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磊磊 《教育导刊》2004,(19):56-58
对教师的应付方式调查发现:“解决问题”只存在职务差异;女性教师、高学历教师、城市教师较多选择“求助”方式;男性教师、普通中学教师等高压力人群,较多选择“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被动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解决一般本科院校本科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简单方案较多、创新方案较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毕业设计指导的“六八三二三”模式:严格过程控制,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时间、地点、座位、答疑教师、考核时间、考核成果的“六固定”;细化阶段成果,要求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分“八次提交”;优化资源配置“三结合”,即指导教师小组指导与指导教师指导相结合、指导教师的分散指导与专家教授的分阶段集中指导相结合、校内指导教师指导与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助推毕业设计,善用课程思政和设计类竞赛“两抓手”;推动持续改进,从而实现“三转变”,即毕业设计教师指导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式三个方面的改进与转变。  相似文献   

3.
教师“真我”以自身认同和完整为重要特征,以悖论中把握统一为思维方式,意味着教师对自己及生活状态的认可。“真我”遮蔽使得教师呈现迎合、拒绝、迷失三种状态,技术理性的滥觞、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恐惧文化的侵扰是导致“真我”遮蔽的根源。在“有我—无我—忘我”三重境界的召唤下,“真我”存在复归可能,具体路径有:变革与完善思维方式;受良知指引,进行自传式揭示;走出“防教师”课程霸权的阴影,践行“真我”选择。  相似文献   

4.
方法1:实施“2+1”选择教辅材料的方式。即在省、地市两级部门把好“入围关”后,再做好县区教师选择教辅材料的这一关。例如,地市级深入到县区级,举办个“教辅超市”,即同一学科同一年级多个教辅样本,供全县(区)的教师自主选择,然后再组织学生订购。这样,教师就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符合学情、实用性强的教辅。这种以人为本的“亲师型”选择方式,非常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学”,“教”就失去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我校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是:部分有“威信”的教师怕因此丢底、现象;较多教师怕麻烦;普遍的不知如何改,方向不明;新教师认为“坭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教材中的基本知识都未弄清楚,谈不上改革;少数教师有抵触,认为“先生讲、学生听,就是能解决问题”,“教学改革看来又要大乱一下”。党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识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一直以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似乎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精神上富足、物质上清贫的生活。这与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极不相符。但即使清贫,仍然有许许多多的普通教师,就像本文作者所说的那样,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他们就是支撑我们教育事业的脊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系于教师。”因此,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就应该从关心和支持教师开始。要大力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转换教师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读为主”,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就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较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即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在教学《秋天…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我国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方针,借助信息技术的东风,革新教师研修方式成为大势所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2.0的教育背景下,通过向本园及区内四所幼儿园共计560名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回收531份,结合部分教师访谈,结果显示教师研修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主要表现为教师“忙”之研修繁杂减负需求强烈、教师“茫”之研修个性选择局限、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教师常常被看作是教育的主体,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教育幼儿,幼儿被看作是无知的:教师教,幼儿被教;教师思考,幼儿被考虑;教师讲,幼儿温顺地听;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幼儿适应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充当“园丁”的角色,把幼儿当作“花朵”修修剪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铁路”一节课是“中国的变通”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知识点较多,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善于归纳教材,抓住关键,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次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活动量,强化学生记忆,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借骨干引领,扶新手上路。”为了帮助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顺利度过“课堂教学”关,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我们往往借助一批业务骨干的引领,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多次“磨课”。可是,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模课”较多,而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却较少。以一对师徒的“磨课”过程为例  相似文献   

15.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教师在参与培训机会、选择培训内容以及接受培训方式方面都存在不足。农村中职教师精准培训模式在理念上,体现公平第一,为最需要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在培训过程上,变“课程中心”为“学习者为中心”,提高受训者的获得感;在实施机制上,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最大程度扩散。基于H省“送培到校,精准培训”的案例研究发现,突出对象精准、内容精准和方式精准是实践精准培训理念,改进教师培训效率,全方位提升职教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对“精准送培”项目提出了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机、推动优质培训内容建设以及实现培训机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进一步思考,以期更好地推进职教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化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内教师及教师职业发展的主流。为积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教师教育必须转变理念,即目标取向从“半专科”走向“专科”、内容选择从“粗放”走向“精细”、功能定位从“无限”走向“有限”、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建构”,重新架构起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孔芳娟 《辅导员》2012,(9):45-46
教学方式,即指教师讲课方式方法的总称。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水平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学什么,关乎教学内容的确定:怎么学,在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学到什么水平,涉及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即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考虑较多,而在安排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上,关注较多的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的教研指导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逐渐从“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传统教研方式,向“你说我听”、“我质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为主的新教研方式转变。并从深入基层听课、兼课,聚集课堂运用“实作指导”,倡导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强调开展教研活动的技巧等方面改进教研指导方式,提高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教学做合一”是一体三面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以“做”为核心。对教师而言,“做”是教的方式;对学生而言,“做”是学的方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学生喜爱且合适“做”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效率。如比较不同的句子,于比较中引导学生探究语法;开展互动活动,于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法;组织互教活动,让学生在“教”与“学”两种角色的转换中,深化学习体验;布置分层作业,以“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习得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一线教师视角下当前研究型大学教学改革的样态和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研究发现,在一线教师看来,当前的教学改革存在多重对立现象:教师对教学改革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组织层面的“繁荣”与教师视野下的“萧条”;教学改革目标的“虚性”和教学改革过程的“实性”;教师选择“教学漂移”还是“科研漂移”的纠结;教师教学能力的制约和组织关怀的缺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现实阻力包括:教学改革的“低性价比”;精于算计的市场文化的浸染使得学生对教学改革“不买账”;教学改革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教师面临精力有限下的成本风险等。科研与教学的不同计算分量、“角色超载”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管理主义的苛求、公司文化浸染大学等现实情况使得教师对教学改革产生困顿。新形势下,教师对参与教学改革产生觉醒:教学改革带来教师自我成长,信息时代“知识供给话语方式的多样性”促使教师实施教学改革需要有“学生意识”,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专业知能提升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