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南阳有个穷秀才叫张打油,喜欢写诗作文,特别喜欢把民间的一些俗谚俚语、诙谐之句写入诗中。有一年冬天,张打油起早到井上打水,见雪花纷纷下个不停,天地一片洁白。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首《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正因为雪大,  相似文献   

2.
闲话打油诗     
<正>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何以称为"打油诗"呢?原来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喜欢写浅俗的诗,曾有《咏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笼统"是当时俗语,状"模糊"之貌。首句写大雪覆盖下一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     
我很喜欢这样的诗,一读上口就很有感觉,看来诗是万万离不开想像的,可以说没有想像也就无所谓诗。《音乐课》一诗充分展示了作者身上具有的“诗人气质”,十分形象地将从钢琴里流溢出来的琴声比喻成小溪,从而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贴切地描绘为“美丽的小鱼”,“在她的指缝间滑进又溜出/悄悄地,游进了/我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4.
胡剑锋 《湖南教育》2002,(18):52-52
我特别喜欢那些散见于报刊杂志、流传于民间地头、“终非诗体之正”、“难登大雅之堂”的巧诗、趣诗,并且活学活用于作文教学中,收到的效果令人非常满意。一、趣诗引路,集中注意,激发情趣。趣诗构思巧妙,通俗易懂,趣味性极强,读着它,令人叫绝,使人捧腹。用趣诗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教学生学习描写“雪景”时,一进教室,就出示了一首唐代张打油的趣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该诗明白如话,滑稽可笑。学生感到受启发不小,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写…  相似文献   

5.
打油诗趣话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般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个由来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阅读苏子,从苏东坡身上颇受启悟。纵观苏子一生,颠沛流离,困顿艰辛,依然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乐常人之不能乐。即使被谪贬海南依然自得其乐,诗不改豪放超然,生活更加旷达逍遥。究其缘由,是人生心态与生活视角使然。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歌艺术更是锦上添花、光彩照人。中国也是个具有诗歌传统的国度,从几千年前的歌谣《诗经》到现当代诗坛,可以说是佳作、奇作层出不穷,熠熠闪光,引得世人传诵、咀嚼。中国人爱诗,喜欢用诗来表达感情,也喜欢品味诗,挖掘诗的内涵、意境、韵味,这历来便是个传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好像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一个小角落,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即使没有诗集,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有脑子里可以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去天涯海角。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面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相似文献   

10.
打油诗撷趣     
唐朝南阳读书人张大油,常与民间歌手交往,也爱用民间俚语写诗。一日大雪纷飞,他诗兴大发,遂吟《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通篇无一雪字,却句句与雪有关。《辞海》评析张大油《雪诗》:“所用的都是俚语,且故作  相似文献   

11.
这是金今写给母亲的诗。她说诗歌为个人而写,小说为大众而写;她喜欢诗中有一种恬静的美。  相似文献   

12.
《八小时以外》2011,(5):128-128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保留着一颗童心,喜欢玩乐。喜欢任性无理取闹,喜欢简单的快乐,喜欢天马行空……成年后的我们。褪去了孩子的影子,慢慢在成熟的外表下世故起来,但是你知道自己身上还存有多少孩子气吗?一起来看看你有多童心耒泯吧!  相似文献   

13.
天无 《阳光搜索》2005,(5):25-25
有一只活过99万次的猫。它死了99万次,也活了99万次。它是一只身上长有老虎斑纹、外表非常气派的猫。有100万个人疼爱过这只猫,也有100万个人在它死的时候哭泣。但是,这只猫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猫不喜欢任何人。  相似文献   

14.
真帅,女孩儿     
常听有人抱怨:"今生为何不是男孩儿!"可我从不这么想。当个女孩儿一千个愿意,一万个不后悔。我喜欢女孩儿。女孩儿是水做的,清高淡雅。女孩儿是上帝的宠物,即使不涂脂粉,身上也总是有着一种芬芳。女孩儿的眼睛是一本很耐看的书,即使你天天看也看不厌。女孩儿的眼睛是一首温柔浪漫的诗,朦胧而不羞涩,每看一次总有新的收获。眼泪是女孩儿的专利,但它决不代表懦弱。"男儿有泪不轻弹",那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堂校际公开课。执教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一诗。这是诗人何其芳的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执教老师以朗读为立足点,步步引导,让学生读出个体的感受。一切进程均在老师的预设之中。老师见时机已剑,便微笑着引出了下一个话题:“大家喜欢这首诗吗?”一时,学生议论四起,喜欢它的当然很多,可不喜欢它的竟也有好些,  相似文献   

16.
师:前三个星期,我们集中学习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大家非常喜欢这些诗文,学得很投入。不少同学居然能一口气背出十多首写春的诗,真不简单!学了这么多好诗妙文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相似文献   

17.
活动的产生:女儿五岁多了,很喜欢玩布,常常把它们变着花样披挂在身上。班上的孩子也是五岁多,他们是不是也喜欢玩布呢?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收集了一些窗帘布、被单、丝巾,先把它们放到活动区里,看看孩子们的反应,果然就有许多幼儿拿这些布块往身上比试打扮了。因此,我抓住幼儿喜欢玩布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开放性的探究活动:霓裳翩跹。  相似文献   

18.
《乡愁》一诗,余光中用四个独特的意象、四段相同的句式抒发了自己思家念国的愁思;节奏回环。一唱三叹。感情真挚、深沉,音调低回、婉转。学生非常喜欢读这首诗,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教《村居》,采用的是“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引导他联系旧知,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断:师: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异口同声)《咏柳》。师:(不失时机地)啊,《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20.
闲话打油诗     
我们常常将通俗诙谐、不拘形式的诗叫做打油诗,可是你知道打油诗的来历吗?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时不仅文人墨客会写诗,就连田夫野老、歌女乐工、僧道之人和市井之徒也能写诗。其中有个姓张的打油郎(卖油的人)就写了一首描写雪景的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隆。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试想天地一片白茫茫的,那井口不就成了个黑窟窿?黄狗身上沾满雪,变成了白狗;白狗沾上雪变得臃肿了。诗句虽然浅俗可笑,却也通达诙谐,所以《全唐诗》也把它选上了。由于这种诗是张打油首创的,后来人们就称这一类诗为“打油诗”。打油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