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田 《班主任》2010,(8):59-59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所受的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是那么深远。如果从小就得到心灵的滋养,那么他定会豁达澄明.心存感激。非常幸运,我在学生时代就遇到过两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给予我的心灵滋润,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
一所拥有真正特色的学校,就是一所个性化的学校。十年来,江阴市环南路小学以日记教育课题研究为抓手,走个性化办学的特色建设之路。日记教育以关注和促进儿童心灵成长为核心,以儿童化的日记和相关的教育活动为平台,以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和研究促进儿童心灵成长的小学日记教育的理念和新的操作方式,引导学生扎实认真写日记,把写日记作为一种习惯持之以恒地培养。  相似文献   

3.
一所拥有真正特色的学校,就是一所个性化的学校。十年来,江阴市环南路小学以日记教育课题研究为抓手,走个性化办学的特色建设之路。日记教育以关注和促进儿童心灵成长为核心,以儿童化的日记和相关的教育活动为平台,以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和研究促进儿童心灵成长的小学日记教育的理念和新的操作方式,引导学生扎实认真写日记,把写日记作为一种习惯持之以恒地培养。  相似文献   

4.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们便是温馨的。温暖的。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于小学生来说.我想应该用一种“慈母”般的眼光欣喜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外。还应保护他们珍贵的童心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是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  相似文献   

6.
蒋萍 《考试周刊》2014,(2):187-187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多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以人格教育人格,以性情培养性情,以心灵感动心灵。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一次心灵雕琢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7.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都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作为教师,如何把心灵教育做好,让爱走进孩子心中呢?  相似文献   

8.
读者心声     
教育是培育人的实践活动,聚焦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心灵。本真的教育能够练就教师的自我成长,育出高质量的生命群体。《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第3期中以“心灵关怀:师生成长的生命修炼”为主题的三篇文章,纯朴清新,饱含温暖,含露真情,令我受益颇多,回味无穷。不论是漆英“心灵关怀的校本策略”的分享,还是李志“以心育心”的呼吁,或者是李朝晖“心育之路”的告白,都体现着心灵关怀、师生成长、生命交融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让期望闪光     
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行"。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学生的心得,也是让学生心灵舒展、生命快乐成长的秘诀。很多家长、老师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天赋,我则强调的是学生天赋的差异有限,生命的潜能无限,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潜能的开发上,让孩子心灵舒展,尽展潜能。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有可能遇到。那么,我们还  相似文献   

10.
郑丽丽 《文教资料》2011,(15):136-137
教育生活中出现的往往是教育的碎片,教育的案例.而这些片段恰巧是教育叙事的精华所在。教育工作者如何作教育质的研究,如何在教育中成长,正好是这些碎片进行有效有机的组合与提升。本文通过教育碎片,在教育叙事中用网络QQ空间进行刻录,以便对教育时段进行反思与提升.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用心灵去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记录事件碎片,以达到教育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成长的整个空间。把让学生拥柯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开阔的胸襟和顽强的意志,让每位教师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让“健康心理”成为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陪着一群孩子学习成长,自己的心灵也会日渐丰盈。付出你的爱,将会收获一片阳光。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爱是无价的!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爱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她应有的效用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读书,是我的生活习惯。用阅读来滋润心灵,与智者为友,与经典交流,生命由此变得丰富。我找到了我的人生方向——读书并进行最真实、最草根化的教育科研,从关注学生的心灵开始,不断省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学生一起成长。可以说,读书己成为我的教育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党员教师,从小沐浴新中国的阳光,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在党的培养下成长。1962年,我幸运地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时,又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此,我的教育生涯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老一辈谆谆教导我:"党员教师首先是党员,要把党的敦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把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党的教育思想作  相似文献   

15.
把爱给孩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班主任.我知道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应该把爱给予我的每一个学生.让爱植根于他们的心灵。在从教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在学生貌似最不应该值得爱怜的时候.却恰恰是教师应该为其赐予阳光的时候.让他们随时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无限的关爱。  相似文献   

16.
马明武 《甘肃教育》2004,(11):26-26
一、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1.实施情感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要让课堂教学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走入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把书本知识同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需求结合起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成为引导学生不断成长进步的灯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有用,学了管用,学了能用。  相似文献   

17.
马秀珍 《宁夏教育》2010,(10):28-2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有了15年的教育生活,这其中,我与《宁夏教育》结下了美好情缘,在《宁夏教育》的陪伴下,我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成长的动力、心灵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文静 《职教通讯》2014,(33):28-30,35
大学生的心灵成长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高职学生在心灵成长方面更应该被关注并予以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心灵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影响力不够,无助于学生心灵成长,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生涯教育是“学校内实施的.以达成生涯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手段”。它是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它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需要。所以说.生涯教育是一门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是一门关注生命全过程的教育.是一门关注人的全角色的教育.它是直接通向人的心灵和成长的路径,是对人的深层关怀。并且,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13~18岁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胡亚玲 《考试周刊》2014,(42):166-16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塑造大学生成长的摇篮,高校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性情,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