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即效率即公平。  相似文献   

4.
5.
张新强 《湖南教育》2003,(11):29-29
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由来已久,司空见惯:一方面是专家教授们关起门来做学问,但又不甘寂寞,感叹“曲高和寡”,感叹理论著作出版难、销路窄;另一方面则是第一线教师天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无暇顾及理论学习,或者认为理论高深莫测,太远、太虚、太玄,难以捉摸,不可操作,因而敬而远之。一部分专家教授认为自己要做的只是理论研究,至于理论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那是第一线教师的事情。近年来,教育研究一片繁荣景象,各级各类课题成千上万,各种各样的“理论”、“主义”层出不穷,但对教育实践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的却是凤毛麟角。这固然…  相似文献   

6.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说,只要出于好心,说话重点也没有关系!因此,板着面孔教育学生,就成了一些教师的家常便饭。后来,我从吃药中得到启示:穿心莲是一种苦药,可是涂上糖衣就不苦了。可见,良药并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如果我  相似文献   

7.
斥责教育与感化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斥责教育有危害性,而感化教育则有良好的教育效益。有感化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界提倡的重要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着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或许与我们对“教”与“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偏颇不无关系。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三乐也。”词典上说,“教”的含义是“传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培植”,“养于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业的定位(“师者,传道授…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迅猛发展.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渐渐深人人心,“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学方式深得教师们的认同,很多人众口一词地喊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11.
蒋健 《辽宁教育》2022,(4):44-46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教师群体。《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了规定,给教师送上了一把“戒尺”,但又是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考验,是对教师教育手段和教育艺术的考验。要想用好这把“尺”,教师要掌握好三个关键字,即“本”“度”和“术”。  相似文献   

12.
唐金龙 《师道》2005,(11):37-38
在非洲纳米比亚长长的海岸线上,不是人们所熟悉的阳光、海滩、海浪、仙人掌等优美的滨海风光,而是一方长达1600公里的纳米布大沙漠,形成了“一边是大海,一边是沙漠”的奇特景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纷纷行动,推出形式多样的支教举措,组织城里教师下乡支教。一时间,支教犹如“及时雨”洒向了农村教育这块久旱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
15.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长的责任。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除了让孩子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以外,还要做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双休日,还要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辅导班、提高班,诸如绘画班、书法班、作文班、奥林匹克数学班等等,实行“超负荷运转”。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孩子们每天都处于忙于应付、疲于奔命、筋疲力尽的状态,没有喘息的机会,睡眠严重不足,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难以承受的负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教育》2003,(8):45-45
初为记者,每闻教育上诞生了新思想、新经验、新事物,兴奋、欣喜之余,必趋之若骛,援笔而鼓与呼。但教育思想“新”到真成了古人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阵势,而你又有幸坠入这种“新”阵中,应接不暇。久而久之,对其中一些“新”,不免生出一些疑窦来。 信手从案头抽出一篇自然来稿,作者是一所名校的校长,这位仁兄围绕着教育创新,提到一大串“全新的教育思想”(作者语),请容我一一列出:素质教育思想、愉快教育思想、成功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合作教育思想、和  相似文献   

17.
18.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理念上讲值得肯定,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矛盾。文章认为,以学科为本的专业教育制度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是大学本科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同时为培养多样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还应围绕专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