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世纪的法国,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派作家,大都是通过一种“社会、道德和心理的文学”给予人们以独特的人生和社会处境的修养。在作家们的笔下,人们因其生活的社会处境越发艰难而显得尴尬和可笑。于是作家们或多或少地把批判与讥讽的矛头指向造成人生困境的现存制度、虚伪的法律以及价值观。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他人之间的亲密与和谐———这个当代人们心目中的上帝,是作家们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文学具有社会性,作家庄具有社会责任感。在市场经济君临一切的今天,一些不严肃的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淡化了,究其根源是作家精神品格的浊化。在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主题与题材的俗化和作家文字辞采功力的有意弱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今人所谓文艺作品的内容,是指作家所反映的客观社会现实(包括社会的生活图画与社会的人物形象)和作家在形象地认识客观社会现实时的主观感受(包括思想、感情与判断、评价等)这二者的统一.至于文艺作品的形式,却包括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语言、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技巧性手段.关于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我国古代的杰出文论家们早已有所认识,并已屡作精彩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由未曾利用过的一个社会学角度看取中国现代作家,显然有利于我们更全面认识现代作家有别于古代作家的特殊社会角色和文化性格,进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社会发生学的别一因缘以及现代文学的性质和状貌.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大课题.权作试步,本文只从社会历史进程角度,对中国现代自由作家的产生、分化与消亡作一初步探讨.1 中国现代都市的崛起和发展,为催生和养育自由作家创设了崭新的物质文化环  相似文献   

5.
《断头台》是贴近苏联当前现实生活的作品,作家的忧患意识和思维意向首先是对苏联社会现实的观照,文学和社会生活、和广大读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复杂状况和社会群体心理情绪的具体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脱离生活的从抽象思辩中产生的抽象的观点,无以附丽,不会成为文学作品的艺术内蕴.《断头台》是很有创造性的、独具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与作家正确处理借鉴与创造、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风俗"的时候,左翼作家却表现发生在中国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当新感觉派关注"人"与"都市"的关系时,左翼作家在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当新感觉派运用现代主义方法描写都市的变异的时候,左翼作家仍然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新感觉派的主观的心理分析与左翼作家的客观的社会分析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古典主义戏剧拘泥于对古老的半人半神式的英雄及王公贵族的顶礼膜拜不同,元杂剧作家经常让居于社会中下层的小人物充当戏剧主角。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作家个人的生活处境与杂剧的渊源出处及面对的观众有关。  相似文献   

8.
"父亲"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富有深厚的道德与权威原型意义。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是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现代女性作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线性梳理,认识文学形象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透视社会生活与文学思潮的流变,寻找父亲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现代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蕴与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同路人”是俄国一个特殊的作家群体,他们在俄国专制社会中成长,了解那个社会,同时又厌恶那个社会,用犀利的笔触抨击那个社会。他们希望变革社会,同情革命,但又抱有怀疑。鲁迅晚年翻译了大量“同路人”文学,耐人寻味。他对“同路人”作家评价很高,不仅是从艺术的角度,也是从思想的角度。而且,鲁迅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看成与“同路人”类似的作家,而非革命作家。他关心“同路人”作家在苏俄革命政权建立后的命运,有几分惺惺相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散讲弹性、密度和质料,而大陆作家汪曾祺的散则追求平实淡雅,他们之间的差异不仅源于作家个人性情和追求的不同,更与作家各自的人生遭遇和所所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生态文学熠熠生辉,俄罗斯作家列昂诺夫的生态文学代表作《俄罗斯森林》内含宏大而丰厚的生态思想,值得深入领会与解读。由森林问题引发对于自然、社会、精神生态的思考与剖析,是作家列昂诺夫深刻细致地对生态问题的发现与揭露,更是对于整个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性心灵哲理性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史铁生、北村等作家,面对现实社会的繁杂与浮躁不约而同的将笔指向了宗教,以此反抗世俗,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这些宗教题材作品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变化及价值选择。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7,(2):23-28
小说、散文集《桥》是萧红对民国时期哈尔滨城市空间的情感记忆与生活经验的文学载体,倘若从社会文化地理学范畴的空间视域出发,我们就会重新认知作家与哈尔滨城之间复杂而隐秘的关系,聚焦于如家屋、门窗、街道等典型城市意象的阐释,回到民国历史场域,进一步透析哈尔滨俄化社会的都市空间对作家生存空间所带来的挤压与异化,探寻作家萧红的创作心态、精神焦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女作家苔丝·斯拉辛格写于1935年的短篇小说《一位作家某天的生活》,作品主人公青年作家伯特伦姆仍属一个病态异化的现代人形象,他对创作灵感的苦寻过程恰是作家与真实自我靠近融合的过程。但在身处个人与社会、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分裂的现代性氛围中,作家自我发现的瞬间却正是自我崩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行为是一种艺术创造。作家的道德行为有三个层次:首先,作家应具备一般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行为道德;其次作家要遵循艺术创造的一般规律;再次,作家应以雕塑美好的心灵为己任,他的作品应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民、有益于时代。作家的道德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作家的道德行为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作家的精神生产活动是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的;作家自觉的、有意识的精神生产对他人、对社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日俄三位作家同类作品的比较研究 ,揭示出作家作为叙述者、体验者、编码者的创作奥秘 ,力图准确地把握同类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个性心理机制及其小说的感伤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作家的艺术风格并不完全等同于他的人格,作家的创作和人格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作家的创作和作家的个性心理间的联系。我们对作家的研究,既要研究作品本身,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更要研究作家整个人,不仅研究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也应研究作家的个性心理与他创作的联系。郁达夫认为:“艺术本来就是表  相似文献   

18.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演义》心理战术描写特征的成因大致有三:其一,社会现实、个人遭际对作家创作心态和价值趋向的影响;其二,文学传统及文人忧患意识对作家关注焦点的影响;其三,读者的审美趣味、接受心理与作家审美理想的同构。  相似文献   

20.
语文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艺术创造的结果。初中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又有限,对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缺乏认识,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非常紧迫而又非常现实的重要课题。读者与作家的审美认识过程似乎成反方向,作家是从生活到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