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观的确立。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有关论述,马克思、恩格斯与旧法学的关系,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同旧法学的区别以及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观形成、发展的的过程等方面,来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律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写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标志。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叙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原理,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写于1947年10月-11月的《共产主义原理》,主要针对工人运动的发展,给当时的工人运动提出了纲领性口号和政策措施,实质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前奏。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步确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换言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视域下,《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资本论》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究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既是对他们以前的思想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完善,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较少的异化词汇阐述着最明确的异化思想。异化本质上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是经验条件中现实个人社会本质的表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异化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思想具有内在、明晰、严谨的逻辑关联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揭示历史发展的经验现实的基础上,借助于异化,实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历史进程的科学描绘,真正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形而上的层面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内在机制,是强式的哲学话语论证但缺乏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只是到了《资本论》时期,唯物主义历史观才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理论基本上包含这样两个维度:一、普遍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二、特殊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也即资本主义社会。市民社会理论对理解恩格斯所说的哲学终结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都有重大意义,所以本文试图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出发,试图挖掘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丰富涵义。  相似文献   

7.
人是社会的根本,人的发展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问题则是既关乎人又关乎社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他们的著作中也很重视个人的发展,透过《德意志意识形态》这篇文章可看出人的发展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8.
目前,理论界大多数学者都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作为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确立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理论界已有较为详尽的阐发,但对其本身之所以形成的方法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一书中创立唯物史观时所运用的方法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15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书中,马克思揭示出,随着生产力、分工和社会交往关系(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人类历史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对于这个过程,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形成了独特的世界历史思想。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特征等问题阐述我的一些拙见。一、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世界历史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概括:“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  相似文献   

10.
自1932年首次公开发表以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而由《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则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意味的哲学思想。然而,通过深入到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提供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语境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语境的分析.就会发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由《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总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过程,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思维和自然领域发现和证明唯物辩证法的过程。具体来说,这一创立过程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和《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有机构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性地利用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意识形态概念,并赋予其崭新内涵,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理论。重新认识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把握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的概念首次在马克思哲学范畴内得到较为明确的表述与解释。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中介,也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系统阐发其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分析对分工概念之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异化劳动乃至人的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意义,多角度梳理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助于明确认识分工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外学者论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就国外马克思学家关于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关系的研究作一介绍和评析。英国著名马克思学家卡弗通过对比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来考察恩格斯思想发展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青年恩格斯思想领先于马克思;日本著名马克思学家广松涉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明确提出青年恩格斯引导青年马克思的论断;里格比等马克思学者也提出青年恩格斯对青年马克思有很大影响。笔者认为,国外学者关于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关系的探讨是有启迪意义的,但广松涉非常极端的观点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5.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提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种生产,这两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论依据.一八四六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析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作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指出分工是人片面发展的根源,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消灭分工。但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分工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分工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分工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分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骥云 《考试周刊》2011,(61):35-35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着重阐述了“现实的个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并指出这一理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思想的火花散见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住宅问题》、《资本论》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中。由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深度耕犁的角度出发,对城乡统筹发展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与当代解读,我们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城乡统筹理论,是由概念、对立的产生根源、发展动力和实现道路所构成的严密、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经过列宁、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完善,已然成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施蒂纳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对人生和历史作了主观化的虚构 ,并以利己主义为旨归 ,试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作道德解答。马克思、恩格斯从思想实质、思想根源以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了批判 ,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L.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系统阐发唯物史观的著作,是唯物史观这“第一伟大发现”确立的标志,正是唯物史观的确立,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才有了全新的基础,才找到了理解人的问题的钥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次得以科学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