题——“我的母亲”。板书文题之后,我正准备让学生来谈谈写人文章的思路及方法,没想到已有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发问了。  相似文献   

20.
苹果的分法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小学教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一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但有一个答案至今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后面接着写了原因: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