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高洛音乐会是冀中及京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组织之一,对高洛音乐会《普庵咒》曲牌在仪式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仪式中《普庵咒》曲牌的仪式功用、“两级变量思维”中的《普庵咒》曲牌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发现《普庵咒》曲牌被局内人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祭祀音乐。以《普庵咒》曲牌为代表的祭祀音乐与信仰观念、崇拜对象、祭祀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共同支撑仪式的进行。实际上,仪式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是由清末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打响的。清末湖北革命党人的两大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都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有密切联系,都很重视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工程第八营,为湖北新军最先成立的部队,其中革命党人也最多(主要是共进会员)。1911年9月,在同盟会中部总会关于注重内地暴动的方针推动下,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举行起义。工八营的革命党人,被责成于起义时首先占领本营驻守的楚望台军械所,以便供应起义各营所需弹药。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1894—1986),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河苏苏州人。1894年10月28日生。自1911年开始担任了10年乡镇小学教员。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相似文献   

4.
林青     
“真理被‘道德’欺骗/两种人类各在另一边,/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这一首题旨鲜明、激情如火的短诗是毕节著名的革命英烈林青的遗作之一。 林青(1911—1935),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号茅戈,毕节县人,出身于城镇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在百货店当学徒。15岁时,因不堪老板虐待逃至重庆谋生,在一进步剧团当演员。由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26年底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31日,因积极参加重庆各界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炮击南京暴行的群众大会被逮捕,后经组织多方营救出狱。不久,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经过两年多的攻读钻研,把自己培养成为了一名多才多艺的党的文艺战士。1930年,被中共组织派往上海,在泸东共青团区委工作,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在组织工人罢工时,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以共产  相似文献   

5.
周振甫小传     
周振甫(1911——),浙江省平湖县人。学名麟瑞,以字行。一九三二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一九三三年,上海开明书店招朱起风《辞通》的校对,经徐调孚介绍,作《老学庵笔记》断句测验,得录用,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至今已有五十二年。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对"书话"的兴趣日渐浓郁,翻箱倒柜找出久违的《晦庵书话》(唐著,三联书店1980年9月版),读之痴迷,一卷在手,轻松翻览,其乐无穷,深为此等好书被我束之高阁而羞惭。《晦庵书话》包括《书话》、《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书城八记》。其中《书话》于1962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印行。内容多是谈论新文学时期的书人书事,重在对于材料的记录和掌故的追忆。唐发表书话,最早是在1945年6月号的《万象》杂志上,署名"晦庵"。之所以用这个笔名,是因为他曾在上海化名"王晦庵"。李广宇先生撰文称:"如果说阿英是书话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1,(Z4):26-27
1911年10月9日晚,湖广总督瑞澂等派出大批军警,悄悄向小朝街方向开进。此前,他们已经端掉了几个革命"窝点"。此时,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字尧澄)、陈宏诰等正在商讨关于起义的事情。情况紧急,大家立即做好撤离的准备,但为时已晚,军警已经冲了进来。情急之下,刘复基扔了一个炸弹过去,谁知它就是不响。  相似文献   

8.
《辞源》、《辞海》在解释“杀青”一词引用《后汉书》“李贤注”时,因断句不当而造成歧义。又由此衍生出有人认为清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的错误解释为正确解释。其实,只要对“李贤注”作重新标点和理解,以上两个问题则迎刃而解,“杀青”词义也就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解题公元一二七一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兵攻宋,开始了他灭亡南宋的战争。一二七五年元军沿长江东下直趋临安。一二七六年正月进占皋亭山(距宋都临安三十里)。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这时,文天祥奉命出使北营,被伯颜扣留。不久,被驱北上,走到京口脱身,历尽艰险,南行万里,终于回到永嘉。这期间文天祥以诗记所遭又亲自编辑成集,名曰《指南录》。《指南录》共四卷,卷首有自序两篇,课文选自《后序》。《后序》追记他与敌人  相似文献   

10.
宋拓本《裴岑纪功碑》之说自在清人陈元禄《羽逸事》抄本首度凭空出现以来,被张祖廉先录入《定庵先生年谱外纪》,然后再扩充为龚自珍跋宋拓本《裴岑纪功碑》,收入《定庵遗著》,之后在邓之诚的《骨董琐记》、王佩诤先生校编的《龚自珍全集》等再被认可收入,广为讹传。本文通过多角度分析,考证此说源起及其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11.
《过秦论》《六国论》之比较□湖北天门中学刘静辉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都写得气势恢弘、辞采飞扬,是千古吟诵的不朽名篇。为深入地理解它们,更好地借鉴古人,将它们作一番比较是不无裨益的。一、两文提出论点方式的比较两文都旗帜鲜明、观点明确,但提出...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语文教育家。浙江上虞人。字勉旃,号闷庵;1912年改字硏尊。自幼从塾师读经书,习八股,16岁中秀才,第二年进上海中西学院,18岁入绍兴府学堂。以后,赴日留学,先在宏文书院习读,后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染织工业。回国后,在浙江两级师院为日籍教员当翻译,并任舍监,不久担任国文教员。五四运动时,因提倡思想自由而遭旧派攻击。曾去长沙第一师范任教,旋又回上虞,在春晖中学执教。1925年,与匡互生、朱光潜等人在上海联络胡愈之、叶圣陶等组织立达学会,创办立达中学(后改名为立达学园)。1926年后,兼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和开明书店《一般》(…  相似文献   

13.
点评者简介 毛纶,字德音,号声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详。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生于崇祯五年(1632),卒年不详。著有笔记小说集《孑庵杂录》。毛纶、毛宗岗父子因评《三国演义》而出名,他们评点的本子,被简称为“毛评本”。康熙四年(1665),毛纶废目,《第七才子书》的评点由毛宗岗执笔代书。次年,毛宗岗商请其师“葑溪浮云客子”撰写序文,成书刊行。康熙十八年(1679),  相似文献   

14.
一、河东军政分府始末1911年10月29日,山西人民在同盟会山西分会的领导下发动太原起义,并于当日组织成立山西军政府。新军八十六标标统、同盟会员阎锡山和陆军督练公所帮办兼陆军小学堂监督、同盟会会员温寿泉分别被举为山西军政府都督和副都督。不久清军进攻山西,1911年12月12日,为避清军进攻太原,阎锡山率革命军一部转移晋西北,后进驻绥远。留在  相似文献   

15.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1):F0003-F0003
张祝南(1883—1966)字肖鹄,以字行,湖北武昌(今鄂州)人。15岁在家乡开馆训蒙,20岁中秀才。1906年考入两湖总师范学堂,常从同学牟鸿勋处获得《民报》秘密阅读,萌生革命思想。1911年加入共进会。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办《中华民国公报》,任副主笔.负责社论.曾发表《说反清》、《中华民国大总统当推孙逸仙论》及檄文等,审定本雀、外省新闻,兼任军政府内务部总务科副科长。  相似文献   

16.
燕南芝庵的《唱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元人最早提及宫调理论的著作,他在书中说:大凡声音,有六宫十一调,共十七宫调。本文从元代"宫调"理论应用概况、元杂剧宫调应用与燕南芝庵宫调理论的一致性、元杂剧对燕南芝庵宫调理论的发展等三方面对芝庵宫调理论与元杂剧中宫调应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能透过形式而窥其本质,寻求芝庵宫调理论的合理内核,提示人们对音乐艺术规律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17.
杨慎的生卒年问题,明代研究杨慎的人就曾经提出过。后生于杨慎四十年的李贽,对杨慎的人品道德文章,非常钦敬,他读《杨升庵集》,写了大量札记。在《与方訒庵书》中说:“夏来读《杨升庵集》,有《读升庵集》五百叶。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则为李滴仙、苏坡仙、杨戌仙,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续焚书·书汇》《与方訒庵书》的写作年代,据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钤木虎雄(18  相似文献   

18.
《散花庵词》是黄昇的代表词作。与《花庵词选》相比,人们对《散花庵词》的关注相对较少。论文从黄昇《散花庵词》中的三类代表词作和词作特色等方面对《散花庵词》进行了分析,以期人们对黄昇的《散花庵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推进对黄昇词学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辛亥年(1911年)9月14日,贵州在自治学社的组织下,在陆军小学和新军的支持配合下,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成立了革命军政府。为了保卫和巩固这一新政权,当时的革命党人张百麟、黄泽霖等决定扩编陆军,以第一标为基干扩充成三个标,以叶占标、肖鸿宾、鄢元发各为标统(团长),每标三营,共计九营。以原清军副标统陆军小学总办(校  相似文献   

20.
自1960年被林语堂首次译介到英语世界,张岱小品文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张岱小品文的英译本共有91个。在文本研究方面,则以美国学者高化岚对《陶庵梦忆》的研究最具系统性。首先,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陶庵梦忆》的思想内容:对王朝和家族的忠心,放纵的罪孽、报应和苦难,“存在”与特异景象。其次,他从任意并置的空间结构和差异性写作倾向两个方面探讨了《陶庵梦忆》的艺术特色。此外,由于学术传统和理论方法的异质性,中西张岱小品文研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争鸣现象,涉及《陶庵梦忆》的创作动机、张岱对女性的态度以及表面上的现代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