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小诗《繁星》、《春水》有鲜明的对话意识。“童心、母爱、自然”是冰心小诗的三大主题,也是冰心心灵世界的上帝。小诗中,“上帝”频频出现,诗人不断地与读对话。在冰心的笔下,上帝是人而不是神,他不是高悬于宇宙之巅,而是出现在平凡的人间,他就在你我身边。基于对上帝的这种人化认识,在心灵深处冰心把“童心、母爱、自然”以及读都看成是她的上帝。冰心与上帝的对话,实际是与宇宙万物的对话。一方面,冰心小诗有的采用对话体;另一方面,冰心大部分小诗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是诗人直接与宇宙的对话。对话已构成冰心小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
"爱的哲学"是一种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在她早期、中期还有晚期的创作中都集中表现了母亲之爱、儿童之爱、自然之爱这三大基本主题。冰心是慈爱灵魂的布道者,她的存在,丰富了"五·四"文化的精神高度。她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1999年3月1日,一位“世纪老人”的遗体告别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她的葬礼上没有白花和黑纱,只有无数的玫瑰。她就是有着“文坛祖母”之称的冰心。冰心坚持写作70余年,佳作无数,那些充满爱和童心的作品成为照亮许多读者内心的灯塔。正如冰心的挚友巴金所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相似文献   

4.
教育表情     
《教育》2007,(13)
冰心奶奶我爱您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为校园内冰心的塑像擦洗灰尘,表达他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之情。孩子们说:“冰心奶奶生前爱我们,我们也会永远爱着她老人家”。图为队员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擦洗冰心塑像。  相似文献   

5.
《茑萝行》是郁达夫20世纪2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重要的“自叙传”小说,小说人物流露出鲜明的忏悔意识主要表现在“个人忏悔”与“社会忏悔”两个层面.忏悔意识折射出作家自身在中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复杂的文化心理机制.同时,忏悔意识之于作家本身具有独特的个人化意义,通过书写忏悔,作家释放了自身精神上的焦虑,作品也获得了“真”与“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冰心是“五四”文坛上的“爱的歌者”,她以童心和母爱为主题,创作出了一批清新婉丽、情致独特的作品。然而,当今天时代的光环褪去后,再去审视冰心的作品,就会发现有一种“说教气”弥漫其中,这表现在叙事结构自觉选择两种预设模式,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简单化上。本文将从时代选择、基督教思想文化、作家的文学起点与思想局限三方面试分析之,并揭示出冰心作品在其当下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和冰心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这优美的句子出于谁之手?它出自中国杰出的女作家冰心之手。她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我尽管与她非亲非故,甚至没有一面之缘,但她的为人和她的书却时时影响着我,在我眼中,她永远是一个并不十分遥远的良师益友。读冰心的书,我时常为她清秀的文笔陶醉,被她深深的情感所感染。《寄小读者》中,冰心时  相似文献   

8.
赵文萱 《现代语文》2007,(12):54-55
冰心作品的主题非常简单。一个"爱"字就可以概括其创作的基调和特质。"爱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冰心的家庭环境和她所钟情的基督教精神。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冰心,便用爱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世界。这份爱同样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她的作品中有对母亲的爱、对童年的爱、对大海的爱。可以说冰心用一颗爱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柔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陈翠萍 《教育》2007,(5S):3-3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为校园内冰心的塑像擦洗灰尘,表达他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之情。孩子们说:“冰心奶奶生前爱我们,我们也会永远爱着她老人家”。图为队员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擦洗冰一心塑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冰心作品的主题贯串着“爱”和“美”,这取决于她幼年时期情感模式的形成,生活经历、生活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平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对大海的一片痴爱、父母的挚情至爱,形成了其情感模式的基础.这种“冰心式的爱的情结”,使她对生命、对母亲、对童真、对自然、对祖国、对人类、对和平怀有温雅真纯的感情,影响了她一生的创作.她以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爱的内蕴和自己高洁的人格,完善了作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冰心体”.  相似文献   

11.
冰心老人辞世了,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她的悼念之情却连绵不断!冰心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她与世纪同龄,一生爱国,爱世界,爱大海,爱孩子。可谓爱是她的化身。她以博大精深的爱,为我们留下了七百多万字的作品。冰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  相似文献   

12.
爱与忏悔——析《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棘鸟》中男主人公拉尔夫无法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但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男人,他不能灭绝情欲,不能不爱梅吉,他的灵魂长期处于“神性”与“人性”的尖锐对立之中;同时他也无法摆脱强烈的权利欲望和爱情需求,对他来说,两方面都是无法割舍的,放弃任何一方都是痛苦或毁灭……对上帝的与忏悔和对情人的爱与忏悔时时刻刻敲打着他的心,从来没有停止过交战。本文从爱与忏悔的角度分析了拉尔夫人格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春水》《繁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两部诗集。这其中汇聚了冰心“吞咽了十年的生活”“倾吐出来”的“零碎的思想”。冰心曾在小说《遗书》中借宛因的口说过:“世界上原有许多的情境和神趣,因写不出或不及写,便都失散在虚空之中,未免可惜!”冰心是幸运的,这两部诗集毕竟最大限度地记录下了她正式创作前的许多思想意绪。冰心最为人所称道也最为人所非议的“爱的哲学”在这两部诗集中也已初具雏形。当然,在这两部诗集中,  相似文献   

14.
忏悔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宗教意识,宗教的忏悔意在洗清人的灵魂。在西方,忏悔意识来自于基督教文化,即直接导致原罪说,这种宗教意识渗入文学中,于是有了古斯丁与卢梭的《忏悔录》,托尔斯泰的《复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地下室手记》等一系列忏悔意识强烈的作品与一个个忏悔主人公,这些主人公又多是知识分子。而中国文学自先秦以来,就崇尚理性精神,宗教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中国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中,很少乃至没有宗教意义上的忏悔精神,文学作品中也缺乏忏悔意识,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正是这种追求真理拯救民族而至死不忏悔的崇高精神打动了人们。《莺莺传》中张生虽有反省,但却把责任推向“女人是祸水”,对自己的始乱终弃用“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便推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5.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I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郁达夫论冰心冰心走7,那位慈祥‘善良、满心是爱和温暖的世纪老人走了。然而,冰心的名字留下来了,这个跟诗句一样美丽的百字,将和她的作品一样,永远活在亿万‘小读者”。肝中。让我们阅读冰心,沐浴在爱的辉光里。汪愚怖蚓“只是等着,等着,母亲还不回来呵!”乳母在灯下睁着疲倦下…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问题小说”中,冰心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她不仅一以贯之地以现实精神关注社会问题,而且那种进入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主体意识,让她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冰心作品中所蕴涵的基督博爱精神,从某个层面补足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一种偏颇。  相似文献   

17.
冰心的爱海     
冰心好像一只勤奋、善良的蜘蛛,吐出哲理之丝,以“自然”之爱为经,家庭和母爱为纬,织成一个团团的光网,将自己的生命悬在中间。冰心的创作,固然有天生的才干和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怀,但环境和生活经验,才是使她具有从容美丽灵魂的真正原因。她一生环境优越,对于自然界的陶醉与母爱的滋润有着清晰的触觉;她所认识的那些人格高尚的可爱的朋友,使她的人生态度总是积极和向上,对人与人的隔阂虽然厌恶但不至于失望和放  相似文献   

18.
<正>(1)在中西方忏悔观问题上,有观点认为中国缺乏忏悔意识,这些观点强调中西思想的差异,认为中国传统中的自省、悔过自新等并不是一种忏悔观,不属于忏悔意识,而是“内省意识”,或者属于“追悔”,弱化了中国有忏悔观的观点。(2)从语义学的角度考察,“忏悔”一词本来就是借用自佛学用语的,佛教的“忏悔”之“忏”是“忏摩”的音译,原意为“忍”,而“悔”是指“自申罪状”。  相似文献   

19.
在诸多散文诗创作者当中,冰心散文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极其独特,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她的散文追求真诚、真实之感,以真情实感感染读者,收获爱的回报。本文主要从冰心散文艺术题材、以及冰心散文写作风格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冰心散文中所蕴含的艺术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已经去世的作家冰心在她生命中最后的文章里,记录下了儿时与妈妈的一段对话:我问娘亲:“你为什么爱我?”娘亲捧着我的小脸儿说,“不为什么,只为你是我的女儿。”这就是亲情之爱的特质,为爱而爱,没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