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尚文教授对语感作过这样的定义:“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与有关的表象、联想、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语感实践,另一条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在“听听一读读一抄抄一背背一讲讲一写写”的语言实践中,在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实感当中去获得语感。语感分析是借助于语言材料,使文章中隐含的暗示性的规律明朗化,在这种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分析中,学生不仅能认…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人在长期语言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语言的理性的直觉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习得的.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思的实践.因而,有必要思考、研究、揣摩、构建培养语感的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感知得以升华,间接的理解能够内化为直觉,有意识的判断演变成下意识条件反射式的领悟.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在长期语言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语言的理性的直觉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习得的。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思的实践。因而,有必要思考、研究、揣摩、构建培养语感的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感知得以升华,间接的理解能够内化为直觉,有意识的判断演变成下意识条件反射式的领悟。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要注意两点:一是习得,二是语感.学生在大量听、说、读、写语文活动中,不断形成语感,而这种语感又促使其在语文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能力.人的素质应是综合性的,具体到语文.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应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反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认识的经验和体会.作为一种能力,语感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就能产生和获得的,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英语教师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堂,为学生形成终身受用的英语语感能力开辟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方洁 《现代语文》2002,(11):32-33
一、关于语感1、语感是操某一种语言的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于这种语言和运用的正误、优劣、常殊的一种直觉能力。2、语感能力也是一种语言能力,广义语言能力必须包括语感能力。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而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和前提。3、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地、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二、语感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模糊性。语感是一个外延较宽的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它一般又表现为多种语言感知能力的综合,因而它对千姿百态的语言现象的把握也是呈现一种模糊状态。如一个“打”字用法多多,“打…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众所周知,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就应切实注重学生多读多背,这是符合我们的母语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讲重练而轻读轻背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读体验和整体把握,忽视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实在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应当加以纠正。一、多读多背是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是学生学好教材的重要环节这里说的“多读多背”,是指多读几遍…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运用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 :“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它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各门学科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呢 ?一、重视语感培养。叶圣陶先生很早以前就指出 :“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语感能力是对语言感知和运用起监控作用的语言审析能力。语言的这种审析、监控能力是客观语言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 ,不断沉淀的结果。培养准确、敏捷的语…  相似文献   

9.
<正>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语感是人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直接感知语言,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魅力》是北京版第八册的一篇记事的叙述文。它讲述了在法国巴黎大街上 ,一位失明老人立木牌乞讨 ,行人都无动于衷 ,而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写了“春天到了 ,可是”几个字后 ,给钱的人多极了的事情。根据这一教学内容 ,我认真学习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 ,认为这节课应体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精神。在教学中 ,我紧紧围绕“语言的魅力”这条主线 ,即 :语言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语言的魅力表现在哪儿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魅力 ?等展开教学。1.读中整体感知上课…  相似文献   

11.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反应 ,具有直觉性。其中的“直”并不是直来直去的简单感知 ,而是通过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在特定的神经元上留有“声音映象”。这种内在映象遇到外界语言的刺激 ,使“听觉与概念相连结”,熟悉的语言流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意义、概念、语言片断在脑中一一展现 ,于是便形成了语言的直觉。可见 ,语感是语文诸多能力的一种。一、语感与听读学生一般通过耳、眼、口的第一信息系统去感知语言文字 ,因此 ,语感的培养主要通过听和读双向渠道、齐头并进共同完成 ,听 :输入声音符号 ;读 :输出文字符号。只有在听…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要注意两点:一是习得,二是语感。学生在大量听、说、读、写语文活动中,不断形成语感,而这种语感又促使其在语文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能力。人的素质应是综合性的,具体到语文,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应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通过长期的语言感知和训练积淀而成的 ,是可以培养的。语感训练的主要内涵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低年级儿童心智水平相对比较低 ,对语言感受力相对差一些 ,应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趣感。教师应善于抓住富有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包含的情感和趣味 ,在儿童丰富的想像世界中感知语言 ,从而达到一种趣而忘返的语感境界。《春雨》是一首充满童趣、活泼生动的儿童诗。全诗写得轻松明快 ,琅琅上口 ,我确定了“以趣为媒、自读自悟”的教学思路后 ,便让学生熟读成诵 ,待上课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背了。师 :“…  相似文献   

14.
新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笔者以为 ,阅读教学要达到新大纲的要求 ,必须注重“三读”。一、在想象中读根据汉语的特点培养语感 ,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 ,通过想象 ,体会语言形象。不光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形象性比较强的课文要在想象中读 ,就是文字比较枯燥的说明文也可以在想象中读。通过想象 ,把枯燥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 ,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还强化了阅读兴趣 ,获得美的享受 ,如《蛇与庄稼》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利用文本,创设人文情境,有意练习语感;(2)多读多写,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文化内涵,积淀语感;(3)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言感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语感,是指人们感受语言的能力,是人在感知语言的瞬间,与语言有关的表象、联想、感受、情绪等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联翩而至的一种心理现象。语感一方面涉及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外在含义的感知,另一方面也涉及对语言难以直接表达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领悟。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理解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而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积累阅读经验,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在语文课中运用各种手段加强读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反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作为一种能力,语感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就能产生和获得的,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英语教师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堂,为学生形成终身受用的英语语感能力开辟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通过长期的语言感知和训练积淀而成的 ,是可以培养的。语感训练的主要内涵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低年级儿童心智水平相对比较低 ,对语言感受力相对差一些 ,应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趣感。教师应善于抓住富有童趣的语言点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包含的情感和趣味 ,在儿童丰富的想象世界中感知语言 ,从而达到一种趣而忘返的语感境界。《春雨》是一首充满童趣、活泼生动的儿童诗。全诗写得轻松明快 ,琅琅上口 ,我确定了“以趣为媒、自读自悟”的教学思路后 ,便让学生充分地熟读成诵 ,待上课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背了…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课文的敏锐的感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感受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感训练是语文课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就是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多思中感悟和积累语言;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雪瑜 《考试周刊》2015,(43):26-27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训练。本文主要介绍语感训练的几条途径:在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词析句中提升语感,在联想、想象中发展语感,在说写训练中实践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