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镇坪八仙方言的"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坪八仙方言中的"哒"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作语气词用于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句末,表示肯定、确认、假设、感慨、禁止或劝阻等语气.  相似文献   

2.
阳城方言里“的”的用法很复杂,可以充当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及补语成分。“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充当定语标记、构成“的”字短语、充当状态形容词词尾、在主谓宾语句中取消谓语动词的谓语性;作为动态助词可表示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和将行体;作为语气词,可以用于表达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作补语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果补语,一类是趋向补语。  相似文献   

3.
株洲市区方言中的"去哒"可以充当时体助词,表示过去发生的事件,也有结果性的用法,表示过去发生的行为引起了现时状态;可以充当表示想不起来的疑问语气以及表示责备的语气词;还可以用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极其高。在作时体助词和语气词时跟北京话中的"来着"相似,由时体助词演变为语气词是受到主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四川宜宾方言中的“得”字有六种用法:介词,表示处所或方位;助动词,表示能够、对客观情况的猜测、允许;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和将来实现;结构助词,连接补语;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时间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相似文献   

5.
兴义城关方言和乌沙、敬南方言中的代词、时态助词、疑问语气词、介词这一部分封闭性词类,它们之间也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也存在一些不同。通过兴义城关方言和乌沙、敬南方言中的代词、时态助词、疑问语气词、介词一一的比较,掌握兴义城关方言与乌沙、敬南方言在部分封闭性词类比较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侯超 《文教资料》2007,(7):169-171
“来”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般作为趋向动词和结构助词使用,很少作为事态助词或语气词助词使用,但在皖北方言(属中原官话区)中“来”作为事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使用却相当普遍,并且“来”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具有时体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7.
《元曲选·合同文字》宾白助词“的”共出现89次,根据用法分为四类:一是用于其它词或词组后,构成“的”字短语,单独作句子成分;二是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地”“得”;三是作动态助词,相当于“着”;四是作为代词或语气词“兀的”的构词音节,相当于音节助词。  相似文献   

8.
山东东明因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原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咧"在东明方言中有多种用法,可以作语气词、助词、名词等,还可以在一句话中以不同的词性出现多次。对"咧"用法的考察,对研究该方言和推广普通话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宜都方言中,“哒”[ta]字是个比较常见的助词,主要被用作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种。对方言“哒”字的进一步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汉语普通话中与“哒”字相近的助词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深化对方言中助词的整体认识。笔者对宜都方言中助词“哒”的考察除了引用宜都方言的实例进行分析,还结合汉语普通话中有类似语法意义的词汇以及相近方言对“哒”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淮南话中语气词"来"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话中的语气词“来”,可以用在疑问句、陈述句及祈使句中,还可以组成复合语气词。本文考察了这几种条件下的不同情形,重在语义方面的描述,简要解释了该助词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庆阳方言中的"上",既可以和普通话中的"上"一样做方位词,趋向动词,又有它独特的用法,做体貌助词和语气助词。做体貌助词时可以表示起始体、持续体、进行体和经历体等,做语气词时,表示轻松的语气。同时,文章还简要地辨别了"上"做趋向补语与做体貌助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着”在唐山方言中,除了作表示持续的动态助词外,还可以作表示过去时的时态助词,它表示过去时态,主要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通常用于句末,附着于动词性词语。  相似文献   

13.
"嘞"是周口方言中非常有特色的语言成分,出现频率之高是方言中较为少见的,不仅是结构助词,也是语气助词,并且在句中和句尾时有不同的用法和意义。本文我们通过对句中语气词"嘞"的用法进行描写分类,并尝试对句中语气词"嘞"作为话题标记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对句中语气词"嘞"在周口话中作为话题标记的用法和作用进行描写分析对丰富周口方言语气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昆明方言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方言虽是云南官话,但却翘舌、平舌不分,前鼻、后鼻不分,声调的词值也比普通话低。昆明方言中有若干特殊的语气词与助词。从发展趋势看,昆明方言正向普通话靠拢。  相似文献   

15.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 ]”;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 0]”。  相似文献   

16.
虚词中助词和语气词并立是一种进步,比较符合现代汉语虚词的实际情况。助词和语气词不但应并立,而且对助词再分类时,还应该让语气助词和语气词并存。  相似文献   

17.
《湘南学院学报》2018,(3):69-73
郴州方言的"得"有些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语气词"得"类似于普通话语气词"嘛";副词"得"主要表强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都""才",还可以在分句中起连接作用;助词"得"表达"先时、歇后、暂时、条件"等意义,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虚词中助词和语气词并立是一种进步,比较符合现代汉语虚词的实际情况。助词和语气词不但应并立,而且对助词再分类时,还应该让语气助词和语气词并存。  相似文献   

19.
李婷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6):26-28,32
“到”在安康方言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本文根据“到”在安康市汉滨区方言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将其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类,并分析了“到”字作为持续标记体的语法化过程以及共时历时比较。  相似文献   

20.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