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第九十五中学与学校周边的锦凤社区、沪汉社区、新一社区进行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新一社区是全国的明星社区,他们建有"放学来吧",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安全场所。但是社区工作人员力量不足,于是学校每周派出学校的党员义工到"放学来吧",对放学回到社区的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和学习辅导,效果很好。做到了学生"离校不离教"。  相似文献   

2.
<正>有读者来函,说身边一些职业学校"为了备战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大赛,进行了管理创新——组建特长班。特长班不分专业,混合编班;学生不按教学计划,而是瞄准大赛进行学习和训练。这些学校还出台政策,规定如果特长班学生在省级比赛获奖,学业成绩算90分;在市级比赛获奖,学业成绩算80分;只要参加比赛,学业成绩就算合格"。他认为,特长班应该是个好事情,因为各方受益:"学校受益,学生集中训练成效显著,在大赛中摘金夺银,成为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价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学生管理篇 43.实施完全学分制是否需保留行政班形式? 所谓行政班,是指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一定的编班原则将学生编排成若干班级,每个班由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而教学班是指在同样的地点学习同样课程的同一批学生组成的班级.从较早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来看,绝大多数保留了行政班形式,这是因为行政班便于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开展班、团队活动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便于学生选课、学分的档案管理、学校收费管理等,同时,也方便必修课程的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4.
牛坊沟小学是一所一至六年级的学校。全校有两位教师,两个高初复式班,学生一百一十四人。几年来,他们在高初复式教学方面,着重解决了下面一些问题。一、合理编班和排座位在编班形式上,他们一开始把一、四、五年级合编为一班,二、三、六年级合编为一班,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他们体会到这样编班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与社区的德育共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同社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附,双向服务的。学校是社区中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个,是社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离不开社区,学校教育必须依托社区,否则,学校便成为脱离社会的“孤岛”,学校既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 双向服务是学校与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功能都必须是定位于互补互助、共  相似文献   

6.
初三上学期刚开学,学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层次进行重新编班,把相同层次的学生编在一个班,这样有利于教学和管理。我担任707班的数学老师,这个班学生在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考中只有3个人及格。上课的第一天,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很多学生沮丧着脸、无精打采,我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对着全班学生深情地说:"老师知道你们被编在这个班心情不好,还可能认为在这个班就没有了前途,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相似文献   

7.
一、复式编班复式编班方式主要根据学生人数多少而定。三十年来,我教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复式班,曾采取如下几种方式:(1)一九五一年至一九六三年,我先后执教于几所单班小学。那时候学生总数共只有三十名左右,按上级规定开办单班小学。所以当时只要把几个年级合在一起上课就行了。(2)一九六四年秋,单班小学学生数增加到六十多人,学校改为双班初级小学:一年级三十多人,单独编班;二、三、四年级总共二十七人,编为一个三复式班。(3)一九六九年春,校址迁移至另一个村,学生数为八十多人,采取一、三年级合班和二、四年级合班的方式。复式如何编班,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四个年级编双班,最好是采取一、三年级合班和  相似文献   

8.
一、编班一个学校有两个以上复式班,就要考虑哪几个年级合编为一班,才有利于教学。一般有两种编法:1、相近年级合并编班。如把四个年级编为两班,则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各编一班。如有五个年级,可把一、二、三年级和四、五年级各编一班。如五个年级编为三个班,可把五年级或一年级作单式班(根据学生人数定)。有的主张把一、五年级混编,实践证明不利于组织教学;因为一年级是起始年级,五年级是毕业年级,合编一班,难点、重点过于集中了。相近年级合并编班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当较低年级直接教学时,较高年级的学生常会利用自动作业后的点滴时间听邻近低年级的课,这就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新课改高考方案,学校对高三学生进行重新编班,第一类考生报考的是第一批招生院校,被编为A班,第二类考生报考的是除第一类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被编为B班,第三类考生报考的是高职院校,被编为C班。学校根据自愿与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选班进行分类指导。那些学习目标不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选择报考了第三类。如  相似文献   

10.
从控制到治理——社会转型与城市基层组织框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瓦解后,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基层社会成为学者和政府官员都在思索的问题。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社区制”可以取代“单位制”,通过重建社区,形成“国家一社区一个人”的控制模式。通过分析单位制和社区制的特点以及基层社会微观结构的变迁,批判了这种简单取代论。认为单位制到社区制是基层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当前社区内多元行动者并存的局面呼唤基层社区的管理应由控制思维转变为治理思维。  相似文献   

11.
正报载,云南昆明某学校日前依据家长的学历和职业对今年入校的新生进行分班,父母学历高的学生,集中在某一个班;父母学历较低的学生,在另一个班。这与云南省教育厅规定的"学校应当均衡编班和配备教师"的规定明显相违背。表面上看,分班只是把学生进行简单排列组合。但是,学生都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成长起点、禀赋和丰富情感的鲜活个体,每个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实行“搭配·整合·分流”教学管理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搭配”,是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整体搭配,即不分专业,按学生性别、毕业成绩整体平行搭配组班;所谓“整合”,是从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分离,即按学生选择专业的意愿整合分班;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8,(20):18-18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在社区内开设了晚上五点至八点的晚托班,据了解,街道开设的晚托班提供接送、晚饭、课业辅导一条龙服务,多数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的场所,收费比社会开设的晚托班低一半左右。广中路社区晚托班负责人庞女士表示“我们希望能和学校、社区建立联动机制,学校找出那些确实需要晚托的学生,送到我们这里来。社区的退休教师可以当我们晚托班的老师,为孩子辅导功课,  相似文献   

14.
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或取消年龄编班这一基础,按学生的能力、成绩分组进行教学的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为外部分组教学.即取消按年龄编班,改为按学生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有时跨学科进行,有时按学科进行,以学生智力及学习成绩编班,对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另一类是内部分组教学,即在按传统的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成绩给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进行侧重点各不棚同的教学。小组不是固定的,可以在一定时间后重新调整,以缩小学生之间的水平距离。  相似文献   

15.
复式教学的编班是指怎样把不同年级的学生搭配编排,组成人数固定的教学班。由于复式教学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组织形式又比较复杂,因此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编班的要求复式班的编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数、教师和教学设备等条件,科学编排,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结构中纵向权力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去行政化以及社区自治进程缓慢。本文将西方的"网络治理"理论引入社区管理之中,并对我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进行理论及路径分析,以期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打造一个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的新型社区共治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学校将六年级学生按成绩 进行分层编班教学,六(5)班是一个"后进生"实验班。在他们还剩一个学期就要小学毕业的时候,我成了他们的语文老师。一个春天的早晨,我来到了他们班,走近这群语文考试常常不能及格的少年。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地区混合编班的教学情况下,语文的教学工作成了一个难题,因为汉维两组的学生对汉语的接受能力不同,其发音学习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为了弱化这种差距,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汉语字音进行该纠正,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班内以汉语为第一母语的学生来进行纠正工作。本文从三个具体方面对纠正混合编班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字音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梳理,对国外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究国外社区体育建设的成熟经验,旨在为考察我国社区体育问题提供一个外来的参考体系,推动我国社区体育健康有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社区体育有着先进的社区体育理念,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重视家庭、学校同社区体育的协同,政府为发展社区体育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建议我国可以建立政府帮扶、社区自管、志愿组织为行动主体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社区体育、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三位一体化,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推动社区体育的共建共享,重视社区体育的社会功能,使社区成员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发挥对本土体育文化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2):126-127,140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起点和基点。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载体。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对社区体育而言,可以缓解社区体育实践中缺乏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指导员的矛盾;对学校体育而言,也可以发挥社区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延伸作用、支持作用,为学校体育的实践提供空间。因此,探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模式,让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它们的共有实践,既是体育事业实践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