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90年八九月间,笔者曾就第一届现场短新闻的评奖实践,在《新闻出版报》上谈到过现场短新闻的界说问题。如今随着对现场短新闻研究的深入,笔者想就新闻界的一些不同看法再谈点个人的认识。有的同志就现场短新闻的三个要素——新闻价值要高、现场感要强、篇幅要短小,提出了一个“现场+短+新闻”的界说。这个界说有可取之处,它简明易懂,而且三个必备要素提得很明确。但作为界说,在内涵上不够完备,不能准确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试想,有现场感的短新闻能等同于现场短新闻吗?现场短新闻一个必不可少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它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是融为一体的。有些新闻有新闻价值,篇幅短,也有现场感,但其事实的主体并非作者所目击或并非此时此地的现场发生的,是不能冠此称谓的。因而现场短新闻这个概念的内涵,绝非“现场、短、新闻”三者的机械揉合。像汉语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前后两届的“现场短新闻”赛,为我国新闻界送来一缕缕清新之风。大报小报,“现场短新闻”、“目击新闻”、“实录新闻”,不断涌现,可说已形成一种“热”。这些新闻,篇幅短,现场感强,不乏佳篇与力作,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也许由于对现场短新闻的定义与特征的理解不同,一些报纸把稍有现场感的报道也都贯以“现场短新闻”的头衔。例如某报有篇新年前夕关于某副食品商场的巡礼,有篇某顾客在个体摊床购物缺斤少两的来信,文中有那么一点现场描摹与对话,编辑也把它堂而皇之列入“现场短新闻”栏目中。这样做是否名副其实?是“现场”加“短”即等于“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否应在新闻价值上多做些文章?笔者班门弄斧,谈些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新品种。因而对它的定义,似乎还投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界定。 据中国记协的阮观荣先生的说法,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这虽然还不能称为现场短新闻的准确定义,但可以说基本上包括了“现场短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内容特点。这就是:一要新闻价值高;二要现场感强,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三要篇幅短小。如果具备这三个特点,应该说就是一篇不错的现场短新闻作品了。  相似文献   

5.
9月24日,在延安举行的全国地市报学术研讨会上,全国记协国内部主任阮观荣同志就目前新闻界兴趣的“现场短新闻”热,综合了各方面对此的研究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一、“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这个提法过去没有,反映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提出了许多见解,而比较一致的解释——“是深入新闻实践的现场,采写、制作的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短小精干的新闻”。二、“现场短新闻”的三要素。首先是新闻价值高。包括要有丰富的信息价值;正确的宣传价  相似文献   

6.
电视现场短新闻,首先要具有新闻的特点,同时还要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这两条,容易统一认识。关键在“现场”这两个字上。我认为,对电视的现场短新闻应进一步明确为:“电视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用现场报道方式制作完成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电视新闻。”基于这种认识,电视现场短新闻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采用现场报道方式,由电视记者现场完成。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如何再现“现场”?现场短新闻再现“现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把握特点。人的思维感情通过眼神体现出来。现场感须通过具有特点事例展现出来。凡是成功的现场短新闻差不多都具备“画眼睛”的特点。2、运用镜头。就是把眼睛观察的动人画面不加  相似文献   

8.
有的专家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应当说,这个界定从总体上阐明了现场短新闻的基本特点。但具体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又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试图对电视现场短新闻的个性特点作一些探索。我认为,电视现场短新闻除了具有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粹等一般特点外,它最明显的特点或典型表现形式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描述所见所闻,把观众带入事件发生的真实现场,中间穿插记者在现场对新闻人物的采访,最后由  相似文献   

9.
韩志坚 《新闻知识》2001,(Z1):38-40
现场短新闻的出现,虽然时间不长,但绝非属于偶然。 自进入90年代我国新闻界掀起现场短新闻热以来,现场短新闻便以迅雷之势“遍地开花”,今天,它已成为新闻大家族中最活跃的“一员”。与此同时,人们对现场短新闻基本特性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地加深,统一的认识就是:之所以称其为现场短新闻,是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然而与之相反,人们对现场短新闻的审美素质的认识却比较肤浅,甚至人们对于新闻的审美就是如此,人们对新闻审美的认识尚未进人自觉阶段。这种认识上的肤浅,自然而然地影响着…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写现场短新闻可充分体现现场感,写其它新闻就不容易那么做了。其实,现场感并非现场短新闻所独有,它在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甚至新闻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中,都广泛存在,并起着独到的、引人入胜的作用。要写好非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关键是要有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把握素材、提炼素材的能力。就拿比较枯燥的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来说,只要采访中观察细微,并以独到的眼光抓住典型生动的现场细节,合理结构布局,现场感就会跃然而出。如《北京日报》1985年11月25日一则会议消息《产白壳蛋的优  相似文献   

11.
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闻中要有强烈的现场感,离开现场这个基本特征,也就不成其为现场短新闻了。那么现场短新闻如何突出现场感呢?我认为对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尤为重要。以《经济日报》记者童政2006年2月1日发表的《新年里家乡人美好的心愿》为例:按惯例,每逢大年三十晚,从各地回来的兄弟姐妹们都要谈谈自己过去一年的成就和新一年的打算。大伯是年夜饭的主持人,当宣布轮到我堂哥说话时,全家人的目光立刻转向堂哥身上。堂哥从兜里掏出了一盒名片,逐一发放给大家。“呵,都当经理了。”首先拿到名片的二伯好奇地说。堂哥告诉大家:“这是…  相似文献   

12.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捕捉住的一个凝聚信息、富有特征的场面或片断,不枝不蔓、不追前溯后地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虽然,电视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但是要把新闻做得有现场感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何才能采制出一篇现场感很强的优秀现场短新闻呢?一、发掘最有价值、最鲜活的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胡乔木同志重提要写短新闻之后,“短些,短些,再短些”的呼声此伏彼起,在新闻界形成一种共识。然而,在历年省级乃至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获奖作品中“现场短新闻”或难觅芳踪或寥若星辰。人们不禁要问:短新闻,你到底怎么啦?!现场短新闻又称目击新闻。它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将亲眼所见的新闻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的报道。因为记者亲临现场,新闻报道就有强烈的现场感,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其情,能产生强烈的新闻效果。其特点是一事一报,篇幅短小,简洁明了,时效性强;对人物、事件。现场…  相似文献   

14.
钟钱彬 《新闻三昧》2006,(12):44-45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亲临现场,再现新闻及其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应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作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要认真对待才能做出“鲜活”的作品来。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正在成为报刊等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攀钢日报》作为攀钢职工爱读的报纸,在一版中长期开设了现场短新闻这个栏目,反映职工生产、施工、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新闻,受到了职工读者的欢…  相似文献   

15.
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已进行三届,每届都有军报刊登的军事训练作品入选获奖,这说明军事训练报道运用现场短新闻这个“轻武器”有较大的优势。现在,不少作者已比较注重运用现场短新闻的形式报道军事训练等部队工作,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有利于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纸宣传效果。但是,现场短新闻来稿中有个通病:有现场而无新闻。这是许多现场短新闻不能采用的重要原因。一位资深的新闻理论工作者提出现场短新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现场感强,短而精。其中新闻价值列首位。这是因为往何一种新闻文体,新闻性是其共同的…  相似文献   

16.
写新闻,一般说来不能不交代背景材料。可背景材料往往会给人以陈旧、枯燥、干巴的感觉,这对以富有现场感为重要特征的“现场短新闻”来说,更是一忌。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好不容易将读者带进了“现场”,可是一交代背景,往往容易使正在“进行式”的现场出现断裂,如同放映立体电影突然停电,大刹风景,现场感消失,致使人们扫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现场短新闻定义为“现场+短+新闻”。粗一听,似乎有些道理,细一想,这种简单的机械揉合并不贴切。不少新闻写了现场,而且很短,诸如一般性的动态消息、会议消息等,但并不能算是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现场感很强的新闻报  相似文献   

18.
电视现场短新闻,首先要具有新闻的特点,同时还要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这两条,容易统一认识。关键在“现场”这两个字上。我认为,对电视的现场短新闻应进一步明确为:“电视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用现场报道方式制作完成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电视新闻。”基于这种认识,电视现场短新闻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采用现场报道方式,由电视记者现场完成。现场报道的重要一点是记者在现场,而不是由播音员在后期看着记者的解说词配音。记者在现场环境中和现场背景声源中间报道,才能强化新闻的现场效果和现场感受。  相似文献   

19.
余莉 《新闻前哨》2009,(4):70-70
新闻具有鲜明的真、善、美的属性。新闻应使人得到真的告知,善的教化。美的享受。而“现场”与“短”是新闻永恒的魅力所在。自从新闻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无数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感而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前仆后继。许多记者的事迹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要站在世界重大新闻的报道现场”的口号的提出意味着荣耀与辉煌。而且意味着血与火的洗礼和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并日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正在成为报刊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那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呢? 亲临现场,捕捉瞬间 采访是一个观察、发现、记录的过程,现场新闻的采访尤其如此。一般来说,现场短新闻的直观价值、动感性、新闻性都很强,这样的“现场”可能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一个难忘的场面,也可能是瞬间即逝的由一两句话所透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